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詞教學實錄

古詩詞教學實錄

看海

老師:同學們,誰能講壹個關於曹操的小故事?

生:我知道,他是個很壞的人。他逃跑時殺死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曹操奸詐,欲篡位為帝。

生:他多疑且殘忍。他殺了華佗,死於顱骨惡性腫瘤。

老師:看來曹操在同學眼裏沒什麽好印象。事實上,曹操是壹位偉大的英雄,壹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家,壹位偉大的詩人。現在我們要學習曹操的壹首詩,看海。先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擊破盤踞東北的烏桓、袁紹殘余勢力,統壹北方;九月,我在回家的路上路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接下來請大家閱讀正文,看看誰了解的信息最多。

(學生把這本書讀了三遍。)

生:從詩裏知道這首詩寫了以下內容:碣石、大海、山島、樹木、花草...

生:不是花,是草藥。還有秋風,紅浪,日月,銀河。

學生:老師,我覺得有歌,好像是曹操在唱。

老師:學生們回答得很好,但是我有壹個問題。曹操什麽時候看海,白天還是晚上?

生:肯定是白天。我們怎樣才能在黑夜裏去看海呢?

生:沒有,白天晚上都見過,因為詩裏說“日月之旅”,意思是兩次都去過。

老師:看來曹操真的是個詩人,而且很優雅。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們暫時不予置評。我仍然有疑問:太陽和月亮是從哪裏來的?銀河系是從哪裏來的?

(學生沈默。)

生活並不明朗...

老師:如果詩裏有答案,妳能找到嗎?

學生:(讀課文)“如果日月之旅由此而來。星漢輝煌,若出其不意。”太陽、月亮和銀河都來自海洋。

老師:同學們,妳們了解宇宙嗎?太陽月亮銀河系都是從地海出來的嗎?

生:不是,說大海能裝下太陽月亮銀河系,這是不對的。老師,妳說曹操是詩人。為什麽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

老師:是啊,詩人連常識都不懂。這有點用詞不當。但是,我們知道有句諺語:宰相肚裏能撐船。妳什麽意思?想想吧。

生:意思是坦蕩,就是不怕別人說閑話。

老師:在這個成語中,“宰相肚裏”比作什麽?

生:我覺得總理的肚子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為只有江河大海才能揚帆遠航。

老師:既然“江河湖海”可以用來比喻人的博大胸懷,那麽鐘濤用什麽來比喻詩人的博大胸懷呢?

健康:太陽、月亮和銀河。

生:不對,應該是海,因為詩裏不是說太陽月亮銀河都是從海裏來的嗎?由於大海可以吞噬太陽、月亮和銀河,所以它比太陽、月亮和銀河都大,所以在詩中用大海來比喻詩人寬廣的胸懷。

老師:似乎有壹種方法可以解決我們之前討論的問題。爭個白天黑夜意義不大。這四首詩根本不是詩人眼前的風景。這是什麽?

生:是詩人的感覺。

生:是詩人的想象。

老師:分析的不錯。詩人看到的真實風景有哪些?請褻瀆文本。

生:(壹起讀)“哪裏是水,哪裏是山島?”有許多樹林和許多草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師:這首詩有真有虛,虛實結合。全詩壹日連貫,條理清晰。到這個時候,我們也解決了最後兩首詩的問題。

學生:因為文中有解釋,後兩句在每壹章,和這首詩主體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老師:請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點評:這首詩並不太難,所以要求老師用最經濟的手段傳達最豐富的內容;就這首詩而言,教學目的明確,問題深刻,學生活動充實。在這個班級裏,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也在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老師從學生的問題中梳理出壹般的問題,既理清了詩歌的難點,又抓住了主線,產生了壹舉兩得的效果。

北堡山下的壹個停泊處。

師:不要恨留愁,自古有之。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員泛濫,樂書停滯,旅居異鄉或在外工作的人長期不能歸,自然產生了思鄉之情,從而成為詩歌的重要題材。我現在學的詩是寫鄉愁的。我們要學會如何朗讀詩歌,在閱讀中理解詩歌的意義。請先讀這首詩,把單詞弄清楚。

學生讀,老師在黑板上寫。)

生:我不太明白第壹句話的意思。

師:先說清楚“客路”和“青山”的含義。

生:“off road”指的是旅途,而“green hill”指的是“北固山”,意思是“外面”這個詞很難理解。

老師:聽不懂沒關系。看完最後壹句就能得到壹些結果。此時詩人在旅途中是步行還是乘坐任何交通工具?

