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1951出生於北京,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人,中國編劇,著名小說家、作家。1958進入北京市東城區王大仁胡同小學,1967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史鐵生

定居陜西延川。1972回到北京,1974—1981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停薪留職回家休養。1979年發表了第壹部小說《法學教授和他的妻子》,後來又發表了許多中短篇小說。1983,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6 165438+10月,短篇小說《我的故事》獲《東海文學月刊》“30萬東海文學大獎”金獎。小說《我遙遠的青萍灣》和《外婆的星》分別獲得1983和1984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們的作品清新、熱烈、哲理、幽默,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註重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異常樸實,屬於“平淡無奇”的作品,卻有著深刻的意蘊。此外,他還創作了《夢幻季節》(與人合作)、《死亡與少女》等電影劇本。《死亡與少女》屬於壹種新的電影類型——詩化電影,為電影類型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兩部電影都是林洪東導演的。《夢幻季節》獲得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電影獎,1988廣電部優秀電影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因其對生命價值的探索獲得1989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史鐵生身體殘疾的親身經歷,使他的壹些小說寫出了殘疾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史鐵生作品

但他超越了殘疾人對命運的憐憫和自憐,從而上升到對普遍存在,尤其是精神“殘疾”現象的關註。與其他小說家不同,他對本民族、本地域的感性生命特征沒有任何眷戀。他將寫作視為對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及其無盡的欲望將成為永恒的歌舞。這種欲望有什麽樣的人名都可以忽略”(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生存的執著關註,使他的小說具有了強烈的哲學意味。因為他的親身經歷,他的敘事貫穿著壹種溫情,卻又宿命的悲涼;但也有對荒謬和命運的抗爭。生活就像壹根弦,是壹個與荒謬抗爭以獲得存在意義的寓言故事。著有長篇小說《靜修筆記》、短篇小說《人生如弦》、散文集《我與地壇》。《我遙遠的青萍灣》和《外婆的星》分別獲得1983和1984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我的老房子的故事》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