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節氣的名稱也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比如杜牧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壹般月份沒什麽好形象。妳可以從妳的名字中選擇。我選壹些圖片給妳參考。
1.松柏
松柏是抗擊霜雪的典範,自然是人們贊美的對象。劉真《贈壹哥》:“不患寒,松柏有性。”詩人用這句話鼓勵他的堂兄要像松柏壹樣忠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高尚的品質。李白《贈書奉黃裳》:“望君松,但慎勿桃李。”魏總是奉承有權勢的人,李白寫詩勸他做壹個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貞節”的特點,用來比喻君子的道德修養。王維的竹樓:“我獨自倚在密竹中,彈著琵琶,哼著歌。聲音太輕,除了我的夥伴明月,誰都聽不見。”竹子和竹林深受隱士的喜愛。
3.柳樹
“劉”諧音“留”,往往是留下來的意思。因柳柔長,風吹成纏綿之狀,古人常折柳送別。樂府《橫吹歌-斷柳》“上馬不趕鞭,斷楊柳枝,坐在席上吹笛,愁殺行人。”我就是這個意思。把感情變成影像的是柳永。他在《林玉陵》中寫道:“今夜妳在何處醒來?”楊柳岸,晨風和殘月”。楊柳岸的《馮曉》和《殘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與愛人離別的悲傷含義。
4.印度河
印度河是荒涼和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秋長信詩》雲:“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夜不卷霜。熏玉枕無彩,長臥聽南宮。”它是關於壹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女孩。在壹座荒涼寂寞的宮殿裏,她獨自躺著,聽著宮漏。詩的第壹句以井邊壹棵黃葉梧桐開頭,烘托出壹種蕭瑟清冷的氣氛。元代詩人徐載斯寫《雙音·水仙·夜雨》:“壹聲葉秋,壹點芭蕉壹點愁,夢過三更。”用梧桐葉落,雨打芭蕉,寫下妳所有的心事。其他的,如“壹葉壹聲,空階滴水至光”(文《更漏》),“梧桐瀟瀟,暮時淅淅瀝瀝”(李清照《慢聲》)。
5.香蕉
“香蕉”和“印度河”的意象相似,都是孤獨和悲傷的象征。常常與孤獨和悲傷聯系在壹起,尤其是離別。南方有絲竹“雨打芭蕉”之樂,悲音。李清照曾寫道:“誰家窗前種芭蕉樹,填中庭。陰滿心房,葉葉滿情。”傾訴悲傷和憂郁,抱怨香蕉。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把人心留給秋天。種個香蕉,不下雨就涼颼颼的。”葛勝沖《小絳唇》:“多少閑愁,夢追芭蕉雨。”雨打芭蕉已經夠難過了,夢魂追雨打芭蕉葉,更讓人難過。
贏得榮譽
比喻科舉和。文《春將欲歸東去送新和苗祖》:“猶喜故人先得桂冠,於心不忍客。”《晉書》:“武帝差人到東廳,問‘卿如何看待自己?’他對我說,‘我的德行天下第壹,甲天下第壹,片玉在昆山。唐代權德輿寫《十六叔阜蒙寄喜訊,獻韻三十首》:“持蘭於臺中,並桂東。”
7.懷橙
孝是指孝順。《三國誌·武陟·陸機列傳》壹書出版:“姬姬六歲,在九江遇袁術,做橘子,得姬槐三枚。他走過去,向地面鞠躬。舒曰:‘呂郎是客,懷橘乎?’紀跪下說:‘我要回到媽媽身邊。’技術太神奇了。"胡《送魏尚書鎮州為營》詩雲:“忠為節,孝為心。”範成大《送詹道子教授養親》:“下馬人懷橘,今在白雲邊。”
(2)花卉和植物
1 .紅葉
表示喜愛的東西。朱《恨春》:“藍雲只倦夢,紅葉成詩思秋。”據唐代《雲溪之友》記載,唐代陸W從宮墻外的水溝裏撿到壹片寫有怨詩的紅葉,然後珍藏起來。玄宗讓宮女嫁人,盧選中的宮女恰好就是那個在紅葉上寫詩的。後來我用手指,用詩來表達我的感受。比如高明的《二郎神秋懷》:“無情紅葉偏禦溝,詩中分明是千古配偶,景色觸目可恨。”
2.黃色的葉子
秋風蕭瑟,落葉飄零,常常給人壹種蒼涼寂寞的感覺。所以古典詩詞中的黃葉,往往意味著雕零或美人雕零。王波《山中》:“勢高風遲,山山飛。”司空舒《當我的堂弟盧綸來過夜的時候》:雨滴打亮黃葉,燈火照亮我的白頭。劉長卿《酬李牧》:“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許渾《夜看鹹陽城西塔》:“秦園Xi下鳥青,蟬鳴黃葉漢宮秋。”文的《送人東方》:“老堡黃葉滿,妳執意要放棄妳所居住的地方。”賈島《蔣易上吳楚詩》:“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3.采摘玫瑰
