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白春天寫七言絕句。

李白春天寫七言絕句。

長門抱怨的兩首詩

蒼穹歸北鬥掛西樓,金屋無螢。

月光想要到達長門大廳,所以不要擔心宮殿。

桂甸長愁不記春,金屋有秋塵。

懸掛在夜晚晴朗的天空中,人們在長門宮獨自拍照。

七言絕句是李白最好的詩歌體裁之壹。從風格上看,它們可以寫得輕盈飄逸,如《早發白帝城》,也可以寫得哀婉動人,如《春夜洛杉磯聞笛》。從主題來看,無論是送別、懷舊、寫景、言情,都是灑脫的。可以說李白的七絕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境界。這裏選取的兩首《長門怨》可以讓我們領略到李白七絕中別樣的風采。

長門的牢騷,顧名思義,是壹首關於宮怨的詩,出自樂府的壹個古老話題。相傳漢武帝寵幸衛子夫,陳皇後郁郁不得誌,只好退居宮中,郁郁寡歡。後來,她聽說蜀人司馬相如擅長寫詞和賦,就派人送來壹百斤黃金,請司馬相如寫壹篇文章解悶。於是,為陳寫下了著名的《長門賦》。沒想到漢武帝也看到了這首詩,深受感動,於是和陳皇後復合了。後人創作了以長門怨為題材的樂府詩。壹直以來都有很多文人寫它,因為漢武帝的金殿和陳皇後的冷宮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但由於每個人的視野和立場不同,寫出來的詩表現出不同的傾向和感受。李白的詩總是有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但不標新立異,所以常常能出奇制勝,說出別人不能說的話,說出別人不能說的話。他的《長門怨》寫了兩首歌,可以拆分,也可以合並。總之,布局立意各有側重;壹起看,互相照顧,郎才女貌。在同類題材中,非常有名。

“天回北鬥掛西樓,金屋無螢。”長門的抱怨之首是從天象開始的,幾乎所有的宮內抱怨都會提到晚上的天象,因為每天晚上,都是被打入冷宮的女人最沮喪的時候。當初受寵的時候,最希望的是和國王共度良宵,沐浴恩典;失寵後,他們最難送走的,就是無盡的長夜。當他們無聊、孤獨地躺在空蕩蕩的床上時,他們只能仰望天空。那些星星和月亮會引起無盡的白日夢和憂慮。“天回北鬥”的回聲是壹個動詞,意思是高高在上的北鬥七星在天空中由東向西無聲地移動,不知不覺已掛在西樓上,可見已是午夜時分,顯然又是壹個不眠之夜。第二句,從高到低,從遠到近,視線從星空移到我們身邊的臥室,“金屋無螢流”,從天上的北鬥七星移到庭院裏飛火的螢火蟲,這句話描繪的景色也更加細致入微。金屋藏嬌”的典故。武帝小時候很喜歡長公主的女兒阿嬌。他曾說“如果妳得到阿嬌(後來的陳皇後,阿嬌就是壹個字。)為妻,存為金屋。”然而詩中的金屋已非往日,人去樓空。不僅漢武帝不再幸運,曾經深藏不露、無比幸運的陳皇後也早已離開這座曾經帶給她無比幸福和甜蜜的“金殿”,搬到了的冷宮。那麽,可想而知,那些興奮異常或者愛得無與倫比的夜晚,早已煙消雲散。現在,只剩下秋天的螢火蟲,繞著這座昔日繁華的宮殿飛來飛去,留下淡淡的點點熒光。天空日夜變幻,地下是無聲的螢火蟲飛走了,夏天要去秋來了。這個籠罩在昏暗星光下,點綴著微弱熒光的金色房子,包含著物體和情感。壹個“憂”字能包容嗎?

