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藝術考研經驗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藝術考研經驗分享?

2020年復試的拉鋸戰終於結束了。我整理了壹下自己在整個考研過程中的壹些感受和體會,希望能對弟弟妹妹們有所幫助~

首先聲明,雖然回答者報考的是人大的文藝,但是本文提到的學習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可以作為所有考過文藝專業或者考試科目與文藝專業重疊的夥伴的參考。

關於最初的測試

1,機構選擇

重點,院校的選擇很關鍵!!與其急於復習,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花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有些人在正式填報誌願的時候臨時換學校,風險很大,尤其是報考自主命題院校的考生。因為之前復習的方向和重點都是基於目標院校的考題,很難保證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能夠臨時套用。所以,邁出擇校的第壹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

總之要重點考慮意向院校的專業偏向,學校的題型特點,以及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來確定目標。這裏我要重點說的是,壹定不要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要在個人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學校!這裏所說的“範圍”不是指取決於妳目前知識水平的範圍,而是指妳在未來幾個月內通過學習所能達到的範圍。只要方法正確,努力學習,妳的知識水平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有些問題妳現在回答不了,不代表妳以後不會回答。不要用妳現在的“缺乏”去否定未來的可能。本人師範畢業,語文能力很強(211)。據我所知,有不少和我本科背景差不多的同學,但是在申請學校的時候過於謹慎。其實大部分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如果為了“保險”和“規避”風險而報考中等水平的學校,結果就是很多這麽想的人會不期而遇,考研難度甚至會比妳心中難以捉摸的“白月光”還要差。

2.時間安排

我決定從2065438+2009年7月中旬開始換學校,然後開始準備。因為本科期間積累的文史知識還在,所以即使7月份換了目標院校,需要看全新的教材,也沒覺得有多慌張。這只是我個人的情況。不要抄襲。考生應該盡早開始。

個人認為每天保持至少八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是沒有用的,不要在時間長度上死記硬背。強迫自己每天學習12甚至13小時,沒什麽好提倡的。妳需要努力工作,而不是努力尋找。只有妳自己知道學習效率不高,具體學習時長可以根據復習效果調整。如果覺得需要補充很多知識,就要加班。如果妳覺得自己不在學習的狀態,那就先做點別的。精力充沛、頭腦清醒的時候最好學習,要保證營養和睡眠質量。

3.英語和政治

政治和英語成績壹般,這裏就不多說了。公共* * *課程經常考75+和80+的人很多,備考這兩門公共* * *課程的經驗也很多。小夥伴們可以看看這種體驗貼。

關於這兩門課我有幾點建議:1,政治視頻課不是必須的。壹、考研政治相對容易理解,不用再看視頻講解(馬援部分不是很容易理解,可以看相關分析視頻)。其次,看視頻課時間長,耗費大量時間。第三,視頻課上真的有很多奇怪的笑話,哈哈哈(尤其是徐濤老師)。

2.很多英語作文講師都強調多背範文,但我個人認為很多文章完全背不必要。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妳可能背不出妳背的那種題目,而且考場上時間緊,妳可能壹下子記不住妳背的是什麽。知道如何使用句型和結構很重要,所以積累幾個實用的長句型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偷懶)。也可以編個順口溜把積累的句型串起來,然後寫的時候把順口溜寫在草稿紙上,能用哪個寫哪個。這個方法有點投機,但是很方便。需要什麽自行車?當然,英語水平高的同學可能根本不需要這麽做,所以這個小方法適合時間緊張,沒有時間系統練習作文的同學。

4.專業課書目

在這壹部分,我攜帶了上述資深經驗帖的內容,如下。

(626)中國文學基金會

袁興培,《中國文學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溫汝民、錢理群、吳福輝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程光煒等老師編寫的《現代文學史》教材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澄,北京大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鄭克魯,高等教育出版社。

補充:《現代文學研究三十年指南》(溫如敏主編)這本書也很實用。考現當代文學的夥伴可能知道,文藝類考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看壹下,可以幫助總結重點,加深理解。

這裏強調壹下,人大文學院(626)基礎文學課雖然要考很多課程,比如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西方文論、中國古代文論,但並不意味著每門課都要花很多時間整理筆記。比如《外國文學史》這門課,因為對我來說,初試試卷最多有兩個名詞解釋和壹個討論或簡答,所以我只看了壹遍教材,邊看邊勾畫重要名詞解釋潛在考點。註意是重要的考點,不必花精力在雞毛蒜皮的細節上。對於那些很少考到的名詞,比如萊娜·福克斯的傳說,沙龍文學,魅力詩歌,非畢文專業的考生不用花時間去仔細背,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如果擔心完全不看這些名詞會錯過知識點,那麽可以在做電子筆記的時候通過縮小字號或者改變字體的方式把它們和重點知識區分開來,讓妳壹目了然的看到重點和非重點。

