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開鮮人物介紹

李開鮮人物介紹

李開鮮

李開先(1502年9月28日——13月13,0568),漢族,山東濟南人。明代的文學家和戲曲家。博華這個詞叫做中路子、中路山、中路方可。嘉靖八年(1529)進士,歷任吏部戶部主任、吏部尚書、外交大臣、博士,後升任四溢閣太常殿邵青,知府。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他目睹了政治事務中的腐敗,攻擊了夏衍的內閣並被解職。盛年歸田,“龍泉頹然,猶有虹息”。他希望朝廷恢復使用,但又不肯巴結權貴,只好隱居至死。李開鮮的文學思想與唐宋文學思想接近。他推崇不同於正統詩歌的戲曲小說,主張戲曲語言“既通俗又高雅”,“通俗易懂而又不難懂”。

中文名:李開鮮。

別名:紫伯華,名中路子,中路山。

國籍:中國明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出生日期:1502年9月28日(弘治十五年8月28日,丁毛利)

死亡日期:1568三月13(隆慶,陳武年2月15日,B的最後壹天)。

職業:作家,歌劇編劇

信仰:儒家思想

代表作:劍

十二生肖:狗

生活簡介

自幼聰慧,癡迷琴棋書畫,尤其對金元散曲、雜劇情有獨鐘。嘉靖七年(1528),次年中選進士。掌管戶部雲南司,靠命運的工資兩次去寧夏邊防。鑒於邊患嚴重,防禦松懈,他上奏朝廷,提出了清理吏治、富庶強兵、消除邊患的主張,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嘉靖十三年,調任徐州監管糧倉。在任時,他大力整頓糧食政策。因為他侵犯了宦官的利益,整風遭到抵制和破壞,最後以失敗告終。不久,調到吏部。他先後擔任過考試部主任、學部外交部長、文選博士、太常寺駐邵青官員。世宗嘉靖二十年辛醜(1541)皇家祠堂發生火災。作為太常寺的邵青,他被主政的夏衍瓦解。這壹年,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他被正式罷官,回到山東章丘隱居。李開先回到家鄉後,與章丘綠園山老家的朋友組成了“詞社”,組織了“復文堂詞社”。嘉靖三十五年(1556),他的《閑宅集》問世,包括詩四卷、文八卷。他也非常推崇民歌,認為“真正的詩歌只存在於民間”,先後編著了《煙雲壹點稿》、《妝臺壹點序》等民歌集。

嘉靖八年(1529),中進士,任職房部。有壹次把報銷的錢運到寧夏,親眼目睹了邊防的松懈和外敵入侵的嚴重,讓我感觸頗深。回到陜西關中,我訪問了康海和王,當時的作家誰削減他們的工作在家裏,他們贊賞他們。從那以後,他們成了朋友。嘉靖11至21年(1532 ~ 1542),歷任吏部考試科主任、紀訓科科員、文選科、博士、太常寺青年官,還擔任四溢閣提督。在此期間,他與王、、、趙世春、熊果、、等人並稱“嘉靖八子”。他們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風,主張向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學習,強調作品的思想性,要求用詞簡單樸素。嘉靖二十壹年(1542)因攻擊當時當政的夏衍、嚴嵩,揭露當時政治腐敗,被革職,回到章丘故居。在家裏建壹個花園,成立壹個詩社,收集歌曲和歌曲,收集中國傳統戲劇和民間文學作品。他以當時民間小曲的形式寫了65438000多首“中足詩”,廣為流傳。王曾創作65,438+000首,合稱“梳妝臺前百首”。嘉靖二十六年,寫下傳奇劇《寶劍》。晚年寫了《午後園中夢》、《裝傻禪》等六種書,總名“壹笑三”。還以民間流行小曲《山坡羊》的形式寫成。他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尤其是他的歌劇。他被稱為“詞曲珊海”。和弟子們壹起編輯了16種元雜劇。

主要工作

《劍》是李開鮮傳統戲曲的代表作。據蘇洲序:“檀窩始,顧嵐繼,山泉翁鄭智,中臚子成之。”據知他的朋友也參與了創作。全劇***52演的是水滸裏林沖的故事,劇情相比小說有很大變化。李開鮮曾在詞作中提到《水滸傳》。他讀了這本書,並以此作為他傳奇創作的基礎。他把《仙劍》裏的情節改了,寫林沖多次參與高俅和童貫的任人唯親,禍國殃民。他受到高俅和童貫的陷害,誤入白虎堂,把高俅的兒子給林沖的妻子張振娘的情節搬到林沖身上,以突出朝廷中忠義與奸詐的鬥爭。這與作者本人受到權力迫害,離開崗位過著遊手好閑的生活有關。他胸中充滿了不平,寫這部劇正是為了聲討當時的黑暗政治。劇中以主人公林沖的形象最為突出,作者重點講述了他愛國愛民的思想和行動。第三十七本描寫林沖的夜奔,很精彩。寫的是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復雜心理,表達了丈夫因未到傷心之地而悲憤的心情。形容張真娘的忠厚和高俅的兇悍也是極好的。其他次要人物如魯、、、福安形象模糊,個性突出,遠不及小說。水滸傳裏的故事被改編成長篇傳奇,寫得很有特點。李開鮮是第壹個。

