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巴吉壘鎮的文化建設

巴吉壘鎮的文化建設

巴吉壘鎮的群眾詩歌文化起源較早。建國初期,在翻身解放的喜悅沖擊下,廣大農民以詩歌、繪畫、說唱鼓等形式表達了對新社會、新時代的熱愛,壹場全民寫詩的社會主義新文化運動興起。1953期間,在《吉林文化報》發表了20首詩歌,代表作是《走我婆家》。1956,另壹個大鼓字“八大憲法”被編入識字課本。1958我們家鄉被吉林省命名為詩詞之鄉。這壹時期,巴吉磊湧現出許多農民詩人。他們的詞曲創作與那個時代火熱的生活息息相關。王振海、高恩等壹大批詩人(數百人)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巴吉壘鄉農民詩選》壹書在全國範圍內出版,巴吉壘的詩全國聞名,這個地方也名揚天下。時任東北局書記的宋任窮同誌親臨我鎮視察,對詩歌創作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並題詩壹首:“農民自古有詩,萬珠藏於地下。東風壹吹雨,滿園芳草花。”之後,巴吉磊的詩在全國各地出版。當時王振海的代表作是《唱山歌握手,心如蜜甜》鞭掃天邊月,耙去萬山。著名詩人王振海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這壹時期是巴吉雷詩歌創作的輝煌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壹些老詩人相繼去世,但他的詩歌創作卻代代相傳。特別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又掀起了壹個群眾性的詩詞歌賦高潮。1992年,巴吉磊詩鄉文學社成立,1993年出版的詩集和《野鴨文學報》在吉林省文化工作會議上分發。在這次大會上,巴吉壘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文化特色之鄉”,著名詩人高恩被命名為“農民藝術家”光榮稱號。人民日報、吉林日報、吉林電視臺、長春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對巴吉壘詩鄉文化進行專題報道,再次使巴吉壘詩鄉品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成為我鎮獨具優勢的品牌、形象和人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