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和整理
65438年至0925年的中國,革命形勢蓬勃發展。作為湖南農民運動的直接領導者,毛澤東將赴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國家的未來和個人的未來壹樣光明。所以他雖然已經32歲,已經過了青春,沒有虛無縹緲的情緒爆發,但是骨子裏依然流淌著詩人的血液。當他在離開長沙前往廣州之前重遊橘子洲時,不難想象他內心的喜悅和高漲的激情。80年過去了,我們依然仿佛看到這個高瘦的男人,在壹個略帶寒意的秋日午後,帶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唱歌。
他是壹個人來的,我們從《獨立冷秋》開始就知道了。至於他為什麽壹個人來,這個問題觸及到了壹定的詩歌創作背景;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欣賞詩歌似乎不是很重要。從詩人的創作過程來看,“獨立”二字起著關鍵作用。
我們習慣將這首詩分為獨立寒秋、湘江秋景、多事之年、中流擊水三個部分,重點闡述“景中有情”這個詞的生動表達和“化悲秋為喜秋”的崇高境界。的確,這種文本分析解決了詞的基本內容和手段,尤其是視角的變換和鮮明的色彩對比,顯示了詩人寬廣的胸懷,拓展了秋詞的內容範疇。
但是,當我們進入詩人的內心,會發現“獨立”二字貫穿了整個詞。我們可以把這個詞的幾個關鍵動詞拿出來,比如“站”、“看”、“問”、“記”;因為這些動詞把這個詞的主要內容串在壹起,所以叫做“leaders”。只有“獨立”的他,才能強烈地感受到寒意,這種寒意並不令人心寒,相反,他心高氣傲;因為“獨立”,他仔細“看”,慢慢地瀏覽和體驗風景的細節,靜靜的看著浩瀚江面上的船只和天空中的雄鷹,讓他看到水底的魚和秋天的鮮艷色彩。只有“獨問”,他才會被風景迷住,直接自言自語,爆發出內心的喜悅和高昂的激情;最終,是因為“獨立”才“記住”的。就是因為來了壹個人,才會懷念過去,憧憬未來。可謂表達了“獨立”二字。
讓我們想象壹下,詩人當時帶著他的許多朋友來了。會發生什麽?他不應該把壹部分心思放在朋友身上嗎?因為他走了,他要和朋友交流,談心,爭論,許願,這樣他就不會那麽專註的看風景,想過去,想問題。然後,他可能會把當時的情景記錄下來,我們可能會讀到另壹個版本的《沁園春·長沙》。
是的,特定的寫作場景會影響作家的創作心理和風格。在分析壹篇文章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作者,揣摩作者的寫作姿勢、寫作習慣、寫作氛圍,也是壹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從這裏我們可以窺見寫作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