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某種價值標準,將母項分為屬於不同等級的子項。例如,年終評比時,將職工分為標兵,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幾個等級,並給各個等級頒發不同數額的獎金或者課以罰款。由於滲透價值判斷和偏好因素,等級劃分在客觀性方面有所欠缺,容易引起爭議,盡量少用,非得使用時,也盡量給出客觀和明確的標準。
恰當的劃分至少要遵守以下規則:
(1)劃分的各子項之和必須等於母項的外延。
違反這壹規則,會犯子項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例如,如果把顏色劃分為紅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就犯了子項不全的錯誤,因為它遺漏了橙色,綠色,青色,紫色等。如果把文學作品分為小說,詩歌,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就犯了多出子項的錯誤,因為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不屬於文學作品的範圍。
(2)每次劃分只能有壹個標準。
違反這壹規則,會犯混淆標準的錯誤。例如,僅僅根據三角形各條邊長的情況,把三角形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這是正確的劃分;相反,如果把三角形分為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等角三角形,這是不正確的劃分,犯有混淆標準的錯誤,因為它這壹次劃分使用了兩個不同的標準:壹是邊長的情況,壹是內角的情況。
(3)劃分的各子項必須互不相容。
違反這壹規則,會犯子項相容的錯誤。例如,把自然數劃分為正偶數,正奇數和素數,就犯了子項相容的錯誤,因為素數只是正奇數的壹部分,或者說是壹些特殊的奇數,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再不能被任何其他的數整除的正奇數。子項相容常常是混淆標準的結果。
可以這樣說,分類是系統的和穩定的劃分。分類分為自然分類和輔助分類。
所謂自然分類,是根據某種深刻的理論根據所進行的分類,具有極大的穩定性。例如,生物學上的分類系統,如果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是種,屬,科,目,綱,門,界,這裏的分類根據基本上來源於物種進化過程。在這樣的分類系統中,每壹個生物有壹個確定的位置,不會輕易改變。例如,下圖顯示了人在自然分類系統中的位置:
哺乳動物綱
|
|
———————————
靈長目
|
|
———————————
人猿超科
|
|
—————————————————————
長臂猿科 大猿科 人科
| | ? |
| | ? |
———— —————————— ——————
長臂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人 人科化石
? |
? |
———————————
智人 人屬化石
輔助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和實用,它根據人為選定的對象的某個方面的特征,將對象分為不同的類別,最典型的是圖書館裏的圖書分類,其目的是方便讀者盡可能快地找到所要的圖書,並且盡量提供多種不同的檢索方法。輔助分類之不同於壹般的劃分,還是在於它的系統性和穩定性,不會輕易改變;否則,就只是某次劃分,而不是分類了。
顯然,無論在科學理論中,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劃分和分類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使我們周圍的世界在我們的思維中變得有次序和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