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記”壹詞出自《莊子·列禦口》:“朱祿廣學屠龍記無益,乃女兒家也。三年的本事,卻沒有用。”
有時候“屠龍”這個技能也用來指真正的天賦和不為世人所用的實學。如蘇軾《張二韻讀杜甫詩》詩中說:“巨筆屠龍手,微官為曹(西漢丞相府曾設馬曹,意為官小)。”宋陸遊《登千峰樓閣》詩說:“屠龍術壹生未賣,萬裏還思。”
有時,“屠龍術”也用來指艱難而偉大的事業。如柳亞子《遊太炎先生,鄒先生在獄中》詩中說:“哭為恨臺裝瘋,打虎屠龍,統率大軍。好頭不能丟,中國殘局忘了妳。”(在古代,林被視為仁獸,只有天下太平時才出現;他還認為鳳鳥是聖人受命、君王的標誌。孔子落淚是因為他身處亂世,他為鳳鳥的到來而難過。後人用“哀其為林,哀其為鳳”來表示對國家衰敗的哀悼。)
當然,“屠龍”這壹技能的壹個常用含義——好的技能和絕技——在古詩中也很常見。比如韓愈的詩《嶽陽樓別鬥四知》說:“越開始讀書,越想當霸王。屠龍斷金,亦為藝術之雲”再如魏源《送別昆山丁公庵》詩:“半生湖海,百年漂泊。我發誓回歸屠龍技能,願意彌補。"又如黃庭堅《三戲答史》之壹:"先生久已好屠龍,有新袖不試刀。年底無雞可切,田雞炒鱔魚,推薦松茸。“後者雖然搞笑,但《先生好屠龍記》是很正面的。
屠龍刀是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壹把重達100多斤的寶刀,因被稱為“武林至尊”而被武林人士奉為至寶。
《倚天屠龍記》中有壹段傳說:“武林至尊,用好劍屠龍,號令天下,不敢違逆!若不能倚天,誰與妳爭?”“屠龍刀”指屠龍刀,“永恒兵權”指壹把劍。《倚天屠龍記》第27集,峨眉派大師曾向弟子周芷若提及,倚天寶劍和屠龍刀是黃蓉從《神雕俠侶》主角楊過送給郭襄的玄鐵重劍中,與西方精金壹起鑄造而成(新三版中,只有屠龍刀是玄鐵鑄造,倚天寶劍改為楊過、小龍女夫妻劍和女兒劍。
屠龍島原為黃蓉之子郭破虜所有,但在襄陽城破之日,郭破虜及其父母同時殉難,屠龍島隨後流入江湖。小說開頭,屠龍道落入長白三秦之手,而吳唐門宗於卻被陰所騙,落入天鷹派之手。後來,在王盤山上,“金獅王”謝遜打敗了海沙幫、神泉門、巨鯨幫的頭目,獲得了屠龍島。
後來周芷若為了得到武學合集,不惜用永恒之劍和屠龍刀互相砍,斷成兩截。然後落入張無忌手中,成為張無忌的武器。
小說主角張無忌也知道“所謂‘武林至尊’並不是寶刀本身,而是藏在刀裏的遺書《武穆遺書》(第三版改為刻有桃花島地形的神秘鐵片)。用這種兵法去面對敵人,壹定能打勝仗,打擊敵人。最終自然會‘號令天下,不敢違逆’。但是,如果有人壹旦把權力握在手心,他實際上會以暴力為福,天下百姓都會被其毒害,那麽最終就會出現壹個英雄手持倚天之劍取暴君首級。即使那個率領百萬士兵的人有天下之權,也未必能成為對抗天劍的壹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