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是贊美:“林中漆黑,風吹草動,將軍夜試箭法,次日清晨,他發現他的白羽箭,深深地插在堅硬的巖石上”——贊美將軍李的勇敢;“惟使龍城飛,不教胡瑪度隊山”——贊李將軍鎮守邊關,立下大功;"然而,說到沙漠戰爭的艱苦,我們今天命名李,偉大的將軍生活在很久以前"--贊揚李將軍愛惜他的士兵。
另壹種情緒是同情:“每當我對胡兵生氣時,我常常為韓感到羞恥。不知道七十戰中,白壽沒有被封”(陳子昂)——說起李將軍的白壽沒有被封,可憐;“努力沒有回報,忠誠才有價值。誰可憐,白壽沒有三面”(李白)——李將軍沒有被封,他還死在邊關,可憐;“衛青將軍的勝利只是壹個偶然的事情,李廣沒有奇怪的名字”(王維)——李將軍的生活真糟糕。
所有的同情,基本上都圍繞著“李廣難封”這件事。所謂“難封”,就是李廣將軍壹輩子都沒有被封過。李廣很有才華,但不被賞識。這種反差很容易讓失意的人形成強烈的* * *聲。
世界上所有失意的人都有壹個屬於自己的情況:我有很大的技能和才華,可惜沒有被好好利用。這個世界辜負了我!於是,他們到處尋找與悲劇相似的人,借別人的眼鏡,在自己的心裏澆壹堵。屈原就是其中之壹,但是屈原之王楚懷王真的是昏君,所以真的很難借勢。在漢代的歷史人物中,唐人發現了兩個,壹個是書生賈誼,壹個是武將李廣。他們生活在壹個英明君主的統治下,卻沒有受到重視。唐代詩人抒發情懷恰到好處。
李廣壹生最大的悲劇,無非是:奮鬥了壹輩子,不成功則功名,不可封侯。至於他拒絕當侯爵,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並沒有錯。李廣壹生抗擊匈奴。嚴格地說,他從未贏過壹場戰鬥。這與他的戰鬥風格和他冷漠的耿介性格有關。
唐代詩人對衛青和霍去病恨之入骨,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皇親國戚,他們借勢奪權。衛青逼死了李廣,霍去病槍斃了李廣的兒子李贛。這種指責其實是沒有道理的。
霍去病槍殺李贛,漠視人命,這確實是他的錯。李贛也有自己的問題。他埋怨衛青對父親的死負有責任,並多次對衛青從輕處理。這種事情在古代官場是很難容忍的。這件事魏青基本不負責。魏將軍性格溫和,待人寬厚,在歷史上享有盛譽。事實上,唐代詩人擡高李廣,貶低衛青是不公平的。
唐代詩人同情李廣,只是舔著被賢明的統治者貶黜的傷口,哀嘆自己的不幸,希望引起國王的註意,賞賜他壹個官職,以保護他的妻子。至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壁的真正原因,恐怕是他們自己不想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