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壹年級# 導語《江上漁者》是北宋文學家、詩人範仲淹創作的壹首五言絕句。這首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壹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原文

 江上漁者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

 出沒風波裏。

 註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壹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活在近岸淺海夏秋進入淡水河川後,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產最為名貴。

 君:妳。

 壹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壹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壹會兒看得見,壹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只喜愛鱸魚的美味。

 妳看那漁人駕著像樹葉壹樣的小舟,在大風大浪裏時出時沒。

篇二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3、通過學習課文和誦讀古詩,了解漁民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4、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作古詩的經歷。發現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作的,也能通過故事更好地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板書)江上漁者,請同學們解釋“漁者”是什麽意思?

 明確:指打魚的人。

 範仲淹,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詩詞散文都寫得很好,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八人被稱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範文正公集》。他寫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詩歌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3、教師範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麽意思?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壹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1)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明確:鱸魚:魚名,長江中下遊壹帶出產。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歡鱸魚的味道鮮美。

 (3)學生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自學第二句詩,“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明確:妳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壹會兒看得見,壹會兒看不見,多驚險啊!

 3、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讀了這首詩,妳從中體會到了什麽?

 (四)指導朗讀

 (五)總結

 讀了這首古詩,妳體會到了什麽?

篇三小學壹年級語文《江上漁者》教學反思

 《江上漁者》是宋朝大詩人範仲淹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欺負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創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在教學《江上漁者》時,我先讓學生讀詩句,觀察插圖,聯系註解想象詩意。本課教學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使學生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感知、想象能力及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壹、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運用了信息技術可以刺激學生的表現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網絡資源環境下,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的表現興趣被激發並得到滿足,而學習內容所自然形成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只有在深入學習後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現。有人說,在網絡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別人的眼球,那麽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只有更新的資源、明麗的色彩、豐富的動畫,更有新意的觀點,才能有效的吸引別人的眼球,因此,網絡學習環境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壹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現代教育技術,將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表現出來。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發現、體驗、利用生動的資源,透過現象探索本質,從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本質屬性圖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通過網絡實現資源***享,通過查看網絡資料,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古詩壹類的課文,內容距今天的時空比較遠,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教學時,教師將收集到的有關文字、註釋、作者介紹、圖片、影視資料,制成資源庫,讓學生調用,彌補學生因時間和生活閱歷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出現的“斷層”現象,增強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實時交互的功能,實時幹預、引導、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生通過網絡的交互性獲得個別化指導,就能較快較好地把握課文重點,理解難點,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學生特別喜歡網絡,壹進入網絡環境就充滿生氣,遇到困難,也不害怕,從而在學習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壹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而獲得的。教學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資料和查閱資源庫中的資料,經過分析、思考、歸納後在電腦上完成練習。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也就各異。但這正體現了學生的智慧火花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