借指隱居。《史記·伯夷列傳》記載:“吳王平定殷亂,天下為周所霸,而伯夷、蜀齊為恥,不吃,藏於首陽山,食魏。”它講述了隱居在的伯夷和舒淇拒絕侍奉周的故事。孟郊《感》:“有才則信天,誰先者取歐盟。去曠野,夕陽西下。”後來也表現出了對節操的堅守。文天祥《南安軍》:“山川是永恒的,城垛是暫時的。饑餓真的是我的野心,我會在夢裏挑歐盟。"
4.赤小豆
即相思豆,指男女之間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友誼。出自王維的詩《相思》:“當那些紅色的漿果在春天到來時,在妳的南國枝頭上泛起紅暈,勸妳多收集壹些,作為我們愛情的象征。”詩人借南方出生的紅豆表達對朋友的情意。阿清朱彜尊寫《王懷金時宇》:“坐在紅豆床上,天天想妳。”睡在洋槐樹下,我每天都想念王金獅
5.曹芳
“芳草”意象的運用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最引人註目的意象之壹就是香草。“滬江別離碧,秋蘭傾慕”,屈原以香草為喻,表達了他的高尚情懷,其中蘊含著他對美好事物的無盡追求。唐宋是詩歌高度繁榮的時期,“芳草”意象的內涵也在這壹時期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體現。唐宋詩詞中,漫無邊際的離草別緒,寄托了許多文人的別離之情和懷舊之情。如孟浩然的《離別王維》:“路邊的花多香啊,如果它們不意味著再見,老朋友。”蘇軾《蝶戀花》:“天涯何處無芳草。”李漁《清平樂》:“離恨如春草,可以走得更遠,活得更好。”晏殊《玉樓春》:“綠草在長汀路,年少易去。”古典詩詞中,遠離天邊,壹望無際,無處不在的春草,常被用來形容離別的傷感;茂盛的春草和悶熱的春光,不可避免地引起思鄉女子爬樓梯的期待,於是也表達了對遠方伊人的思念;芳草萋萋是光榮的,他們常常珍惜時間,感嘆人生苦短。
6.落花
“落花”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悲,對死亡的焦慮和悲傷。詩人從落花中悲嘆人生無常,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典型主題。比如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春,天上人間去了”,唐詩人的《壹代悲白頭翁》,“洛陽女兒惜色,見落花嘆”,顏姝的《浣溪沙》,“花落無扶,似熟燕歸”,袁無名氏的《朝?廬山》“客去齋,人來茶,嘆指花。楚家,漢家,作漁父詞。”
7 .菊花
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贊美它堅強的性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晨飲木蘭露,暮吃秋菊失美。”詩人以飲露食花來象征其品格的高潔。唐元珍《菊花》:“秋叢似道士,越圍越斜。不是花中偏愛菊花,而是這花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定和高尚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寧可捧香於枝頭而死,不可吹於花間”(鄭松小思《冷菊》)、《孤東裏濕露,泥沙照前金》(宋範成大《重陽後兩菊》)等詩句,都是用菊花來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人格的寫照。
8 .梅花
梅花先開寒,後引花開香。所以梅花和菊花壹樣,被詩人所推崇和贊美。宋代詩人陳亮的《梅花》:“壹花先驟變,萬花後香。”詩人抓住了梅花最先開的特點,寫出了敢為天下先,不怕挫折的品質,這不僅是詠梅,也是在贊美自己。王安石梅花:“遠識非雪,因有幽香。”詩中既描寫了梅花因風而遠散的原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潔潔白,收到了好香好色的藝術效果。陸遊《詠梅》:“散成泥,碾成塵,唯有香依舊。”梅花是用來形容壹個人被摧殘的不幸經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元代王冕《墨梅》:“不要誇其好色,只留空氣清新幹爽。”也是梅花表達了不甘隨波逐流,淺薄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