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鑒賞詩歌。。。。。。

鑒賞詩歌。。。。。。

此詩作於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年)。黃鶴註:此當是天寶十三載,在長安時作,蓋獻《西嶽賦》之後。

詩題壹作“嘆檐前甘菊花”。此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傷君子晚猶不遇,而小人雜進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種,甘者可入藥,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雲眾芳細瑣者,薏之屬也。移時晚。言移植後時。根失所,謂失其故處。

杜甫《嘆庭前甘菊花》中的“菊花”意象賞析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是備受詩人們青睞,經常出現在古典詩歌作品中的意象,在古典詩歌的長河中流芳千古。除了它們美麗典雅的外在形態,更打動人心的是它們象征的寶貴品質和所蘊藉的高潔精神品格。在歷代詩人的反復吟詠中,“梅蘭竹菊”成為了被賦予特定意義的經典意象。

尤其是“菊花”意象,更是意蘊豐富。《禮記·月令》就有“菊有黃華”的記錄。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最早從屈原的《離騷》開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此“菊”成為了芳草美人的代表,美好人格的象征。“夕餐秋菊”印證了菊花可以食用的記載,與我國古神話傳說中菊花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壹脈相承。在歷代詩歌中,詠菊的佳作紛呈叠出。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白居易《詠菊》“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李商隱《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在陶詩中菊花與青松意象並峙,成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詩人畢生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詩中菊花是傲煞霜雪的鬥士,在“芭蕉”與“敗荷”的襯托下,強者形象呼嘯而出,是詩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觀照;在元稹詩中菊花是夕陽西下,閑適景象中最優美的點綴,是詩人“胸中有丘壑,筆底成煙霞”最自然地流露,與詩人的真性情相得益彰。在李詩中菊花因為詩人的多情,呈現出纏綿繾綣的藝術特色。

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即使是相同的物象,也因為凝聚了不同的主觀感情,而具有了獨特的審美特征和情感意蘊。因此同壹意象在不同詩歌中為營造意境與升華主旨所呈現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在杜甫《嘆庭前甘菊花》中,“菊花”意象,反映著詩人深沈的情思與獨特的思想風格,筆者擬以“菊花”這壹意象所屬的文學、文化傳統為背景,對杜甫《嘆庭前甘菊花》中的“菊花”意象做細致而深入的鑒賞分析。杜甫《嘆庭前甘菊花》:

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漫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芬芳,采擷細瑣開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審美意象所表之意,既非玄妙的天意、天道,亦非宗教社會的禮教、人倫,而是創作者個人的情意,是他從自己的生命活動中感發出來的生命體驗和審美體驗。”1詩人對詩歌中的意象選擇,反映了詩人藝術構思的心理活動,飽含著詩人的情感體驗,與詩人的人生際遇息息相關。這首詩中菊花意象應是詩人自況。 朱明倫評註此詩“杜甫曾參加過科舉考試而落第,還參加過玄宗特詔的制舉也沒及第,又因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賞識而待制集賢院,結果仍未獲壹官半職。此與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爾!怎能不嘆花且自嘆?”檐前的菊花因為移植的時間晚了,沒能趕上在重陽佳節引萬千人矚目的環境中綻放。其後,沒有了重陽佳節其樂融融的氛圍,賞花人的興致由濃轉薄直至曲終人散,妳開的再絢爛多姿又有什麽用呢?籬邊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為生不逢時,即使花蕾綴滿枝頭,非但不再會有人駐足欣賞,而且將敵不過要與殘酷風霜抗爭的命運。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這壹年楊國忠屢次進言安祿山將反,不為玄宗所信,相反安祿山被委以重任。李宓攻南詔,到太和城全軍覆沒。與此同時邊將擁兵自重,唐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詩人在詩作中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實為嘆息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壹份綿薄之力。杜甫飽讀詩書,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卻始終壯誌難酬。詩人豐富的生命體驗與磅礴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縱橫交錯,抽象的情感經驗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著極佳的藥用價值,卻不被人們所采摘,詩人滿腹經綸,卻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時晚”的結局,詩人與菊花有著相似的命運,菊花內蘊為詩人心內之象的寫照。仇兆鰲說:“此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傷君子晚猶不遇,而小人雜進在位也。”2王嗣奭說“詩以自況”3均所言極是。

