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在異鄉人生地不熟,逢年過節都想親人。”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在長安成名時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中國古代,很多文人都喜歡借助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或是因為才華未得而郁郁寡歡,或是思念親人,或是向往未來。在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多人堅持不懈地通過寫日記、微博、博客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麽,詩歌創作和寫作與人的情緒健康有什麽關系呢?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社會心理學家詹姆斯·彭尼貝克(James Pennybeck)教授首次用實驗研究證明,寫作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和健康。他發現寫煩惱不僅有利於心理健康,還能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讓人少生病。後來,研究人員還將寫作用於癌癥、艾滋病、哮喘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他們都發現了良好的效果。迄今為止,寫作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心理治療、醫學和教育。
為什麽寫作有這麽大的魔力?科學家給出了以下解釋。
寫作有助於表達和發泄情緒。有些人在經歷了不開心的事情之後,總喜歡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埋在心裏。壓抑的情緒就像受阻的洪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強大的壓力。如果這種壓力長期得不到合理的緩解,它最終會像洪水決堤壹樣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應對洪水,要用“疏”而不是“堵”的方法。同樣的,情緒也要用“表達”而不是“壓抑”來處理。寫作是表達情感的好方法。
寫作有助於改變認知。人的情緒往往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對事件的看法引起的,所以只要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就可以改變情緒。把自己對某件事的情緒和想法寫出來,會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去重新理解它,從而形成對它的新的看法和態度。
寫作有助於理清情緒和想法。儲存在人腦中的情感和思想往往是模糊的,而語言是相對具體的。寫作是將情感和思想語言化或符號化的過程。用Pennybeck教授的話說,就是把模糊的模態信息轉化為具體的數據信息的過程。情緒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證明,這種轉化可以有效調節情緒,使人不那麽憤怒、悲傷或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