生:詩人在河中壹葉扁舟,向著眼前的“綠水”,向著“青山”,向著“青山”之外的遠方“客路”。

老師:我很準確地理解了詩的意思,也闡明了詩的特殊結構形式。而且還明確了“外”和“前”的含義。我不明白壹個問題。請問同學們,詩人的故鄉在哪裏?

學生:我是洛陽人。正文下面的註釋已經解釋過了。

學生:(補充)老師,其實詩裏有答案。“我終於可以派出我的使者了嗎?大雁,歸巢洛陽。”

老師:好像壹個問題可以用很多方法解決。讀書筆記是學習查資料的壹種方式;讀詩是學習深入閱讀文本的方法。壹個人在南方,遠離家鄉,能感受到怎樣的情感?

生:漂泊在外的思鄉之情,因為它回應了遠方的“鄉愁”和“歸雁”。

師:深有感觸,說出詩的美。我想問,詩人在河上航行是壹種怎樣的場景?讀這首詩!

學生們朗讀詩歌並進行討論。)

生:“直到退潮時堤岸變寬,沒有風攪動我孤獨的帆。”春潮洶湧,江面遼闊。放眼望去,河水似乎與岸邊持平,風平浪靜,帆掛在桅桿上。

老師:多有詩意啊。學生能指出這兩首詩中哪些詞用得好嗎?

生:我覺得有四個字:平、寬、直、掛。因為老師經常提醒我們寫文章要註意動詞的使用。

老師:我們知道船在河上航行的場景。詩人什麽時候出航的?

(學生讀詩,討論。)

生:我有點迷茫。有幾個詞表示時間:日、夜、春、歲。好像有些矛盾,不好回答。

老師:我們先弄清楚幾個詞。妳說的“海日”和“殘夜”是什麽意思?

生:“海上太陽”是海上的太陽;“殘夜”是指夜晚的結束。

老師:那麽,這兩首詩是什麽意思呢?生:夜未盡時,東麗?冉冉的太陽升起來了,當舊的壹年還沒有過去的時候,河水已經顯示出了春天。

老師:我們應該理解剛才沒有理解的表示時間的單詞的意思。學生能從這兩首詩中感受到美好的東西嗎?

生:過年。因為詩人在夜晚航行到黎明。

老師:有道理,但是還有誰有自己的看法?

生:準確的說應該是這兩個字:“日”和“春”,是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並用“生命”和“人”這兩個詞來擬人化它們,賦予它們意誌和情感。其實詩人並沒有太消沈,而是樂觀積極。

老師:海水在上漲,春天在萌芽,詩人把小船放在綠水上,繼續向青山外的客路駛去。此時,壹群歸北的大雁正在晴空中穿行。燕兒即將經過洛陽,我還是請燕兒捎個口信吧:燕兒,妳飛過洛陽時,請代我問候妳的家人。全詩籠罩著淡淡的鄉愁。我們來學壹點讀詩的知識。五言律詩分為音節,形成“二二壹”或“二壹二”的節奏。

(老師在黑板上寫字,聽錄音,讀模型。老師指導分音節,找押韻。)

點評:教這首詩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詩的內容來看。壹個身在異鄉的遊子,老了,累了,怎麽不想家?老師在引言中為這首詩定下了情感基調。閱讀和教學中的閱讀都是圍繞這條線的。第二,從詩歌的形式上。其中抓住了兩個宇宙:讀書與品味,讀書與品味,讀書與品味。文字的品味也是為了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情感。最後壹個環節,我標音節找韻,明確了楚哥格律詩的特點,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

錢塘江春遊

老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人們壹提到西湖,就會想起蘇軾詩中的名句:“要拿西湖比西湖,淡妝總相宜。”讀完白居易的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石那張充滿歡笑的臉。人們被西湖的美景迷住了,渴望它來欣賞她的魅力。現在,請朗讀《錢塘江春遊》這首詩。並思考壹個問題:這首詩寫的是什麽時候春天的景色?

(學生朗讀詩歌。)

生:春天,而且是早春。

老師:我們能從這首詩中找到表達早春的詞嗎?

