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的背景——木蘭傳說從何而來?真的是真的嗎?中國歷史上有記載嗎?其實花木蘭的故事只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壹個故事,官方史籍中並沒有記載。只有壹首民間流傳已久的《木蘭詩》(或稱《木蘭詞》),這首詩的作者無從考證。然而,這是詩中實際發生的事實嗎?歷代很多史家也做過壹些研究,至今仍無定論。連這首詩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做的?壹般歷史學家認為它是唐代人模仿北朝民歌而寫的。這是根據詩中的漢語詞語來判斷的,但並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更何況傳說中的女子——木蘭,其真實性、朝代、籍貫甚至姓氏都還存在爭議。
首先,就時代而言,歷代很多史家說法不壹。在姚穎的《康有為》中,木蘭被認為是北魏孝文帝和宣武帝時代的人物。另壹方面,程大昌的《範艷錄》認為木蘭的朝代不是隋就是唐,因為“汗”這個詞是唐朝以後才出現的。顏若言也從十二品的唐朝官員變成了十二品的官員,和現在的參謀官差不多。對“十二轉政策”的解釋表明,這是唐代的賞罰制度。此外,北魏的官兵與唐朝不同,北魏分軍民。唐朝是兵民合壹,唐朝只有府兵需要自帶衣食,北魏沒有。所以在木蘭詩裏,妳需要在東南西北市場買壹堆東西,這應該是唐朝政府士兵會遇到的情況。
我們再來談談那個地方。元代劉廷之寫的《木蘭碑》認為木蘭是萬縣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但河南商丘縣誌記載木蘭是當地人。姚穎以為木蘭就是武陵人,也就是甘肅武威縣。《大清統壹誌》也認為木蘭是潁州喬縣東魏村人,也在河南省。
就姓氏而言,《木蘭詩》並未提及木蘭姓華。事實上,在《明史》中就有木蘭姓朱的記載。《大清統壹誌》中提到木蘭姓魏,直到徐渭的《四聲猿傳說》中木蘭才被命名為華。此後,因為清代戲曲的流行在民間廣為流傳,木蘭代替父親參軍,屬於傳奇故事,所以被改編成戲劇表演,木蘭姓華的說法被大多數人認可,根本沒有證據。
總之,花木蘭應該不是壹個傳說中或者神話中的虛構人物,因為雖然關於她的姓氏、家鄉、時間等眾說紛紜。,至少這些說法是歷代歷史學家提出來的,證據至少是有理有據的,即使很弱。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選自宋代郭懋謙編的樂府詩。其產生的時間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條件來看,可以判斷物與詩可能產生於後魏時期。這首詩源於民間,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有被後世文人打磨的痕跡,但基本保留了民歌易記易背的特點。
《樂府詩集》是最完整的樂府歌曲集,其中的民歌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當地人民,分為南歌和北歌兩部分。北曲,即北方民歌,題材廣泛,風格濃厚,熱情淳樸。
在前兩段,木蘭決定代替父親去參軍。詩以“啾啾啾”的織布機聲開始,展現“木蘭在家織”的場景。然後她寫了花木蘭無意編織的感嘆,讓人疑惑,引出問答,道出了花木蘭的想法。木蘭“嘆”了壹口氣,因為天子征軍,父親也在義務兵之列。由於父親年事已高,家中沒有長子,他決定代替父親參軍。
第三段,木蘭準備出征,上戰場。“在東方市場買壹匹駿馬……”用四句話來形容木蘭緊張的購買戰馬和騎乘裝備。“跟我爸媽說再見……”八句重復,寫木蘭馬不停蹄踏上征程,日夜奔波,離家越遠,越思念親人。這裏寫的是花木蘭從家裏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場,僅走了兩天,誇大了花木蘭的進展之快,軍事形勢之緊迫,心情之急切,使人對戰爭氣氛感到緊張。其中“黃河流水濺”“燕山胡騎啾啾”的聲音也襯托出木蘭的思鄉之情。
第四段概述花木蘭十年的競選生活。“萬裏去榮基,若飛過山”,概括了上面八句話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騎跨戰馬,萬裏壹路,奔上戰場,飛越關隘,翻山越嶺。“新月息布金鈴,寒光照鐵衣”,描寫了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夜晚,凜冽的北風傳來刁鬥的敲打聲,寒光映出她冰冷的鎧甲。“百戰將軍死,十年壯士回”,勾勒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和慘烈的戰鬥。士兵們打了十年仗,經過壹次又壹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勇敢善戰的花木蘭是幸運地活下來並勝利歸來的士兵之壹。
第五段,寫木蘭也辭職了。首先,木蘭出現在皇帝面前。然後,木蘭立下大功,受到皇帝的嘉獎。況且木蘭辭職了,願意回老家。“花木蘭不需要上”而是要“回老家”。當然是她對家居生活的留戀,但也有自己的秘密,那就是她是女兒。天子不知真相,木蘭說不清楚,頗有戲劇性。
第六段講的是木蘭回老家和親人團聚的事。首先,用父母、兄弟姐妹符合自己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來描述家裏的歡樂氣氛;然後,花木蘭通過壹系列的動作,寫出了她對故居的親切之情和對女兒妝容的喜愛,表現了她天生的女兒心情和她歸來後難以抑制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尾和全詩的高潮,是還原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伴侶相遇的喜劇場景。
第七段以比喻結尾。用兩只兔子壹起跑的比喻,雌雄難辨,巧妙地解答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12年的謎團,有趣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壹個不朽的花木蘭形象,既傳奇又感人。花木蘭既是壹個陌生的女孩又是壹個普通人,是壹個女英雄又是壹個普通的女孩,是壹個矯健的戰士又是壹個美麗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堅毅勇敢,誠實淳樸,機警活潑,愛親報國,熱愛不慕高官厚祿的平靜生活。壹千多年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花木蘭的形象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首詩充滿了民歌。全詩以“花木蘭是個姑娘”構思花木蘭的傳奇故事,浪漫氣息十足。復雜而簡單的排列非常巧妙。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更多的是生活場景和兒童情態,充滿了生活氣息。詩中以問答的方式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用許多精心的比較來描述行為情態,非常自豪;用幽默的比喻來概括全詩,令人難忘。這使得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