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元代脫脫、阿魯圖編著的《宋史》。原文:司馬光是個君子,也是陜西夏縣人。七歲的廣生像大人壹樣威風凜凜。他壹聽說《左氏春秋》,就愛不釋手,為家退隱,就是失去了大手指。自然是放不下書,不知道是餓了還是渴了。壹群孩子在庭上玩耍,壹個爬骨灰盒,腳掉進水裏,大家棄之不顧。只要用石頭砸骨灰盒打碎,水就爆了,孩子就活了。
翻譯:司馬光,陜西夏縣人。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像個大人了(古代的大人指的是弱冠,16歲,不是現在的18歲)。他特別喜歡聽《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後回來告訴家人。從此,我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了饑渴和寒冷。
壹群孩子在院子裏玩耍。壹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桶)上,掉進大缸裏被淹了。所有其他的孩子都跑了。司馬光用石頭砸開缸,水就流了出來,孩子們才得以活命。
擴展數據:
司馬光(1019 165438+10月17-1086 65438+10月1),字君實,號迂。漢族。陜西夏縣(今山西夏縣)人,祖籍涑水,世稱涑水先生。北宋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和作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後。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司馬光考取秀才,畢業於龍圖閣,直學士。在宋神宗時,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資同治鑒》。
經過仁宗、英宗、宗申、哲宗四個朝代,尚書的官職壹直是左侍郎。卒賜壹姓,文國公,忠厚溫良,謙遜正直;努力勤奮工作。自詡“日力不足,夜隨”,其人格堪稱儒家教育下的典範,壹直為人們所敬仰。
司馬光壹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司馬政公文》、《吉谷錄》、《涑水文姬》、《許倩》等。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他的學術研究上。其中,最大的貢獻是主持編纂了《子同治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並要求駐外。熙寧四年(1071),被判西京禦史臺,此後十五年居洛陽,不問政事。在這段悠閑的時光裏,司馬光主持編纂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子同治簡》。
司馬光的天堂不僅是他的公寓,也是紫同治簡書店的所在地。這裏環境優美,風格簡約,體現了主人的興趣和追求。其出版社成立於汴京。除司馬光外,當時的著名學者劉舒、劉攽、範祖禹等都參加了出版社的工作。
其中,司馬光為主編,劉舒、劉攽、範祖禹為合校,司馬光之子司馬康負責校勘文字。司馬光來到洛陽後,將《資同治鑒》書店從汴梁遷至洛陽。不僅書店的工作人員住在公園裏,洛陽的二程、邵雍、文彥博等名人也經常來這裏聚會。這是壹個學術中心。
他在《資治通鑒》中說:“我現在好累,眼睛昏花,牙齒少了,知識耗盡,立刻就忘了。我的精力都在這本書上。”司馬光壹生致力於這本書。寫完不到兩年,他就因過度勞累而去世了。從《子同治鑒》的出版,到《子同治鑒》的刪節定稿,司馬光自己寫,對別人也是如此。
《子同治鑒》是中國最大的編年史,共294卷,貫穿古今,起於戰國初期朝鮮、趙、魏分晉,止於五代末年滅,歷時1362年。作者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按時間順序記錄了這1362年的史實。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解釋清楚,讓讀者對歷史事實的發展壹目了然。
宋元之交的歷史學家胡三省說:“君若不知通鑒,必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則不知防亂之術。如果妳是大臣,不知道佟健,那妳就與君無涉,與民無治。.....這就好比用兵、用師來創制法規,古人得了什麽我不知道,但有輸有贏是必然的。”(《資治通鑒新筆記》序言)
王應麟說:“自訂契約以來,沒有壹個人像佟健壹樣。”清代偉大的歷史學家王明勝說:“這本書是天地之間不可缺少的,也是讀書人不能不讀的書”(《十七史議》卷壹)。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通鑒》說:“司馬文公的《通鑒》也是天下大文。其結構之宏偉,材料之豐富,讓想編通史的後人無法以其為藍本,但至今無人可治。文公也是偉人!”
司馬光壹生致力於修史和政治,並不以文學為榮。他評價說“至於文學,不是他的強項”。但他的知識面廣博精深,把學習和寫文章結合起來,雖然無意為寫作而寫作。司馬光認為華而不實的詩是無用的,他所贊美的是平淡無奇、無憂無慮的詩,表達的是真性情、真我。
在經學方面,司馬光弘揚儒學,大力發展佛老,對儒家經學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闡釋。北宋朱與周敦頤、邵雍、二程(程顥、程頤)、張載並稱“道教六子”。
司馬光的主要文體是隸書和隸書,而且比隸書多。該書的主要特點是:筆畫清晰,結構規整扁平,橫筆中常帶有蠶頭鳳尾的意圖和造型,明顯融入了隸書的傳統。隸書的特點是:不像韓立那樣樸實,也不像唐隸書那樣優美。但其筆法犀利,筆法穿透力強,筆觸厚重蒼勁,結構多為豎式。
字體雖小,但精神飽滿,轉折處棱角分明,剛柔並濟。線條之間用壹條直弧線連接,簡潔中非常美觀。除了官法之外,還有開模之意,沒有唐代普遍存在的豐滿之弊,有怒而不威之風。
司馬光書法的成就,主要得益於他對書法、繪畫、金石學的認識和鑒賞。他根據個人思想,博采眾長,集之勁、之威、晉人之蘊、唐傑之勁於壹爐,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面貌和風格,這在宋人書法中無疑是絕無僅有的。
黃庭堅的《論書》曾評論說:“的書不是很好,但卻極有精神,像個男子漢。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法,為度,從他的書裏可以看出它的風格。”宋高宗還說:“司馬光的隸書真像漢人,這在近時代的米芾中是看不到的。我有五卷隸書,日日玩弄其人物。
百度百科-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