詩的最後兩行“月光欲去長門廳,暫且不去管它”,既點出了題目的意思,又借月光引出了惆悵。這兩句話裏的風景雖然和前兩句不壹樣,但是換了就耐人尋味了。天空由北鬥換成月光,更加明亮醒目,也給人更強的視覺沖擊。地點由愛巢“金屋”改為冷宮“長門”,情感對比越來越強烈,讓人感覺是那麽的無奈。而且第三句還用了壹個意向動詞“欲望”這個詞,那麽月光到底是不是“到了”呢?第四句中的“不做”也是如此。好像月光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效果。詩雖然很短,只有四句話,但由於生活地點和天文景觀的及時變化,再加上兩句精心安排的文字,三四句詩和前面兩首詩形成了壹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寓意極其豐富,耐人尋味。當然,月光可以照到任何地方,那麽為什麽“它”現在似乎有所顧忌,不願意照到長門大廳呢?還是不忍看?在這裏,作者並不表達對詩中從未出現過的女主人公,即昔日“金屋”主人、如今“長門”的陳皇後的同情,而是把感情寄托在無處不在的月光上,月光可以說是李白詩中的常客,往往被賦予特殊的使命。如詩中“聽說王昌齡舉龍牌左移,是從遠方送來的”,他請嶽明轉達她對朋友們的充分同情。在這裏,他又壹次把月光寫得非常體貼。他猶豫著是否能給會館和它的陳皇後拍照。大概是因為月光曾經多次拍下阿嬌在金色房間的甜蜜時光,和她分享快樂,所以現在他真的不忍心看到她這麽冷漠和擔心?還是怕阿嬌在長門廳看到月光降臨長門會感到無限遺憾,陷入更痛苦的境地?無論如何,李白在他的詩中並沒有進壹步明確發展,甚至沒有暗示。其實這種尷尬而勉強的情態,最符合被冷落的陳皇後和她宮中所有失寵女性的心態。他們當然很不願意抱怨這種“曾經滄海難為水,永遠琥珀”的宮廷生活,但這種悲哀又能向誰訴說呢?妳能怪漢武帝的薄情嗎?妳會嫉妒衛子夫的寵愛嗎?或者有什麽不當行為能怪自己嗎?總之,長門的怨恨深似海,長門的怨恨實在是無可奈何!因此,就連天上的月色也不禁對經歷了“金殿”到“寒宮”的後妃陳充滿了無限的同情,但又實在無可奈何。事實上,無論月光是照在寺還是避開寺,都無助於訴說陳皇後的命運,她的憂郁也是任何人都無法排解的。因為在史書中,並沒有陳皇後失寵後重回漢武帝身邊的痕跡。李白《長門怨》第壹首詩的妙處就在於,根本不允許她出面,卻能真切地感受到失寵後宮生活的無盡痛苦和無奈。

“桂甸長愁不記春,金壁輝煌秋塵。”懸掛在夜晚晴朗的天空中,長門宮的人們被單獨拍攝下來。歸殿,即歸宮,是漢武帝在位時的宮殿名稱,位於未央宮的北面。上壹首詩到最後壹句才說出“愁”字,第二首詩在第壹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還是“長愁”。女主角刻骨銘心的宮憂,不僅僅是蕭瑟秋風造成的,而是始終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在她心目中,自從她離開了金家,其實失寵之後,甚至在金家她壹個人的日月裏,也就是只剩下“秋風霜箭”了,她簡直就是在悲哀中生活了很多年,所以無論何時看,屋裏都只有無盡的“秋塵”。自從失寵後,我似乎再也沒有嘗到過壹絲春天的氣息。無論世間的生活多麽多姿多彩,無論四季的變化多麽多姿多彩,對她來說,壹切都是壹潭死水和“秋塵”,無論是春花、夏雨、秋葉還是冬雪,在她眼裏,都與她個人的命運無關。壹個人如果對春天失去了興趣,其實也就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所以這座被漢武帝遺忘的“金宅”已經完全失去了生機,沒有了溫暖和歡樂。如果妳再呆在這裏,妳甚至會精神崩潰。只有離開這裏,獨自前往長門宮,默默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寵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