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想妳對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仰慕已久,所以不遠萬裏而來。今天,我將是主持人,給妳展示美麗的景色。
我們的第壹站是劉孜古街。就像風雨飄搖的歷史,路兩邊的房子和歷史壹樣古老。但盡管年代久遠,卻更真實地保持了建築的原貌。在這裏,沒有喧囂,壹切都是閑適的。狹窄的長街在爺爺磕磕絆絆的腳步和奶奶笨拙的針線中隨意延伸到房子和歷史的深處。時間對他們來說,就像流水壹樣溫柔安靜。所以讓我們放慢腳步,穿越時光隧道,好嗎?仔細聽,在這條平坦起伏的青石路上,妳能隱約聽到劉子的腳步聲和他的誦經聲嗎?壹平壹平,壹平壹平,就像詩的韻腳,在這條漫長而古老的街道上,濕潤了整個江南的雨季。兩邊是木質的吊腳樓,門前是盆栽,二樓的樹林裏總有茂盛的花逸出。吊腳樓的結構和湘西不壹樣,中間是木屋,兩邊是石墻。因此,第壹醫院的火災不會傷害城市鄰居。
永州人民為紀念公劉而建的六子廟,位於劉孜街中心,面對玉溪,面向西山。可以看到廟前有壹堆高高的院墻,上面鑲嵌著三個拱門。正門上端嵌有壹塊大青石,刻有“六子廟”繁體字和五龍二獅。妳看到兩邊的石頭對聯了嗎?“山水,黃蕉丹李;春秋報恩,壹生福報。”這是清同治初年永州知府韓陽所作,收錄了韓愈《理子碑》中的優美句子。右門題“清營”,左門題“秀車”。門前柳綠,竹茂,玉溪潔,構成壹幅美麗的畫卷;正殿對面是壹個兩檐八柱的戲臺。檐柱上端木雕的麒麟、鳳凰,雕刻精細,造型優美。平臺頂部有瓷葫蘆和泥塑鳳尾魚。
走進寺廟,中間是壹片平地,左右兩邊分別種著壹些松柏。走過平地,爬上樓梯,有主翼,加上左右翼,有四個房間。門全是紅色油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紅漆早已脫落,露出斑駁的痕跡,顏色也不再鮮紅。這是壹段塵封已久的文字,在廂房裏靜靜地徘徊。據妳所見,這只是壹些黃色的手稿,陳述公劉的生活故事和詩歌。讓我們邁著輕盈的步伐,感受他的呼吸。那個煙霧彌漫的年代,他在這裏,看著門口的落花和窗外的陽光。
站在廂房前回望寺門,會發現門頂是壹個古戲臺。木質欄桿,木質地板。兩邊飛檐下畫著八仙過海。裙擺飄飄,笑靨如花,都雕刻精美,精細明亮。看開頭,如果柳宗元有閑情逸致,在這樣壹個古老的舞臺下,靜靜地看臺上的生活,那會是壹種怎樣的淡然與孤獨的情懷?
正殿寬敞高聳。我們可以看到寺廟裏的漢白玉柳樹雕像。他看起來很孤獨,壹個人站著,靜靜地思考。他是在為自己被貶謫、長期生活在異鄉的不幸經歷難過嗎?還是在感受因為迫害而無法施展政治才能的無盡孤獨?這些都是世人不知道的。石像兩側的墻壁上雕刻著彩繪,他和他的朋友們的身影隱藏在細細的流線中,令後人唏噓不已。寺後墻上有懷素《野草·龍鳳舞·飛天》等各派名家的書法,墻壁流光溢彩。然而,最珍貴的應該是鑲嵌在那裏的被譽為世界三大奇跡的蘇東坡題寫的四塊“理子碑”。“三要”就是韓愈記住劉子文、蘇東坡書法、柳宗元德政。這篇文章中最經典的是這句話:“春猿鳴,秋鶴飛”,打亂了我們的閱讀習慣,造成了時間順序的錯位,形成了心理波,帶來了新的審美快感。六子廟始建於北宋仁宗三年,即公元1056年。當時名為“劉子厚祠堂”,南宋紹興十四年、明正德八年重修。