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詩詞包括詩詞歌賦。
從詩歌的形式上可以分為:
(1)古詩詞,包括四言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詩(成熟於漢代,如《古詩十九首》)、七言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有些標題加了歌、行、曲、曲)。
古典詩詞不講對仗,押韻隨意。古典詩歌的發展軌跡是: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古風新樂府。
(2)現代詩歌,包括格律詩和絕句。現代詩歌在唐代非常繁榮。除了規律的排列,文章中還有定句,句中有定字,詞中有定音,韻中有定位。絕句分為五言絕句(五絕句)和七言絕句(七絕句)兩種,格律詩又分為五言絕句(五絕句)、七言絕句(七絕句)和絕句。
③詞,興盛於宋代,按字數可分為三種形式: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以內)、龍調(91字以上)。詞有定調、定句、定調、定韻。詞可分單音和雙音,雙音又分兩段。
(4)屈,又名、樂府,盛於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也有小令(短調)和多曲(又稱“套曲”)兩種形式。
第二,詩、詞、歌的相關知識
(1)古代詩歌、現代詩歌
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是從詩歌節奏的角度來劃分的。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近體詩是指初唐形成的格律詩,對字數、用韻、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定,而古典詩歌不講格律詩,唐以前的詩都是古典詩歌。
②押韻和絕句(也叫刪節句)
格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子的數量。壹首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句,也可以不對句。壹首格律詩有八句,其中壹兩句是首聯,三四句是駢聯,五六句是頸聯,七八句是尾聯。首聯和尾聯可以是聯,但不能是聯,對聯和頸聯必須是聯;格律詩和絕句都需要偶數音調。八句以上的格律詩是壹種排列。
(3)歌曲、臺詞、語錄
古代詩歌的三種體裁沒有嚴格的區別。音節和格律形式壹般是自由的,有五言、七言、雜言等,如《茅屋被秋風吹破》、《琵琶行》、《李平洛吟》。
④樂府新樂府
樂府原是漢武帝時期主管音樂的官職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員收集和創作的音樂歌曲簡稱樂府。新樂府創建於初唐。漢魏六朝除沿襲舊樂府詩外,少數詩人另立新題,與原韻不同,故稱新樂府,並在白居易得到印證。
⑤標題和題詞
標題和詞牌的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詞的曲調的名稱。如《念奴嬌·懷古赤壁》中,“念奴嬌”為題詞,“懷古赤壁”為題詞,揭示出該詞為抒情,地點為赤壁。壹個詞必須有詞牌,但不壹定有標題。壹個詞分成兩段的上段叫做“赤壁懷古”。
第三,從詩歌的主題可以分為:
(1)關於風景的抒情詩,歌頌風景名勝和描寫自然景物的抒情詩。由於對現實的不滿,古代的壹些詩人往往以山水抒懷,通過描繪江湖和自然風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往往在後面描述的景物中抒發自己的感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他們的風格清新自然。
(2)詠物抒懷詩,詩人描寫被詠物的形狀、特點、神韻、性格,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現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3.我對詩歌感到懷舊,這引起了詩人的感情,比如鄉愁,鄉愁,朋友。
追思往事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抒己見,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之情。
⑤邊塞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其樂觀豪邁或思鄉之情,風格悲壯,筆觸大膽。
第四,中國古代詩歌流派和文學運動。
1.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描寫恬靜無憂的自然風光,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歌頌,流露出不甘與惡同流合汙的情懷,或表達隱逸、隱居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唐代的王維、孟浩然。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和戰爭為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的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豪。
3.大膽派。宋代壹大流派,其作品豪放豪放,豪情壯誌,給人壹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詩人有蘇軾和辛棄疾,代表作品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壹大流派,其作品語言優美含蓄,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委婉纏綿,語氣輕松活潑或幽怨深沈,題材狹窄。大多常寫個人經歷,男女情愛,也有山水情懷。代表詩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5.由白居易、元稹發起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雖名為樂府,但不限於旋律,故稱新樂府。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反映了社會矛盾,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其形式采用了樂府體,大多錯在三言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