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首先要看小說的文體。看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先鋒小說或者別的文體。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的特征進行教學,才能抓住文本的要點。高中階段現實主義小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文體類型。比如魯迅的《祝福》。既然是現實主義小說,那麽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在這裏典型環境:魯鎮,典型人物:祥林嫂,就應該成為分析的重點對象。分析其所代表的更加廣闊的意義。當然,長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最難的問題是缺少抓手,不知道從哪裏切入。解決的辦法有很多,看教師個人的學養來決定。不過新課程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倒是壹種不錯的選擇。可以提壹個關鍵性的,能夠牽壹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預習的任務。比如可以叫學生閱讀課文之後思考:是誰殺死了祥林嫂。到課堂上再來討論。至於小說的知識,最基本的就是人物、環境、情節(對於現實主義小說而言)。這些東西在高考中很少直接考。其實小說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引發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思想的。正如梁啟超所說,欲新壹國之國民,必先新壹國之小說。小說教學重在教會學生思考,學會了思考,他們的思想才會不斷地進步,語文素養就會逐步提升。比如,教《祝福》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思考壹下,當代社會是否還有“祥林嫂”,當代的“祥林嫂”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有何異同。魯迅的小說最重要的是講出它的當代意義。以上是我個人的思考,本人也是剛入行的高中語文老師,錯漏之處,請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