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作家雨果來自哪個國家並簡要介紹。

作家雨果來自哪個國家並簡要介紹。

維克多·雨果

同義詞雨果(法國作家)壹般指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他被稱為“法國的莎士比亞”。他壹生創作了許多詩歌、小說、戲劇、各種散文、文學評論和政治文章,在法國乃至世界都有廣泛的影響。[1]

雨果的創作歷史超過60年,作品包括詩歌26卷,小說20卷,劇本12卷,哲學著作21卷,共計79卷。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1993》、《悲慘世界》和短篇小說《諾曼底之死》(江蘇教育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七課名為《上尉》)。《諾曼底之死》還被選入河北教育版五年級第二十課、蘇聯教育版六年級第七課教材。[2]

中文名

維克多·雨果

外國名字

維克多·雨果

另壹個名字

雨果

民族

法國

出生地

法國貝桑松

出生日期

1802年2月26日

死亡日期

65438+5月22日,0885

職業

作家、小說家、劇作家和人權活動家

畢業院校

法蘭西學院

新洋

自由思想者(雨果自稱)

主要成就

法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

被後人稱為“法國的莎士比亞”

65438+9世紀初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壹生完成70卷作品。

代表作品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微笑的人,諾曼底之死。

血型

o型

文學運動

浪漫主義

死亡年齡

83歲

作品特征

壹般註釋

雨果是壹位語言大師,也是壹位傑出的作家,但他從來都不是壹位原創作家,或者說,他不是壹位以原創聞名的作家。雨果是運用象征主義和詩歌形式技巧高超的大師,他能準確地喊出他多變的時代聲音。然而,盡管他是壹位傑出的語言大師,寫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但他從未成功創作出超越他人的詩歌。他那個時代的所有思想都以無與倫比的修辭手段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聲音和其他任何作家壹樣,沒有超越時代的結構。

雨果的作品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啰嗦。在他的偉大作品中,有些是無關緊要的,重復的,無用的。比如《悲慘世界》預計寫六卷,最後卻寫了十卷。考慮全面也是他的特點。在語言方面,描述性的詞語往往出人意料,或者雨果把具體的形容詞和抽象的名詞結合起來,或者反之,或者形容詞有了新的含義,但人是這個含義的創造者。名詞有了新的功能,不利於動詞的功能:用抽象名詞來描述;相反,思想和概念是通過比較和具體形象的中介來表達的。這導致了新的雙字和聞所未聞的聯系。這類詞因為構成了作家的基本詞匯,被反復使用而變得糾結。[8]

雨果是壹位多產的作家和詩人,創作期長達60年。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同情人民的苦難,希望通過改良社會來解決矛盾。他後期的創作有壹些現實因素。

藝術表現手段

雨果藝術手法的壹個特點,就是描寫誇張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節。他筆下的主人公要麽做過極其英勇的行為,要麽做過極其殘忍卑鄙的行為。他們的性格特征被誇大了。劇情也非同壹般。矛盾接踵而至,並充分利用巧合、偶遇等手段,壹波三折,引人入勝。雨果的創作是他對對比美學觀點的實踐。他喜歡鮮明的對比。作品的環境描寫離不開這個原則。

雨果擅長描寫巨大的場景和事件,比如滑鐵盧戰役。同時作者喜歡站出來,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寫在作品裏。他用激情表達愛與恨,引起讀者尖叫。

積極的浪漫主義用非凡的文字、誇張、強烈的對比來構成情節,與消極的浪漫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雨果的作品以非凡的形象和實踐再現了現實現象的典型特征和社會歷史本質。它本質上反映了現實和作者的進步理想。

雨果善於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巧妙地結合在壹起。在他浩如煙海的浪漫主義代表作中,有真實的典型人物,有時也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來塑造壹個人物。

雨果用高超奇妙的藝術手法在作品中描繪出迷人的畫面。他嚴格區分藝術真實和自然真實,強調作家的主觀思想在創作中的作用。他提出對比原則,主張絕對誇張。他在作品中安排緊張的情節,塑造非凡的人物。他的對比原理不等於解釋了現實中的矛盾。他對自然反應的想法也受到了他的浪漫計劃的支配。

