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理想高。當時社會動蕩,人心惶惶。“三曹”和“七子”都是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文人。因此,他們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表達了建功立業的理想和進取精神。
2.人生短暫的悲嘆。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很多人短命。比如曹丕40歲死,曹植465歲死,438+0,王燦、徐幹、楊穎、劉振、陳琳都是21、22年在建安病死的。面對短暫的人生,建安文人也表現出了人生短暫和壯誌難酬的悲苦。
3.個性表現強。曹操的詩悲涼莊嚴;曹丕的詩婉約婉約,有文采;曹植詩“脊梁極高,以華懋為詞,雅俗共賞,文采飛揚”。
4.濃厚的悲劇色彩。曹植的詩最具代表性。
第二,“正始”是齊威國王曹芳的稱號。“正始詩風”的內涵是:
1.?寄托在遠方。正始年間,魏國發生了殘酷血腥的權力鬥爭,士大夫的政治理想退潮,普遍存在危機感和幻滅感。建安詩風由慷慨悲壯轉向意蘊深遠,詩歌表現出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苦,體現了正始詩風的獨特風貌。
2,這個詞的意義是深遠的。除了時局的政治影響,這壹時期盛行的玄學思潮也對文學風格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玄學作為壹種社會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但談論玄學成為壹種社會風氣,出現在正始年間。
三、兩者的區別:
1,建安風格體現了亂世群雄逐鹿的野心和人民悲慘命運交織在壹起的現實情懷。正始詩風完成了從關註現實到關註生命本體的演變。
2.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作品,既反映了社會動蕩和民生疾苦,又表現了統壹天下的理想和抱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正史詩的風格以阮籍、嵇康為代表,其特點是作齊天命之詩,留心之論,清秀深遠。
3.建安詩風向正始詩風的演變反映在建安激情的退潮上。曹植對建安的熱情是從立足現實到尋求精神超脫。
擴展數據: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從建安到魏初這壹時期。這個時代的作家逐漸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註重作品的抒情性。此外,在當時戰亂動蕩的時代,他們的思想感情往往更加慷慨激昂,形成了文學作品內容豐富、感情豐富的特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建安體”。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真)和女詞人蔡琰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體,以雄健的風格和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著稱,為後人所推崇。
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的文學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北朝時期劉勰、鐘嶸多次對建安時期的文風大加贊賞。唐晨子昂盛贊“漢魏風格”,李白有“大文豪的骨頭是妳的畫筆,在天校”的詩句;曹丕的《典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曹丕的《葛炎行》是現存最早的純七言律詩。
百度百科-建安風格
百度百科-正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