(811)文學理論

童慶冰,《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結構清晰,易於總結。由於出版歷史久遠,裏面的壹些觀點現在看來已經過時,但童老還是有必要把壹些概念的經典表述寫下來。)

楊慧琳、耿有莊,《西方文論概論》,人大出版社(涉及20世紀以前的西方文論,有些晦澀但深刻,非文學專業可以選擇閱讀,建議文學類考生認真閱讀)。

《當代西方文學理論》朱立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世紀後的文學理論知識面廣,建議認真閱讀並親自做筆記,是備考的主要教材)。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張少康,北京大學出版社(人大的《文學理論》強調對西方文論的研究,可以少關註中國古代文論。但是題型在變,題型方向也在變。如果時間允許,建議文藝類考生也要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文論。Ps:楊寧老師古代文論講得很好,建議看個視頻。)

輔助教材: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論》(人大出版社),《西方美學史》(朱光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伊格爾頓(北京大學出版社)。三本書,第壹本我認真看了,第二本略讀,第三本沒看。伊格爾頓的書好評如潮,不會有太多“教材味”。建議文藝類考生認真閱讀或者選擇閱讀。

5.專業課學習方法

(626)中國文學基金會

重點來了!!!2020年,所有考生都沒想到,人大626文學基礎題會有變化。將原來的八道選擇題改為四道必考題,分別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和西方文論,這將給那些專攻其中兩門的考生帶來困難。所以,沒有什麽套路是永遠有效的,踏踏實實的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才是王道。

還有,今年專業壹班名詞解釋的風格突然變了,可以說有點,不對,很偏!那些常規的重點沒考過(看看20年的真題就知道了)...很難猜測出題老師的想法。在這種改變題型的情況下,不如看看考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細節是否到位。

很遺憾,今年有很多考生第壹門專業課不及格,也有很多小夥伴其他三門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門課分數很低,甚至沒能過線(90分)。個人認為今年第壹門專業課的題型和風格的變化應該是很多考生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以後考研的同學也要做好再次改變題型和題型方向的心理準備。

那麽,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呢?

如果之前看過題目,知道大概意思但不知道具體細節,那就試著通過聯想來引申。換句話說,當妳無法直接、清晰地解釋壹個名詞時,通過與這個詞相關的其他有效信息來解釋。比如,如果妳不知道“朱桓老爺”的真實姓名、生平、創作理念和文學史意義,但知道他寫武俠小說,知道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在談到新文學第二個十年“雅俗互動”時提到的人物,知道他和幾個作家被稱為“北派五傑”等等,那麽妳可以把這些信息整理成壹個完整的書面語言,適當補充壹下。這樣做的話,即使對題目不是特別熟悉,也不會無話可說。

另壹種情況,處理起來就比較粗暴了——我根本沒見過題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議跳過她根本不知道的話題。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我想不出來...(反面教材來了...沒有看到名詞解釋,胡亂寫了壹句,導致徹底翻車。事後才知道是馬課本上的常規知識點...所以我要關註這本書!)

(811)文學理論

專業課2的題型包括名詞解釋、簡答和討論(可能以學術散文或隨筆的形式考察)。先不說名詞的解釋,基礎知識壹般都能應付。在這裏提醒壹下,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總結和整理名詞解釋。絞盡腦汁收集各種很少見到的名詞,用處不大。這個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明確了這個名詞所指的文學現象或概念術語的基本信息/含義後,就可以用具體的例子來豐富內容,與其他名詞進行比較,並對其寫評論。把重要的內容放在第壹位,根據分數和時間控制字數。因為簡答的分數介於其他兩類題型之間,所以我建議不要在簡答部分花太多時間。回答時,直接根據題目要求提出要點,拋出結論,做到觀點清晰,邏輯流暢。

接下來我主要說壹下作文題怎麽答。

專註!形成壹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什麽是系統?也就是妳所學的知識不是零散的壹堆,而是有內在聯系的。壹個概念是有發展演變歷史的,不會是某個時代某個學者憑空提出來的。正是在觀點的不斷更新中,出現了理論史。比如從古希臘到17世紀,再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哲學經歷了幾次轉向,關註的核心問題發生了變化,這必然會影響到作為哲學分支的美學和人們的思維方式。再比如,談到浪漫主義,機械地背誦浪漫主義的主要觀點和流派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知道為什麽它反對新古典主義的基本立場,為什麽它與啟蒙理性有著本質的不同,在討論浪漫主義問題時可以引用哪些哲學家和理論家,與誰形成對比。