“菊花”是堅貞不屈精神的象征,在這首詩裏菊花作為特定的意象向我們傳達出詩人百折不撓的信念和勇氣。在中國傳統文化系統中,“桃、李、杏、海棠等三春艷麗之花都越來越被視作反面,稱為凡俗之品。梅、蘭、竹、菊越來越被視為高雅人格的象征。”4鄭思肖詩雲:“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杜甫《雲安九日》:“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蘇軾《趙昌寒菊》:“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催時始起花。”文征明《詠菊》:“菊裳荏苒紫羅衰,秋日融融小院東。零落萬紅炎是盡,獨垂舞袖向西風。”歷代詩人吟詠菊花,都是圍繞著菊花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敢於向凜冽環境挑戰的主旨展開。現代詩人聞壹多在《憶菊》詩中更是將菊花的高風亮節抒發的淋漓盡致:“啊!東方底花,騷人逸士底花呀!那東方底詩魂陶元亮不是妳的靈魂底化身罷?那祖國底登高飲酒的重九不又是妳誕生底吉辰嗎?妳不像這裏的熱欲的薔薇,那微賤的紫羅蘭更比不上妳。妳是有歷史,有風俗的花。啊!四千年的化胄底名花呀!妳有高超的歷史,妳有逸雅的風俗!”菊花是高雅人格的象征,更是積極樂觀的民族精神的升華。在杜甫這首詩中“菊花”意象更是承載著詩人的高尚人格和風格,“詩歌中的尾聯在起承轉合中起著“合”的作用,許多詩歌更是常運用卒章顯誌的表現手法,於是詩歌尾聯所承載的意義在表現詩歌主旨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首詩的尾聯“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看似在嗟嘆菊花長的枝繁葉茂,卻不能避免風雪寒霜的打擊,實卻從另壹個側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氣概,襯托出了菊花高層次、高品味的風格美。“不論現實多麽黑暗,政治多麽腐朽,社會多麽雕敝,杜甫決不在它面前閉上眼睛,而是大膽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態度,指出解決的途徑。”5菊花的文化寓意與詩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頑強執著精神與詩人永不磨滅的意誌交相輝映,而菊花的審美意蘊也正與詩人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意誌相映成輝。

“任何意象的存在都有壹定的空間形式。把意象置於何種時空坐標上體現著某個詩人的特定心態。”6“檐前甘菊”點明了甘菊的位置,是實寫眼前之景,緊接著壹個“晚”字,拉長了時間坐標上的距離,鋪墊了“甘菊”的遺憾。“晚”不僅是時間意象,也是心理意象,是詩歌感情基調的奠基。“青蕊”是實寫未綻放的菊花形態,“重陽”是時間意象,但是是非質實的,這個意象拉遠了千載之下讀者的思緒和想象。“明日”也是時間意象,起著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暗示作用。將“甘菊”意象與“晚”、“重陽”“明日”這樣的時間意象並行排列,營造出了壹種邈遠空闊的意境,也反襯出抒情主體的寂寥與孤獨。為了突出“菊花”意象,詩人用了壹系列生動的意象烘托它。7“醉盡醒”是動態意象,曾經駐足流連的賞花人即將散去;“殘花爛漫”是視覺意象,仿佛看到了菊花盛開時爛漫多姿的景象,以花開絢爛與無人欣賞兩相對比突出了詩人“古來材大難為用”的心境和感慨。“多芬芳”是嗅覺意象,“采擷”是動態意象,“念茲”是詩人的想象,“纏風霜”是動態意象。“限定的”和“自由的”意象交錯比照,使天下真正愛花惜花人為名花(菊花)的籍籍無名深表遺憾,進而為詩人“英俊沈下僚”的命運深感惋惜。詩歌中意象的使用與組合是詩人報國無門的現實處境的隱喻,同時也是詩人寂寥落寞心態的投射。在這壹組虛實相生的意象群中,其他意象都圍繞“菊花”意象抒發主旨,反映了詩人特定環境中的心態和強烈的生命意識。與其他三聯相比,寫“菊花”意象的首聯,意象比較集中。莫礪鋒說“唐詩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較高,這是唐代詩人寫詩時精雕細琢的自然結果。”8印證了“菊花”意象是詩人匠心獨具,精心選擇的藝術意象,是詩人感情的寄托。“詩的意象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最能見出詩人的風格。”9通過詩人對“菊花”意象的鐘愛和抒寫“菊花”意象時的真情流露,詩人高雅的人格美與溫柔敦厚的風格美在此詩中也是“管中窺豹,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