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以詩為詞,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
蘇軾在詞中大膽打破傳統觀念,以詩為詞,即凡是詩能表現的題材內容,也讓詞進行表現,甚至讓詞與音樂脫離,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界限,這就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開拓了詞的意
境,也對當時及後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詞從興起以後,在民間創作和中唐文人創作中,題材都比較廣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於男歡女愛、離情別緒的內容,用於?侑觴佐舞?,並以其?香而弱?的格調,被視為?艷科?。從南唐馮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歐陽修,已開始抒寫個人感慨,柳永在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同時,還描繪了都市風光、市井生活。不過,詞總的仍然?以清切婉麗為宗?,雖說範仲淹、王安石寫了壹些悲涼慷慨工作,但幾乎沒有什麽影響。歐陽修領導了詩文革新,卻還沒有革新到詞的領域。這是跟當時對詞和詩的傳統看法有關的。相當多的人認為詩詞有別,直到李清照還說?詞別是壹家?,這種觀點還繼續把詞當作?小道?,只供?娛賓遣興?、?析酲解慍?。在這樣的限制下,詞自然不能象?言誌?的詩那樣,反映與國計民生有關的重大問題。
這樣的局限,對於蘇軾卻是不存在的,他?以詩為詞?,打破詩和詞的界限,使詞的題材無往不適,凡可以入詩的都可入詞,把詞從?樽前?、?月下?、?美人?、?歌伎?中解放出來,擴大了詞的內容,把眼光轉向廣闊無垠的社會和國家,使詞成了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具有與其他文學藝術形式同等的意義和價值,從實質上改變了?詞為詩余?的看法,同時,也促進了詞自身內容的變化。
蘇軾的詞壹掃晚唐五代和宋初專寫艷情和離愁的舊藩籬,諸如抒情、寫景、感舊、懷古、悼亡、送別、記遊詠物、說理談玄,凡詩歌所能表現的內容都能夠寫入詞中,使詞成為廣闊反映社會現實的壹種文學樣式。
(二)豐富了詞的意境,開創了豪放派。
蘇軾繼歐陽修、梅堯臣之後,完成了宋代的詩文革新運動,他把這個運動擴展到詞的領域,開創了豪放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