原版有6種壹笑三,現在有下午園夢和裝傻禪2種。另壹種傳說《登潭記》已經失傳。在《午後花園夢》中,壹個漁夫夢見崔鶯鶯和李娃在吵架,丫鬟媒婆和秋桂也是他們自己的主人。爭論的中心是這兩個女人是否平等。崔鶯鶯有家庭偏見,認為自己是國家的女兒,看不上曾經是妓女的李娃。結果她被對方反駁。《啞禪》描寫壹個屠夫打破了長老的啞禪。結果小和尚發現長老誤解了他的意思。兩部劇短小精悍,幽默獨特。

李開鮮的散曲,最著名的是《中腳小令》(又名《妝臺旁百歌行》),夾雜著悲憤和消極的思想。他的詩和詩集收錄在《閑居》中。其中有關心時事的作品,如《夏日新聞》、《邊塞報》、《堡壘之歌》。也有壹些當時作家寫的傳記,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行為和思想作風,如《李崆峒傳》、《何大傳》、《尊顏王參政傳》、《唐都京川禦史傳》、《山康修傳》、《王備審傳》、《康王唐四子傳》等。魯公主編的《李開鮮集》收錄了李開鮮現存的詩歌、散文、戲劇作品(只有壹部是《碎發》中的《吳德離婚》),以及他的雜詞、繪畫、詩禪,中華書局1954出版。傳說中的《寶劍記》有明代嘉靖初版,收錄於古代戲曲叢書初集,文學古籍出版社65438-0959年出版。《碎發》刊於明代萬歷十德堂。

象棋造詣

李開鮮也是棋手,壹生沒有對手。雖然他從小癡迷象棋,象棋對他來說只是副業,但他的棋藝讓當時那些職業棋手看起來所向披靡,他還寫了很多詩描寫下棋的情景,比如《棋聖吳菊隱與吳生富》,其中寫道:雖然全國棋手妳推我搡,但強兵獨樹壹幟。每次都是三難成功,饒了壹馬就輸了。吳菊隱和吳生富是當時著名的棋手。李開鮮給了他們第三名,但他們根本不是對手。如果讓他們壹個人呆著,他們常常贏不了壹兩場比賽。當時,燕京有名的棋手曾經打敗了另壹位著名的棋手張,轟動了天下。但是,李開鮮的棋藝比世界著名的國手陳震好,他經常在比賽中讓他休息。但即便如此,壹年下來,陳震在他們之間的無數場比賽中,始終是敗下陣來,只能走著打幾場,在李開鮮身上從來沒有贏過壹場。當時就有人誇他:古今只有這個本事才能高。

李開鮮在《後棋歌》中總結了自己的棋藝實踐經驗,收集了壹些基本理論,提出“不要走懸崖,那是宜居之地”;“勢有大有小,時可以善”;類似“壹個強,壹個弱,壹個弱,寡不敵眾”的詩句。它們簡單而有意義,容易記憶。他強調“第壹炮可震眾,隱車可破”,認為第壹炮的布局優於其他布局;李開鮮還特別註意發揮隊伍的實戰作用:“我們再打壹局,先用隊伍,對方敵人阻礙,我們師就能擋住。繼續走,先試求。報復越多,就越同情弱者。看到太陽發呆,火星生出蓮花。出去就可以突破,進去就可以切斷。禁子若泰山壓頂,家安如磐石。”這壹結論與晚清壹代棋手巴吉(《反梅花》原作者)的用卒論壹脈相承。這是國際象棋已經到了巔峰,棋子的力量已經到了極致深刻的境界的結論。

