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之前的理論?
壹些西方比較文學研究者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學在平行發展的過程中會達到相同的目標。這種現象確實在文學作品中有所體現。雖然中西詩歌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國的詩歌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長期以來,西方詩歌或多或少受到中國詩歌的影響。雖然中外古今各有各的體系,但還是有壹些聯系的,並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
先說中國古典詩歌和現代英美詩歌,因為中國古典詩歌對西方的影響是從中國詩歌的英譯開始的。?
從龐德對中國的譯介和壹些英美翻譯家的翻譯作品來看,中國詩歌的意境逐漸滲透到他們的詩歌創作中,中國的詩歌也逐漸被他們接受和學習。美國著名意象派詩人龐德曾說,在中國文學中發現了壹個“新希臘”,從而展開了壹場新的“文藝復興”。中國古典詩歌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創作,也影響了他們的詩歌創作理論。?
中國的詩歌善於描寫景物,抒發情感,烘托氣氛或創造意境,而英美的詩歌則註重描寫景物在人們心中引起的反應,從而表達他們的主體意識。這就是他們思維模式不同造成的差異。中國人註重表達,西方人註重繁衍。在這種思維方式指揮下發展起來的詩歌文學理論,自然與詩歌創作大相徑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形成了意境論和啟蒙論,在西方,形成了典型論。所以中國的詩歌更註重意境的營造,追求言盡而意盡的效果,讓人有無限的遐想空間。這種詩的出現,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傳統思維方式是直覺思維方式。即使是現在,中國人寫詩仍然追求意境的創造。太白了就沒意義了。當然,當代壹些新新人類作家在作品中追求直白是另壹回事,不能壹概而論。畢竟這些人並不代表中國詩歌創作的主流。?
中國的詩歌講究含蓄,以輕為美,英美的詩歌則更加奔放,以情感激蕩取勝。壹個突出的例子是對愛情的處理,在這裏中西詩歌的特點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中國詩人形容愛情是“皺眉頭,卻在思考”,從來不表達那種愛,而西方詩人會喊“妳是我的太陽,愛情之火讓我焦慮。”這種口無遮攔的中國人很難接受,差異的本質在於審美取向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