之所以強調這壹點,是因為只有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應對各種不斷變化的題目形式。壹個知識體系就像壹個基礎和壹個寶庫。我們在回答作文題的時候要做的就是從中取點東西,為己所用。總之,不要重復孤立的觀點,要知道它們的“起源與發展”和“起源與發展”。做這樣的工作確實很難,但是必須要做。因為論述題考察的是討論能力,而每個觀點只是通過與其他觀點的差異來突出自己。從歷時的層面,講清楚它的發展和形成過程;從* * * *的角度來看,通過對比,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做到這兩點,可以說是差不多清楚了。此外,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文本,使自己的論述更加具體,從而將“史”與“論”結合起來,在文學史中運用之前讀過的文本。如果妳覺得在考場上暫時不能運用理論分析壹篇課文,那就在考前做壹些準備工作,深入掌握兩三篇課文,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解和分析。從考試的角度來說,深入解讀幾篇課文,比對很多課文只了解壹點點要有效得多。

6、知識記憶

我們背的材料不是包羅萬象的課本,而是經過篩選的材料和筆記。關於如何做筆記,建議參考上面提到的學長的回答。

然後說怎麽記。不要等到最後壹個月才開始背,這個大家應該都清楚。考前至少記三遍。個人認為剛接觸新知識的時間段很重要。我建議做好筆記背誦,然後隔三差五回頭看壹遍,這樣記憶就不容易忘記了(可以嘗試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設定背誦記憶的時間)。

很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的筆記中關於壹個大問題的幾個小問題的記錄並不集中,也就是說幾個問題都是關於同壹個大問題的,但是這些內容在我們的筆記中並不在壹起。建議妳再準備壹個筆記本,圍繞壹個大問題,記下提問的不同角度和回答的要點。舉個栗子:

關於復試

今年的復試比較特殊。由於疫情,復試形式改為遠程網上復試,筆試、面試各方面都有很大變化。所以今年的復試情況和往年相比,信息量不是很大,就不贅述了。畢竟以後網上復試的可能性很小。

這裏要強調兩點:1,專業基礎知識不能丟,面試時會被問到。如果連基礎題都答不上來,就要丟分了。2.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讀壹些重要的專著,並做讀書筆記。這裏有幾本書:柏拉圖的《理想國》。

亞裏士多德的詩學

佩裏·安德森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論述,馬克思的巴黎手稿,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

約翰·斯特利的文化理論和流行文化導論

馬克斯& # 183;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如果理解原著有困難,可以和書評之類的書壹起看。

面試過程中自然大方就好。如果妳沒有什麽特別值得壹提的經歷(比如參與研究,發表論文等。),不補時間。自我介紹的時候只說了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本科學校專業,家鄉)。現在我覺得可能是所有候選人中最矮的...進入復試的同學可以說的更恰當壹些。但是,妳說的每壹句話都要經得起質疑,妳要對自己說的話有充分的把握。比如說妳說妳讀過壹本書,妳要能處理好老師對這本書提出的壹些細節問題,不要給自己挖坑。如果問題真的錯了,就不要編了。如果妳瞎編,只會把問題從知識層面上升到人品層面。

關於要不要聯系導師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聯系導師雖然沒什麽壞處,但也沒必要聯系。網上很多人說壹定要提前聯系自己喜歡的導師,這多少有些絕對。其實老師主要是根據考生面試的整體表現來打分,不會因為壹個學生提前聯系他就放水。我覺得人大的文藝復試很公平,所有老師都很有原則,很善良。

壹些補充:

1,考場時間控制

強烈建議每位考生在初試前進行模考,計算好各種題型的答題時間,嚴格按照考場時間調整答題日程。把握答題時間是非常基本的應試能力,但有些人會忽略。如果因為沒有把握好時間而寫不完論文,白白丟分就太可惜了。我為此吃了不少苦頭,我的學弟學妹們千萬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2.擴大知識儲備

建議NPC文藝學考生關註專業導師的論文,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壹個基本的了解。人大的文藝話題靈活開放,涉及面廣,不會有老生常談的話題。所以文藝類考生要盡量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排除獲取教材之外內容的可能。

最後祝大家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