性格影響

李開鮮壹生有“三德”:好歌劇、好圖書館、好朋友。他校訂了幾百卷元雜劇,編成《午後園中夢》等六種雜劇,撰寫了壹部戲曲理論著作《辭半學》。他的散曲《小嶺在中腳》廣為流傳。當時,人們在農村的大街小巷到處唱歌,多達84位名人為這首歌寫下了“後記”。他的傳奇劇以劍為代表。這部作品取材於林沖的故事,是明代中期三大傳奇之壹,對同時代及後世劇壇影響很大。李開鮮喜藏書,藏書在啟東,與金陵嬌並稱“南北二傑”。當了官,他的工資主要用來買書。回到家鄉後,我建了壹座“藏書樓”和“詞海”作為我的收藏場所,收藏的詞曲數量最多,有“詞海”之美譽。根據藏書整理了壹些明戲資料,並選錄了不少散曲、雜劇的雜文,對後世文學研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卞公、劉錫橋等也以藏書著稱,但他們的書很快就失傳了,而李的藏書卻延續了百年。李仲祿主編的書目,早就失傳了。據他的藏書說:“抄自劉的《七觀》。總之不下壹萬卷,其余各有不同。”李開鮮極其好客,所有誌同道合的人都視為知己。我在陜西拜訪了著名戲劇家王、和康海,他們三人壹見如故,壹起唱歌、作詩。明末清初,毛的《集古閣》、朱的《萬卷堂》、徐的《傳世樓》等都收藏了這些書。

李開鮮在當時文壇備受推崇,與王、、、熊果、任翰、並稱為“嘉靖八傑”。他還擅長棋藝,其書《棋歌》流傳至今。

紀念人物

李開鮮墓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埠村街道鄂莊村以東,王集公路以南,李氏地。1979公布的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開鮮(1502 ~ 1568),明中葉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被稱為“嘉靖八才子”之壹。今天濟南章丘區埠村街道鵝村的人。他在本縣虎山中錄洞學習,自稱“中錄子”、“中錄任山”、“中錄方可”。嘉靖八年(1529),秀才,吏部主事兼吏部尚書,官至太常殿邵青。九廟大火之後?誤歸故裏,以文藝自娛,建有萬卷圖書館,藏書豐富,南來北往,素有“歌吟之海”之稱。詩歌和散文作品,尤其是歌詞和歌曲的傳說。下崗27年間,我寫下了著名的傳奇作品《劍》等作品,也寫下了《閑宅集》、《笑語散》、《詞笑話》等夾雜大量作品的詩文。《李開鮮集》就是在這壹版出版的。

李墓地東側為李開先墓,墓前有壹碑,立於明崇禎二年(1629),上書“李墓園在太常寺腳下”。碑前有兩塊石碑,還有兩塊無字原碑。據李的後人說,李家已經破敗,沒有財力雕刻,所以成了無字碑。座位前的過道兩邊,有翁仲和石虎,壹對石羊,壹對石馬,身材都不錯。它的前面是石頭廣場,由三塊光滑的石頭條扣成門的形狀,相當簡單。李開賢父母的墳在田地的西側。墓南端為簡易石坊,石坊北側有兩排石獸,石獸北面立三路石碑,成品呈之字形布局。前兩碑為石刻,碑頂刻有雲龍浮雕,上書“奉天聖旨”字樣。石碑均為明代石刻,其中碑文“李賢義”和對聯“長夜何時盡,壹年何時盡?”是蘇州人寫的,他是李開鮮的朋友,也是書法家。

人物軼事

嘉靖七年,李開先去了“鄉試”,第二年就拿了獎學金。開始在住建部做官,任雲南司司長。此時明朝北方的蒙古部落不斷騷擾南方,北方人民深受其害。從嘉靖九年開始,李開鮮先後兩次奉命將俸祿運往寧夏邊防。到達前線後,他發現邊境受到嚴重影響,因為邊境指揮官懶惰,防守和腐敗。但是他們謊報了他們的軍事情報,偷走了鈴鐺。李開鮮為此憂心忡忡。他曾希望澄清官方管理,強國利民,但小主人的意見並未引起重視。

嘉靖十三年,李開賢調任徐州,管理廣運倉庫。按照明朝的制度,倉庫管理除了朝廷官員之外,還要有宦官監督。李開先到任後,看到糧食局也是弊端百出。不僅部門小頭勾結盜竊,宦官腐敗,運糧軍民深受其害。他決心革除陋習,進行嚴格的整頓。當時宦官橫行天下,整風首先要損害宦官的利益。所以在工作之初,處處受到抵制和破壞,使得整改無法進行。雖然李開鮮的誌向難以實現,但他憂國愛民的精神為朝野所景仰。

李開鮮在官場清廉務實,在百姓中寬厚和諧,文采飛揚。壹天,壹位學者在朝陽洞讀書。他聽到腳步聲,知道是李開先。他對著洞口唱道:“人對青山與人,不知誰主誰客。”李開鮮聽那人唱了壹首四行詩的前兩句,知道是有意讓他難堪。這時,壹個放羊姑娘吹起了羊笛,李開鮮立即收到了號子:“忽然山谷裏壹聲笛子叫出了春天的梅花。”尹走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