記得當席慕容的詩歌席卷和風靡大陸的時候,我還是壹個邯鄲學步的孩童,讀和接觸她的詩時也不過是懵懂的少年時代,可是卻在我的記憶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壹任歲月的洪流怎樣流逝,也無法塗抹。
席慕容的詩歌有女性特有的細膩柔情,溫潤婉約,但是在這陰柔之氣中又攜帶著些許淡淡的哀愁和透明的憂傷,風格迥異,標新立異。她的詩歌通常表達這樣壹種情愫:宛如是壹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幻想著白馬王子的那種羞赧和無奈,好似壹個風華正茂的多情的少年渴望壹份愛戀時候尋覓的仿徨,但其中不乏夾帶著壹絲絲的希望和光亮。
她的詩歌總是飽含著自己的真摯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象,節奏鮮明,格調清新,語言凝練,讀起來很有散文詩的味道,正如美學家朱光潛在《咬文嚼字》裏說的那樣:好文章首先要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其次是發諸真情。詩歌是夢中壹個完美的意象,是凝天地之氣,是哲學和宗教的思索,是現實世界和心靈沖擊而產生的那些冥冥之中的東西。這樣的句子在席慕容的詩歌中不勝枚舉。她的詩歌,說理,鞭辟入裏,敘事,層次清晰,抒情,蕩氣回腸,讀完她的詩歌,留下的是滿紙的回音和聲,壹支筆含蓄而又淺顯,委婉同層,激動平易。例如《真相》中:“壹切壹切的起因,只緣於,我的貪婪,我向世界索求壹種無止境的激情與狂歡。”《雨後》中:“生命,其實也可以是壹首詩,如果妳讓我慢慢前行,靜靜盼望,搜尋……為所有,錯過或者並沒有錯過的相遇。”這些是她純良纖細的生活感悟,更是處處閃光的哲學短句,在她的詩歌中可以信手拈來。
席慕容的詩歌成功原因或許有很多,下面我就五個方面簡單的剖析。
首先,應該是她的創作身份。我們經常說作為詩人的席慕容的光芒幾乎覆蓋了作為畫家的席慕容。她把自己對繪畫的感悟和思想緊密的融合到詩歌創作中,我們知道,詩歌和繪畫使用的工具雖然不同,但是互相的滲透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古希臘抒情詩人西蒙尼德說:“詩為有聲之畫,畫是無聲之詩。”我國的張浮休也說過:“詩是無形畫,畫是無形詩。”《邂逅》中有“妳把憂傷畫在嘴角,我將流浪塗上額頭”,《畫展》中的“所以我把我的愛情和憂傷掛在墻上,展覽,並且出售。”我們從這樣的詩句中可見壹斑。
其次,是她的詩歌語言,也是詩歌的靈魂。她的語言是婉轉如珠,流暢如水,沒有壹點的晦澀和艱深的復雜的字詞,沒有令人絞盡腦汁也懵懂的句子,而是淺顯易懂,卻瑯瑯上口,讀起來思緒輕舞飛揚,情感壹瀉千裏,往往給人壹種余音繞梁的效果。洗練凝重,典雅秀潤,風情萬種,又給人壹種無限愜意的快感,意猶未盡的耐人尋味,易於背誦,便於朗讀和記憶。她喜歡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詩意的語境和空間,喜歡把淡定的情結和熾烈的情懷交托於大海。《繡花女》中:“我不能選擇我的命運,是命運選擇了我,於是日復以夜,用壹根冰冷的針,繡出我,曾經熾烈的,青春。”所有人都感慨於命運,無奈於命運,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簡單的近乎俗氣,而只有席慕容的這首詩彈出了新意,值得人們玩味和細細的咂摸。
