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或者說詩歌是強烈情感的產物。沒有生成就沒有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物化。因此,把握詩人的情感表達是我們欣賞詩歌情感內容的捷徑。表達情感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抒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其情感內容壹目了然,壹般不作為考試內容。間接抒情是指不直接表達感情,而是通過描寫或吟誦景物、事物、歷史、人物來含蓄婉轉地傳達感情。在間接抒情的詩歌中,詩人對生活的感受是堆積在胸中的,有時這種感受甚至會被掩蓋。壹旦耳目接觸到外物,就像壹池春水,喚醒了他心中的情緒。所以,情感是從場景和事物中誕生的,會有歷史事件和認識的人。這類詩歌寓意豐富,手法鮮明,容易出題,所以常被用作高考命題的素材。
第壹,風景寫作的抒情風格
謝榛的四句詩:“風景是詩的媒介,情感是詩的胚胎,它們組合成詩。”情感——詩人的生命感受只是詩歌的胚胎。要把它培養成詩歌,必須找到壹個合適的媒介——風景。詩歌由情胚孕育,由景媒表現,詩歌的意境由情胚與景媒交融而成。所有的景物詞都是情感詞,景物與情感通常有四種關系。
第壹種:享受寫樂的感覺。杜甫《絕句》詩:“夕陽西下真美,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沙暖鴛鴦眠。”詩人表達了他在被壹幅色彩繽紛、繁榮美麗的早春景色所取代後,暫時定居在茅草屋中的舒適和喜悅。
第二種:用悲傷的場景寫悲傷的感情。2004年廣東卷杜甫《江漢》詩:“江漢戀家客,甘昆學究。天遠,月孤壹夜。夕陽心猶強,秋風病。古代救壹匹老馬,不用走很遠的路。”詩中的“雲”和“孤月”構成了壹種淒涼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孤獨和厭倦。
第三種:用音樂場景寫悲情。杜《過湘江》:“往日晚遊園愁,今春花鳥愁邊。又不像湘江北流。”那時候春末,滿園繡花,美麗的景色映襯著今天的憂傷。眼前的花鳥,折射出遙遠邊疆的憂傷。
第四種:悼念寫樂的感情。李白《夏塞曲》詩:“天山五月雪,無花而寒。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士兵們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作戰,晚上睡在馬鞍上。我願把劍插在腰下,直斬樓蘭。”五月的山裏,妳能看到的只有皚皚白雪,沒有花可賞,沒有柳可折,寒氣逼人。場面如此單調淒涼,體現了戰士們奮勇殺敵的豪情。
第二,寫作風格
寫東西,表達自己的意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托物表意。在物-物上,詩人找到或發現了與自己的某種精神上的相似之處——物與誌的“交匯點”,喚起了心靈的感受,於是他用“物像”的描寫來發掘物像的內在品格和精神,抒發自己的感情。詠物詩的特點是“不離不棄”,既準確地演繹出所唱的內容,又在詩中寄托了某種東西。詩人在詩中展開詩意的想象,把物和情融合在壹起,分不清東西寫在哪裏,人寫在哪裏,到處都是物和人。每壹個字都在描述物體的狀態,每壹句話都充滿了野心。蘇軾詩《紅梅》選自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我怕我熬夜,因為我擔心冰塞不進去。裝成壹個小紅桃杏,我依舊孤獨單薄。心冷不甘隨春態,酒無端暈。我不知道梅格在這裏,但我看著綠葉和樹枝。”蘇軾在詩歌中既兼顧了梅花的物態和性質,又將梅花擬人化,抓住了紅梅“孤薄雪霜姿”和“寒蟬不甘隨春態”的獨特“梅格”,傳達了紅梅嫻靜飄逸而不淺薄庸俗的神韻。字字皆美,字字不言自明。
同樣的壹件事,因為詩人的個人氣質、命運和創作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唱出的感情也不同。從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讀出作品背後獨特的“那個人”,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就藏在他所吟唱的東西背後。宋代詩人陳亮的《梅花》:“壹花先驟變,萬花後香。”詩人抓住了梅花最先開的特點,不畏挫折寫出了天下第壹的品質,這既是詠梅,也是自我褒獎。陸遊的詞《蔔算子?詠梅:“散成泥,碾成灰,唯有芬芳依舊。“梅花是用來形容壹個人被摧殘的不幸經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元代王冕《墨梅》:“不要誇其好色,只留空氣清新幹爽。“冰清玉潔的梅花,形容自己,表達自己不諂媚世俗的忠厚純潔。
第三,把古代的比喻寫到今天。
