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送楊子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送楊子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送楊子》是壹首典型的送別詩。從標題中的“送”字即可看出。李白的友人楊子即將從渭城前往潁上。李白為他送行,寫下此詩。首聯:點明送別的地點在渭城城外,鄉野酒店。可以想像,這是壹個簡陋的去處,只是因為這裏是送別親友的最後壹處酒店,因而酒店中旅人和送行人還有不少。送別友人,必定飲酒。壹來為旅人壯行,二來借酒惜別。李白是個善飲酒的詩人、俠客。因他豪放的氣質,他飲酒的量詞不用杯,而用“鬥”。壹鬥大概有多少斤呢?唐代最常用的容積單位是“鬥”,1鬥=10升,又有“大鬥”和“小鬥”之分。換算成現在的國際計量單位:1大鬥=6000ml,1小鬥=2000ml而酒的計量單位壹般是采用“小鬥”計算的,所以,“1鬥酒”約為2公斤,也就是4斤。 我的個乖乖,李白真是好酒量!當然了,當時的酒是黃酒,度數很低。但是四斤酒下去,就算不醉,肚皮也撐圓了。鑒於這是詩歌裏的說法,當不得真,可以理解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李白是喜歡飲酒,也是善飲酒的。特別是送別友人去遠方的時候,更是容易動情而多喝酒。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即將遠行的楊子應該是李白的知交好友。喝了壹鬥酒,喝的醉了,醉了也不願意睡過去,畢竟詩人不想與友人錯過分別前的每壹分、每壹秒。從這裏看得出,李白真是不想和楊子分別。頷聯不寫酒,轉而寫景。什麽景呢?眼前千樹梨花勝似雪,萬條楊葉輕似煙。這兩句各用壹個比喻。前壹句把潔白的梨花比作白雪。寫梨花之多,梨花之潔白。這個比喻也可以理解為兩人感情的真摯與純真。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漫天飛雪比作潔白的梨花。可見,將梨花與白雪互比,是唐朝詩人常用的比喻了。楊葉如煙,這是遠眺的效果。楊樹葉綠意深沈,由近看到遠看,到極遠處看到的確有如煙的效果。頸聯又將筆觸轉向送別的場景。“送君千裏,終有壹別”,在不得不分別的情況下,詩人只好再叫來美酒,與友人再醉壹場;在分別的道路上,李白贈送友人馬鞭,這是希望友人快馬加鞭,早日到達目的地。前三聯是實寫送別的場景。尾聯是虛寫,是李白的想象。詩人似乎已經看到朋友半個月就回到了潁上——新月是指上弦月,指月初,“到家圓”是指十五月圓。表達了對友人回家前途的關心和祝願。這也是兩人感情深厚的側面反映。在這首詩中,李白送別友人從渭城返回穎上,雖有千般不舍,但是在臨行時刻,詩人收拾起離別的傷痛,贈送友人馬鞭,希望友人快馬加鞭,早日回到故鄉。詩人由離別的傷痛,轉而祝福友人順利歸家,其實體現了李白為人的豁達與樂觀,也是李白豪邁超脫的人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