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詩歌散文活動,首先要精心選擇符合孩子天性的作品。所謂“符合兒童天性”,就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滿足兒童的興趣和需求,符合兒童的審美特征、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在了解孩子表現和想象水平的基礎上,壹定要提前考慮作品是否具有活動價值和* * *共建價值。其次,教師要分析作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和難點,確定教育目標和重點,充分思考孩子通過活動能構建什麽樣的體驗,什麽樣的體驗更具有連續性和發展性,除了體驗本身還能得到什麽,做到心中有數。
1.理解詩歌和散文的文體特征。
大多數詩文作品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具有強烈的美感。語言簡潔、純凈、自然流暢,富有色彩和節奏感,蘊含壹定的意境,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藝術感染力,使人心曠神怡。比如散文《黃》和詩歌《搖籃》有兩個相似之處:壹是語言表達優美流暢。第二,充滿人文關懷,具有強烈的人情味,讓人感受到真善美。黃講的是動物之間互相關心的感情,而搖籃講的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同時,黃有兩條主線:①自然美:表現出黃葉的形態特征,從黃的飄飛中反映出秋天的季節特征,而黃的融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壹種自然規律(含蓄表達)。②情感美:黃帶螞蟻、瓢蟲出遊的行為,體現了黃與螞蟻、瓢蟲的友好關系。搖籃也有它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在基於事物特性的想象中表達母子之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