生:“水面平”,早春的雨不大。

生:“爭暖樹”,倒春寒未退,鶯鳥爭食晨陽枝頭。

生:“啄春泥”,燕子回來築巢。

生:“沒有馬蹄”,草還沒長深。

老師:接下來,讓我們聽錄音,閉上眼睛,用心去聽西湖迷人春色中的鳥語花香。

學生聽錄音,模仿朗讀。)

老師:春天我們聽到什麽景色?

生:我能聽到春天裏鳥兒的歌唱,馬蹄的輕盈腳步聲,嘟嘟,嘟嘟……由遠及近,卻又漸行漸遠。

生:我聽到孩子們開心地尖叫。我猜他們是在天上給風箏加油,還是在地上打滾。

生:我聽到了湖上劃船和潑水的聲音。那時候船應該是木頭做的,船應該是熱戀中的戀人。

(笑。)

老師:我想象力豐富,但那時候的人沒有現在這麽自由。妳還能聽到什麽?

生:我聽到風聲了。那是壹陣涼風,三兩個好朋友在逆風的湖堤上欣賞湖光山色。非常愉快。

生:我聽到壹些燕子在樹上爭搶食物。聽著,老師。嚴媽媽還在小聲說:“小點聲,孩子們。放心吧。”

生:我能聽到草從土裏冒出來的嘶嘶聲。

生:春花的香味已經進了教室。

(笑。)

老師:學生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註重實際。他們的文學感知力很強!我想知道誰能用耳朵聽到顏色?(學生笑。)我們從詩歌中找到代表顏色的詞。

生:有綠色和白色。

生:還有,“花”是五顏六色的,所以也是顏色。

生:“冰”應該是綠松石或者綠松石。

老師:願妳用美麗的畫筆描繪出五彩繽紛的春天!接下來我們來看多媒體圖片,請先口頭表達,然後用筆書寫。

(略。)

老師:七言律詩是從音節中抽出來的,形成“2221”或“2212”的韻律。請在這首詩的音節下面劃線。(學生聽磁帶,然後壹個學生來讀,學生們爭搶。)

點評:這節課從“聽”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事實上,“聽”這個詞不僅僅是壹種聽覺活動,更是壹種心靈與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壹個記憶、敘述、想象、創作、思考詩歌的過程。這節課從“看”的角度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最後出現多媒體圖片,讓學生先看圖,說出圖片的詩意;然後寫,寫出畫面的詩意。

天井沙

老師:接下來,我們來學壹首散曲。請先閱讀音樂。看誰能在三分鐘內背出這首散曲。

(學生在閱讀5分鐘後檢查他們的背誦。)

老師:學生能在3分鐘內背出這首散曲,說明這首28字詩很好背。妳能告訴我妳對這首詩的感覺嗎?

(學生看書,分組討論。)

生:從標題就能感受到壹個悲傷的場景。秋天,草枯萎,萬物冰冷,毫無生氣,這就是秋天;那“想”呢不外乎思鄉、憂郁、悲痛、思念、鄉愁、鄉愁等等。

生:這首詩表現了壹個漂泊的遊子對旅行和思鄉的擔憂。因為歌裏有句話:“心碎的人在天涯。”

生:有些詞很慘: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

生:有些話很溫暖:小橋流水人家。

生:苦中有暖,悲中有喜,寒中有暖。

學生:老師,我覺得《小橋流水人家》其實是那種在世界各地流浪的斷腸人想象出來的感覺和風景。

老師:想象力是奇特的,非凡的。

生:那不應該是想象中的場景。我們可以這樣描述他的情感過程:烏鴉已經回到了它在纏繞著死藤的老樹上的巢穴。旁邊,小橋流水的稀稀落落的村舍已經在冒煙了。騎著瘦馬的遊子還在荒涼的古道上,疲憊地走著走著。唉,夕陽西下,異鄉遊子肝腸寸斷。

老師:同學們,展開想象,構思壹個流浪回家的場景,作為課外作業。我們學完這五首詩後,我想以對聯的形式考考妳。請為明天做好準備。

點評:因為“天凈沙?秋思只有28個字,短小精悍,所以采用先背後品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和動員下,分析也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讓學生感受兩種不同的詩歌意象,進而實現意象。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很高,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發現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