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江南”,短短的六個字,暗示路人行色匆匆,為下文做鋪墊,同時也暗示了詩的主題“美麗的錯誤”。“留在季節裏的容顏,猶如荷花的開與落”,形象地描述了思念女人和相思之苦。“開花的荷花”倒置為“開花的荷花”,在詩詞的聲韻中增添了和諧之美,隱喻的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那些遠遊獨守空閨的人的久違的情懷。如果他們沒有深深相愛,沒有相思病,那怎麽可能呢?
面容憔悴。同時也有“妳走了以後,妳的頭就像飛來的華蓋”的意思。女人取悅自己,害相思病的人不在妳面前。怎麽會有頭腦?"我厭倦了晚上梳頭。"更精彩的是“留在季節”,壹個“留”字,韻味十足。
“妳的心像壹座孤獨的小城,就像壹條面朝黃昏的青石街。”妳的心像壹座城,妳的心像壹條路。比喻新穎巧妙。這座城市是孤獨的。什麽樣的孤獨?“東風不來,柳絮不飛”,沒有東風,沒有飛來的柳絮,沒有飛來的柳絮的小城也不寂寞。有人問,江南小鎮怎麽會這樣?在壹個有思想的女人眼裏怎麽可能不是這樣呢?景語,情語也。而柳絮不飛,只是女人心中真實的壹幕。愛人不在,心灰意冷。街對著夜,青石路,夕陽黃昏,想著
在女人看來,巷子很長,很空曠,很孤獨,就像她的心壹樣。
“妳的心是壹扇緊閉的小窗扉”,“緊閉的窗扉”,加上“小”字,自然是妙不可言。心中有千千萬萬的哀愁,百種相思,卻無人無處訴說,只好緊緊鎖住。三月的美麗化為烏有,所以
窗扇緊閉,春帳不露,而這壹切,都源於“聲無聲”,遊子不歸。這怎麽能叫“悲哀”呢?
這壹段比喻的巧妙運用,不僅在於對喻體的巧妙選擇,還在於層層渲染,以準確反映思鄉之情,如將“東風不來/三月柳絮不飛”渲染為“城市”、“三月的春天沒有”
揭開“窗葉”的陪襯。
《達達的馬蹄鐵》帶來了回歸人民的消息,也給女士們帶來了壹股股東風。應該是柳絮飛舞,五彩繽紛的季節。應該是春風炸掉帳篷,雙手打開窗戶的季節。但“我不是還民,我是過客……”打破眼前的夢景,原來這個美好的時期是“錯”的,是美好的。'
這首詩描述的是思考女性渴望回報他人的執著的愛。但仔細想想,那是海歸的鄉愁。作者采用換位的手法,通過對海歸鄉愁場景的想象,表現海歸鄉愁。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很常見。如杜甫的《月夜》詩,明明是他在長安,思念家中妻兒,寫的卻是“遠在福州她看月色,獨在閨窗看”:“香霧濕,玉肩月寒。”霧濕雲鬃,月寒玉臂。看
壹個月過去的時間越長,我記得越深,我甚至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我怎麽能不哭呢?而這正是作者所想象的。在這壹點上,誤差具有相同的效果。“像壹朵盛開的荷花的臉”“像壹座孤獨的小城”“小窗緊閉”“達達的馬蹄聲”帶來的歡樂,都是作者所想。我用“妳對我思念的苦澀”來寫我對妳的思念,別出心裁。
真名叫鄭,男,1933,濟南人。少年時,身為國民黨軍官的父親走遍全國,長城內外,領略祖國的風土人情和山水風光,並於1949隨家人前往臺灣省。這首詩寫於1954,作者20歲,遠離大陸,思鄉之情自然會油然而生。詩人的名字鄭愁予,取了辛棄疾詩中“江夜愁,山深聞鷓鴣”的意思,而辛棄疾的詞又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所以作者以此為名,其意不言而喻。
詩中女子思念遊子,其實遊子思念女子,遊子才是作者。表達自己對故土、故鄉的思念,認為這首詩是想家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