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給王倫的禮物
唐李白
李白坐在船上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送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沒有王倫送走我的愛那麽深。
給…作註解
王倫:李白的朋友。
踩:唐代流行的壹種民間歌舞形式。唱歌的時候可以用腳打拍子,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安徽省涇縣西南壹百裏。統壹年鑒稱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把王倫與他的友誼比作深千尺的壹潭水,用了誇張的手法(深千尺的壹潭水不是真的)。
小於:小於。
翻譯
李白上了船,正要離開,這時他聽到岸上唱歌的聲音。
就算桃花潭有千尺,也比不上王倫的禮物。
做出贊賞的評論
中國詩歌的傳統觀點是含蓄的。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寫詩四忌:“語要直,意要淺。忌露於脈,味短。”阿清詩人石步華也說過,詩歌“不應直貴”。而李白《贈王倫》的表現特點是:率真、直接、含蓄少。其“語直”,其“脈露”,但“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壹般都避免用名字稱呼,認為沒有味道。但《致王倫》是以詩人呼喚自己的名字開始,以呼喚對方的名字結束。反而是老實善良灑脫,很深情。
詩的前半部分是敘事性的:先寫要走的人,再寫送行的人,展示壹幅離別的畫面。第壹句“坐船”表示是水路。“Will want to go”表示是獨木舟準備出發的時候。這句話使讀者仿佛白在向壹艘即將離開岸邊的船上的人告別。
“忽然聽到岸上的歌聲”,然後就寫下了告別。第二句卻沒有第壹句那麽直接,而是用了彎筆,只說聽到了歌聲。壹群村民邊走邊跟著節拍唱歌來給我送行。這似乎超出了李白的預料,所以說“忽聞”而不是“遙聞”。這首詩雖然比較含蓄,但是我只聽到它的聲音,沒有看到它的人,但是人已經在走出來了。王倫的到來確實出乎意料。人到之前先聞聞。這種告別,說明李白和王倫都是不拘小節、快樂自由的人。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是抒情的。第三句從遠處連起來,進壹步說明船放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述了水池的特點,也預示了結論。桃花潭如此深邃,觸動人心,難忘王倫深情,水深與情自然相連。句末更是爆出“不如王倫的”,通過對比事物,生動地表達了真摯純粹的親情。潭水“深在千尺”,王倫與李白的情誼必然更深。這句話耐人尋味。這裏的妙處在於“小於”二字,妙處在於用具象的手法代替比喻,把無形的友誼變成生動的形象,空靈而回味,自然而真實。詩人很感動,於是用“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愛我”的兩行詩來贊美王倫對詩人的敬仰和熱愛,也表達了李白對王倫的深情厚誼。
關於作者: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他是繼屈原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大杜麗”。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詩風瑰麗豪放,想象豐富,語言自然流暢,旋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學和神話傳說中吸取養分和素材,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高峰。有壹千多首詩,包括30卷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