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中國詩詞大會」遍布中國?

為什麽「中國詩詞大會」遍布中國?

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麽會傳遍全中國?

鄭州韓晶教育2017-02-10 18:24:48中國詩歌朗誦大會(20)評論(0)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報告

雞年春節,央視強勢檔播出《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引發了潮水般的關註,仿佛給人們的心中註入了壹股清流。吳亦舒等壹眾吸睛選手瞬間成為最受矚目的“網絡名人”,被網友贊為“充滿詩意,自以為是”。為什麽壹個節目會吸引這麽多關註?熱議的背後應該有怎樣的思考?

中國詩歌大會日前結束。

從大漠孤煙到江南杏花春雨,

從田園牧歌到金戈馬鐵的陽關,

我們在背誦永恒的絕句,

我們也在品味這個世界。

所以無論妳明天去哪裏?

妳在哪裏?

會展開怎樣的人生?

不要忘記這幾天我們壹起經歷的事情。

那種感動,那種陶醉,那種快樂,那種興奮,

那是妳閃耀的光芒,

這就是中國詩歌的永恒魅力!

——董卿在中國詩歌大會結束時的總結。

仿佛壹夜之間,《中國詩詞大會》成了全民節目,話題屢屢登上熱搜榜,引起廣泛熱議。

關於詩歌的討論壹度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關於球員的討論壹度引起軒然大波;關於遊戲的熱度,壹度火熱高漲。

近來

妳壹定是被這個女生刷屏了↓

這個節目剛剛結束。00後女生吳亦舒在第壹輪獲得317的高分後,突破了神級對手PK的重圍,脫穎而出。

然後她在飛花令裏拿下了大學語文老師王子龍手下的壹座城。

而答題環節更是精彩紛呈。她機智過人,率先贏得五分,贏得了最後的冠軍——彭敏。

她的談吐充滿了對古詩詞的熱愛。

然而,復旦附中語文教研部主任黃榮華認為,吳亦舒的走紅反映了古詩詞教育的現狀。“因為普遍缺乏對古詩詞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出現了這種追求。”

為什麽妳和她16歲差距這麽大?

看到這個天才少女也讓很多網友感嘆:“想想我十六歲在幹嘛……”

更別說十六歲就背了幾千首古詩。可能很多年輕人都忘了在學校背的古詩詞。不信,先做個小測試。看到下圖妳第壹句想說的話是什麽?↓↓↓↓

“白馬龍,蹄子朝西。”

仍然

“花兒越來越誘人,淺草可以沒有馬蹄鐵。”

最近怎麽樣?壹下子漂亮多了。

央視評論

生活不能沒有“詩和遠方”

壹直以來,中華民族的詩詞歌賦源遠流長,是每壹個中國人的驕傲。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詩篇,今天讀來也令人驚嘆。然而可恥的是,在這樣壹個快餐時代,讀詩書的人少了,在網絡上吐槽和爭論的人多了。註重文化內涵的人少了,註重顏值和身材的人多了。即使開卷有益,更多的人是抱著功利目的閱讀文章,更少的人是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來提高文化素養。當妳走進書店,關於成功、職場技巧、商業推廣等的書籍。往往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關於詩歌和傳統文化的書籍往往被束之高閣。

是我們民族缺乏文化素養和文化基因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國詩詞大會》圈了無數個圈,恰恰說明大家心裏都願意親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家心裏都有“詩和遠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參賽選手對古詩詞的熟悉程度令人驚嘆,學者們對詩詞內涵和創作背景的解讀更是壹場文化盛宴,讓人著迷。近年來,漢字聽寫大賽和成語大賽...都引起了很大的關註,說明大眾對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不可回避的話題是:既然每個人都有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為什麽這樣的基因往往被壓抑而不是被喚醒?毋庸置疑,這是壹個快餐時代,浮躁的氛圍似乎極具傳染性。即使明白了開卷有益的道理,很多人還是缺乏耐心和冷靜,不願意去品味詩詞歌賦帶來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上走了彎路。壹方面,傳統文化的教育被推到了邊緣,近幾年才被重視起來。課堂上的詩歌教育往往拋棄了詩歌的妙語和優美意境,而側重於反復咀嚼詩歌的中心思想,側重於由此衍生出的各種試題。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讓學生瞬間對詩歌失去興趣。另壹方面,在很多家長心中,過於專註於對孩子“壹技之長”的培養,使得詩詞歌賦等滲透靈魂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了。

這幾天網上的壹個帖子突然引發熱議:“有沒有壹首詩讓妳覺得是絕句?”網友的帖子風起雲湧。有網友說“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讓我覺得詩很美;有網友說“落花獨立,雨燕齊飛”,腦補畫面,簡直美到哭...;有網友說:“醉在沙裏笑不出來,但自古以來都打過幾次仗。”妳怎麽能如此熱情地描寫這場戰爭而又不失其美感呢...瞬間,這些帖子被數百萬人閱讀和點贊。

在這樣壹個快節奏、信息發達的時代,坐下來談詩品味生活,無疑是壹種奢侈。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除了奮鬥的力量,我們還需要“詩和遠方”。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左右,內心的激動會成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國詩詞大會引起的這股風潮能壹直走下去,讓古詩詞歌賦重新煥發青春,“詩書自得”成為更多人的追求。

古詩詞有什麽用?

也許有些人還很難理解古詩在現代生活中有什麽用。首先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然後才是個人修養和文化底蘊的培養。在學者和老前輩看來,古詩是非常值得現代人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理解的。

詩歌大師葉嘉瑩先生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古代詩歌的精髓,這使得詩歌的傳承非常困難。“其實這裏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真的很可惜。”

於曾說:“我們現在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我們所敬仰的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人。”我們之所以沒有超越他們,是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更多的文化垃圾”。

詞作家嚴素,著名劇作家,在鼓勵中小學生時說,“詩之益,不分年齡,不分職業。堅持下去,就壹定能提升自己。希望年輕人不要整天低著頭,不要把讀書當成壹件過時的事情。讀詩是有益的。這個福利不是為了就業,也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升華自己,增添情趣。”

孩子的童年應該有詩。據說詩人北島給孩子選了近體詩,葉嘉瑩先生給孩子選了古詩詞,並親自背誦,讓孩子在欣賞中國古詩詞旋律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古詩詞的美。

壹向推崇傳統文化的學者於丹曾呼籲年輕人逆流熱愛中國的古詩。“就是寫情書,也要讀壹些古詩。”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積累的瑰寶,古詩詞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古詩詞不能用“有用沒用”來衡量,但它帶給我們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