這種詩寫在古代是為了表達現在,寫歷史是為了表達感情。或歌頌過去的成功與輝煌對抗現在的失敗與蒼涼,或歌頌過去的荒誕痛苦以警示統治者,表達自己的歷史虛無感和輪回感。詩人用情感統壹了歷史,用抱負表達了過去。杜牧《博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猶唱《後庭花》過江。”詩人利用陳後主縱情聲色,終日與嬪妃飲酒作樂,不理政事,最終亡國的現象,表達了對晚唐社會衰敗的憂慮。在婉約的歌聲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沈的悲哀,無限的情感。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以壹種微妙而自然的方式聯系起來,是很有意義的。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起杜堯的詩《赤壁》:“水軍東流雄壯,長江千裏崎嶇。諸葛心裏是空的,曹彪眼裏是空的。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夜月孤。過了這不堪之地,野鷗滿煙。”從赤壁壹戰開始,赤壁就成了詩人洗滌心靈的形象。才華橫溢、誌存高遠的杜堯,因為坎坷的經歷和命運,面臨著赤壁。他的感情很復雜,虛無與悲傷並存,憤慨又無奈。
在歌頌歷史和依托過去的過程中,過去的歷史已經融入詩人的感情,歷史和現在融為壹體,詩人的感情超越時空。把個人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說明大自然的永恒與生命的短暫形成對比,對歷史的回顧,飽含著此生的悲涼。
第四,寫人話。
寫自己,就是借別人的杯子,自己澆水。我寫別人的事,表達自己內心的悲傷和感受。
通過寫別人的成功,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挫折和不幸。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手拿羽扇,頭戴尼龍圍巾,英俊迷人,聰慧果敢。說笑之間,曹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輕時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此時詩人已染霜發,壹事無成,無處施展報國之誌。相比之下,詩人內心的痛苦就不難體會了。
通過寫別人的不幸,比喻自己的悲哀。別人和自己有相同的經歷,相似的命運,情感相通,所以唱出來。秦韜玉的詩《可憐的女孩》:“住在茅草屋頂下,從不穿香絲,她渴望安排婚姻,但她怎麽敢?。誰會知道她那張簡單的臉是最可愛的呢,* * *可憐這個時代穿著節儉。她的手指刺繡無與倫比,但她不能與畫眉毛競爭。年復壹年,她為其他女孩縫金線在新娘禮服上。”整篇文章通過壹個未婚的窮姑娘的獨白,表達了詩人的憤懣和不公,詩人沒有足夠的才華去服務這個世界,卻要依賴他人。
五、寫東西表達感情
在這類詩歌中,事件要麽是詩人情感的催化劑,要麽是詩人情感的載體,通過對事件的描寫來傳達詩人的內心感受。
2004年,張繼的詩歌《秋思》在全國出版發行。“看到洛陽的秋風,我想讓作家寫壹本書。我急得說不出來,行人又開了。”借助日常生活中壹個意味深長的小插曲——寄信回家時的思想和行動細節,這首《秋思》非常真實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
朱清玉《閨祭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等唐笑拜我姑姑。化妝後低聲問老公,畫眉還不夠深。”這是朱清玉在參加進士考試之前,送給監考人——水部袁外郎的壹首詩,用來考細節。詩人通過描寫壹位新婚女子在見公婆前的焦慮,形象地比喻了她考試前的緊張和焦慮,巧妙地、機智地表達了她希望被錄取的願望。
詩人的間接抒情大致可以分為以上五類。當然,這種分類並不完全正確。每個品類都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比如寫關於自己的古喻,既屬於“寫別人,表達自己”,也屬於“寫關於現在的古喻”,還有懷古詩中的景物描寫。之所以這樣分類,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歌間接抒情的特點,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外物引起了詩人的情感漣漪,引發了詩人的生命振動――生命感,這是詩人與外物(景物、物、歷史、人)之間的精神紐帶。正是因為有了生命的* * *感,詩人才能通過畫山水、緬懷往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意義。
梁,教師,現居廣東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