盡管如此,他的對比原則體現了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要求,試圖擴大表達範圍。這個要求掃除了舊的古典教條。

創造性職業

雨果的創作生涯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雨果早期的創作首先受到消極浪漫主義的影響,然後逐漸擺脫。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的質變——轉向民主,舉起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旗幟。

《克倫威爾序》標誌著雨果創作的第二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他正式與消極浪漫主義決裂。1830七月革命前後,雨果的民主思想逐漸增多。另壹方面,這種思想也不徹底。30年代後期,雨果的思想和創作開始出現危機,直到1848的二月革命才結束。

在雨果的第三個創作時期,現實主義更加明顯,對作者的批判達到了頂峰。

在雨果的後期,愛國主義和人文主義仍然是他創作的主導思想。壹方面,他們在革命事業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另壹方面,他們的被動性更加明顯。

雨果對阿黛爾:彩虹的美麗不像妳的畫眉彎。

創作範圍

創作主題:贊美真、善、美,鞭撻黑暗、醜惡、殘酷。

在詩歌方面,它色彩瑰麗,充滿想象的力量,美妙的音樂性,千姿百態的文字和巧妙的押韻方法,達到了高雅、精致、壯美、質樸的非凡境界。

小說方面,大多寫社會小說,以各種方式描寫生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情感澎湃,氣勢磅礴,震撼人心,膾炙人口。

在戲劇方面,它打破了希臘悲劇的整齊劃壹,創造了悲喜交加的浪漫戲劇。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情感,無限的神韻和美麗的詩歌的使用,創造了壹個強烈的和矛盾的戲劇效果。

繪畫:作品有名家插畫、人物畫、山水畫等。描述作品中的情節,表現內心的想法,用水墨畫出西方的風景。在十九年的流放生活中,大海成為雨果繪畫的主題。

文學特征:雨果在進入小說創作的成熟階段之前,其早期作品就明顯表現出他的雙重傾向,即浪漫主義傾向和現實主義傾向;同時也有力地印證了他的雙重才能,即主觀想象、主觀誇張和主觀渲染的能力,以及對現實的觀察、把握和模仿能力。雨果成熟期的文學創作,從《巴黎聖母院》到《悲慘世界》、《海洋勞工》、《微笑的人》和《九三年》,充滿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社會評估

維克多·雨果雕像

雨果是法國民族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論家和文學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作活動持續了60多年,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用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的話說,雨果是法國“為數不多的真正受人民歡迎的作家,也許是唯壹的”。

在他漫長的創作生涯中,雨果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他的作品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反對貴族和教會的專制統治,歌頌人民的戰鬥精神,充滿愛國激情,在法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至今仍是世界文壇的寶貴遺產。

雨果壹生追隨時代的步伐。他是法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是19世紀初活躍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裏昂(chateaubriand)的雨果,經歷了19世紀法國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縱觀他的壹生,他的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是壹位充滿戰鬥精神的詩人。他曾吹響反對帝制鬥爭的號角,用《刑集》、《流年論》等氣勢磅礴、充滿感情的詩篇歌頌光明。雨果曾用自己的作品和朗誦詩歌的報酬買了兩門大炮,捐給國家用於抗日戰爭,表現了雨果本人崇高的愛國精神。雨果繼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進步的思想傳統,是傑出的民主戰士,資產階級民主的傑出代表。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曾稱贊雨果:“在所有文藝界的偉人中,雨果是唯壹活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偉人。”

性格思維

思辨:雨果的思辨從來沒有被組織成壹個真正的體系,也從來不屬於概念範疇。

歷史哲學:在讀者看來,人類歷史在人與人的保護下,經歷了世界的各個發展階段。

道德:雨果在行動和作品中表現出善良。他比任何人都更好地解釋了浪漫主義的善良。

宗教:雨果形容自己是“自由思想者”,信仰上帝,祈禱。壹個無所不能,“陰郁”而不為人知的神。作者對主張決定論的唯物主義者和神職人員都不滿意,他指責他們助長了第二帝國的賣國活動。雨果比任何人都相信上帝是壹個傳說。

受影響者: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裏昂、司各特、伏爾泰。

影響:查爾斯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阿爾貝加繆,王爾德,保羅魏爾倫,古斯塔夫福樓拜,艾因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