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吟誦是中國古代漢詩的生存狀態。在吟誦中,有很多語言本身沒有的意義,這些意義也隨著詩歌壹起流傳。古人的心態、情態、意境,只有在吟誦的時候,才是最接近、最能理解的。現在的古詩詞只剩下文字,含義和古代不壹樣,現代人無法理解。不背的古詩詞不再是古詩詞的本來面目。
第二,背誦是壹種高效的學習方法。這樣,妳不僅能牢牢記住,還能深刻理解。背誦已經包含了讀句、格律、結構、修辭等壹系列知識,有機結合,寓教於樂。背誦對於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特別有效。背誦也是培養創造力和個性的重要途徑。
第三,吟誦是詩樂傳統的核心。古代傳統是詩樂壹派,也就是所謂的詩樂傳統。在詩歌和音樂的傳統中,最重要的是背誦傳統。因為不是所有的詩都有人唱,但是這裏所有的詩都有人背,而且都很過癮。所以,在古代,文人是詩人,詩人是音樂家。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現代西方文化把音樂變成了專業的東西,大眾只能欣賞,不能創作。大家只能唱別人的歌。搶救和恢復誦經的傳統,也可以恢復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的優秀傳統,讓大家敢於開口唱自己的曲子。
第四,誦經是傳承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誦經蘊含著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處處滲透著中國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背誦的方法,以及背誦後的詩歌內容,都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五,誦經是培養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徑。背誦的方法和內容都蘊含著中國傳統的文人品格,其正直、高尚、關註生命、奉獻社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都是當今青少年非常需要學習的。
第六,念經也是健身的壹種手段。日本在這方面已經相當發達了,所以誦經在日本也很興盛。
七、誦經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它是語言、音樂和詩歌結合最緊密的地方,可以揭示語言、音樂和詩歌的關系,從而證明詩歌的意義和語言的意義有什麽樣的區別,為什麽會有區別,以及如何確定這種區別。如果每首詩的意義解釋都改變了,那麽整個文學史和文學理論必將發生重大變化。
背誦與國學教育
第壹,壹個民族的基礎在於語言、哲學和宗教。目前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幾乎不涉及哲學和宗教,也沒有系統的教授。相反,系統教授的往往是藝術和技術。總之是技巧,不是意識形態。西方文化也是如此,只教技巧,不講意識形態。所以中國人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沒有幸福,沒有無聊。中國人只有壹個,還是壹代壹代傳下來的,是中國人凝聚力的根本。但是消滅中文的現象也是無處不在。漢語語感的喪失也是值得擔憂的。古典詩歌和散文,用現代西方朗誦來讀,就是壹個例子。古詩詞有音韻美,有平、長、競、濁、重、疾等美。有106個韻腳,不同的語氣。唇、齒、舌、喉、鼻的初始風格有差異;有陰陽八音,各種妙神韻。現在誰還在說?只把文學當成文字,只解釋文字的內容,分析社會背景,完全忽略形式的意義。那還是文學嗎?試想壹下為什麽很少有人會背現代白話文。如今信息爆炸,日常白話滿是灰塵,但哪壹個能被記住?因為我們不註重漢語的音韻美和文學的形式美。
第二,國學教育需要從耳科回歸眼科。讓學生背很多經典。現在全國六部委聯合舉辦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就是壹個非常好的嘗試。只是今天的文章不夠系統,沒有把思想精神完整地傳遞下去。最好的背誦方式就是背誦。背誦容易記住,這是公認的經驗。背誦也很好理解。傳統文化或經典詩詞,如果要分析主題、結構、文筆、背景、意象、意境等。除了解釋單詞的意思,還會花很多時間,而學生年齡小,大多記不住,理解起來就更難了。在古代,老師除了講解單詞的意思之外,並沒有過多的講解,大多是通過吟誦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灌註進去,教給學生。學生會記得吟誦,比如讀句子,語氣,語氣,情緒等。,並壹起寫下來。等他們長大了,就會豁然開朗。所以古人記得多,體會多。現在解釋的太多,背的太少,說了什麽都記不住,背的也沒什麽韻味,自然就竹籃打水壹場空。
第三,念佛只關乎其風度。它平和內斂,能滌蕩乖戾之氣,陶冶君子之風。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精神。形式和內容不統壹,精神自然難尋。背誦是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背誦海外
1.日本有很多唱詩社團,據說成員有幾百萬到幾百萬。他朗誦的內容包括日本詩歌和中國詩歌。中國詩歌的朗誦代代相傳。朗誦往往伴有樂器,可以伴有舞蹈和歌唱,很有表演性。上個世紀,經常有代表團來中國交流。現在也有遊客,但是少了。日本的詩歌演唱俱樂部存在老齡化問題。
第二,韓國和朝鮮(實際上包括在中國的朝鮮人)也有背漢詩的傳統。高麗和李超處於鼎盛時期。但是傳承的情況遠不如日本,和大陸差不多,急需搶救(但是韓國政府和學界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日本和韓國,中國的詩歌和散文主要以母語發音。雖然它們的韻律和節奏被中國傳承了幾千年,但還是有壹些相似之處。因為它的聲音多是借用中世紀的,而音樂是重音語言的特點,所以很有研究價值。越南也有中國詩詞吟誦,具體情況還不得而知。
第三,臺灣省的誦經盛行。傳統誦經分為河洛、閩粵等幾個流派。有許多著名的詩社。很多大學都有誦經活動或者開設這門課。與此同時,由吟誦發展而來的唱詩形式更加普及,從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教育體系。可以說臺灣省每個人都會背詩或唱詩。大學生更好,古典文化的學者更熟悉。
第四,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漢語誦經風潮,多在閩方言系。
5.歐美國家華人背誦的傳統並沒有消失,而且還傳到了當地。壹些外國人學習背誦。
6.中國的詩詞傳唱。這是西方人早就知道並推崇的東西,也是西方人眼中中國文化的魅力之壹。但是現在很多外國人來大陸卻聽不到誦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