第三,是她的詩歌技巧。詩歌的技巧主要從意象塑造,結構,音樂性,想象力,語言的駕馭幾個方面著手。席慕容詩歌裏所塑造的意象基本以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以及朦朧又美好的愛情貫穿始終,意象鮮明,清晰,忌諱孤芳自賞或是虛幻的假想。《懸崖菊》中:“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蜒延伸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隱藏著的願望啊,是秋日裏最後壹叢盛開的,懸崖菊。”托物言誌,用菊花這個意象,表達了自己純潔的情感,執著的願望。詩歌的結構,又稱建築美,她的詩歌結構嚴謹,層層遞進,銜接自如,承轉的到位。《雨夜》詩裏:“在這樣冷的下著雨的夜晚,在這樣暗的長街的轉角,總有人迎面撐著壹把,黑色的舊傘,匆匆走過。”在這裏,起筆描寫空蕩淒冷的大街,緊接著引出傘和撐傘的人,這樣的緊湊的結構,令人學習。關於音樂性,英國批評家佩頓說:“藝術都是以逼近音樂為指標。”詩歌也不例外,而席慕容的詩歌就更是把音樂性酣暢淋漓的體現出來。《年輕的心》:“不再回頭的,不只是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夜晚的,星星和月亮。”使得詩歌富有美感和質感,如流動的悠揚的音樂,緩緩流出心間,其中攜帶著自己的情感。詩歌是語言的意外,詩歌帶來的想象使得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同為壹個整體的生存體驗成為可能。而她的詩歌總有天馬星空的想象,如《夏日午後》:“想妳,和那個夏日的午後,想妳從林深處緩緩走來,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蓮。”這首詩裏,把人想象成出水的蓮,那樣的潔身自好,美好,貼切,生動,又不失雅致,可謂是運用的巧妙。對語言的駕馭,前面有提到,這裏不再贅言。
第四,是她的詩歌創作的風格。法國作家布豐說過:“風格即人格。”席慕容的詩歌保持著自己特有的抒情和字詞足夠風格,給人以別開生面之感。詩句裏蘊藉著的哲理是詩人親切經歷的結晶,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肆意的猜想,成為生活的指引和註腳,清麗脫俗,古雅縱逸,讓人讀起來,細而不膩,痛而不俗,迷而不失,感而不傷。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壹朵開花的樹》,看似描寫愛情實質是表現友誼,把少男多情,少女懷春時候的情結表達的惟妙惟肖,而不是以往詩歌裏的痛苦的撓頭,悲傷的流淚,於樸素中蘊含哲理,失意中浸透美麗,進而形成自己卓爾不群的詩歌風格。
詩歌講究悟性,從生活中提煉,從內斂中挖掘,從靈魂深處溢出。她的《鄉愁》中:“離別後,鄉愁是壹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有異曲同工之妙鄉愁是壹縷裊裊的煙,鄉愁是壹片飄飄的雲,鄉愁更是那橋下的流水,永遠在遊子的心頭流淌,而離開故土,踏上流浪遷徙的路途,那種思鄉的思緒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上心頭,就像《莊子》裏說的:“黯然銷魂者,唯有別矣。”《緣起》中:“就在眾荷之間,我把我的壹生都,交給了妳。”《渡口》裏:“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渡口旁找不到壹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就這樣簡單的詩句,但研究起來還是韻味十足的,這樣輕描淡寫的語言,勾勒出來的是別樣美好的意境。
每次讀席慕容的詩歌,我仿佛都能看見那些像夢壹樣繽紛的顏色,任何壹種顏色都是壹只翅膀,這樣我在她詩歌面前,我的眼前就飄蕩著成千上萬的翅膀,它們像星星那樣忽閃著,我的心被他們迷惑,點燃,引爆,我也想飛起來,在無數的翅膀間穿梭,追逐。可是我還是發現自己在這流光溢彩的詩歌面前是那樣的渺小。
記憶猶如是壹只模糊的照相機的鏡頭,它將壹切都攝入到鏡頭中,卻產生了比實際精致更美妙的畫卷。常言到: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但是無論年齡如何增長,歲月如何變遷,我會堅持心中對詩歌的熾烈的愛,對席慕容詩歌執著喜歡的熱情,壹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