現存寺廟重建於清朝光緒三年,即公元1877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柳宗元流放永州期間,憤懣、悲傷、孤獨。他看不慣官場的醜陋,於是把目光投向永州的秀美山川,去發現美的真諦。出了六子廟大門,可以看到壹座古橋,橋上有浮雕,橋下玉溪流淌。玉溪原名冉熙,因為壹個名叫冉熙的家庭住在溪邊。還有壹種說法是,它最初被命名為染溪,因為溪水清澈,可以染布。元和五年,也就是公元810年,劉孜找到這個地方後,搬出了城。她先是在虞丘買了房子,然後在冉熙東南岸安了家,過上了“甘當永州人”的生活。劉孜定居冉熙後,將其改名為玉溪。買房之初,劉子巧妙地將溪、山、泉、池、堂、亭、島八個景點,以八愚之名布局,並寫下了八愚詩。《玉溪詩序》是這八首詩的序。可惜詩詞已經失傳,好在序言留存了下來。那麽大家不禁要問:劉子源為什麽要把冉熙改成玉溪?玉溪為什麽“傻”?沒有所謂的賢惠愚蠢,只是超出了常識。劉子從“蠢”和“流”這兩個不常見的詞入手,結合全篇,探討流的愚蠢和蠢流的細節。但他從對流的“蠢”和自己的“蠢”的認識中得到了壹種人生哲學。劉孜說這條小溪叫冉熙或冉熙,它的名字無法確定。另外,劉孜的《愛是壹條小溪》,住在這裏就不能匿名。那麽如何給這條溪流命名呢?劉子認為自己因為愚蠢而犯罪,來到了這裏。古時候有個地方叫龔宇谷。他為什麽不幹脆把這條小溪叫做玉溪呢?於是我撥亂反正,從此這條小溪就在劉孜的文章中流芳百世了。其實妳可以看到那條蠢溪清澈見底,就像江南的小家碧玉,柔軟的水草在裏面搖曳,卻又很像徐誌摩筆下的劍橋,或許更有韻味,只不過是養在閨房裏,不為人知。幸運的是,當我遇到劉孜時,我應該對這條小溪有足夠的了解。
還有玉溪,劉紫把她買的山命名為虞丘。山下有六泉,名為虞丘,通向泉的小溝名為漁溝,截住泉形成的池塘名為魚池。池的東面建有壹座玉堂,南面建有壹座亭子。池中的壹個小島叫漁島。就順著劉紫的性子“傻”到底吧。這個連續以“傻”命名的景觀,不僅有各種山塘、亭臺,還有錯落有致的細樹、怪石,形成了壹條非常宜人的劉子玉溪流。
劉孜認為有三點在流的無知。第壹,它的水流量低,不能用來灌溉田地。第二,它的水流很快,到處都是露出水面的石頭,大船進不去。第三,河道隱蔽偏僻,河床淺窄,龍不屑壹顧,不能造雨。但他在清明的時候,言行經常逆事而行,做錯事,被貶謫。這不僅僅是壹個傻瓜。除了這條小溪,幾乎沒有人比他更蠢了。足以說明劉子遊遊永州不是為了山川,而是為了抒發內心的不平,寄托壹種求勝歸隱的執著理想。正是因為劉孜懷揣著被壓抑的悲憤和委屈,身處壹個偏僻而不得誌的玉溪,激起了他巨大的情感* * *聲,他才把玉溪引向了同壹個調子。
好了,現在我們要去參觀永州八章之壹的鈷湖。鈷池是在劉孜到達西山八天後發現的。可以看到立在這裏的碑文,上面有劉紫的《鈷池》。宋代詩人範成大在《魯鸞錄》中寫道:“渡瀟水通玉溪,亭厚有廟,路旁有鈷池。鈷,鐵,像個池子。”小石塘和鈷湖的位置,當地人有爭議,但根據詩詞中的描述,我們還是可以確認這個鐵就是傳說中的鈷湖。劉子說“又清又平,十余畝”。現在看來很難做到。但隱約可見曾有“四周有樹,有泉掛”的迷人景象。
鈷池西面25步處,曾經有壹條魚梁。梁上長竹樹的地方是西小丘。劉孜形容“山頭不是壹畝,但可以關起來。”“當他用四百美元買下這座小山,和夥伴們壹起玩耍時,他的喜悅之情難以言表。業主說,這是壹塊廢棄的土地,長期賣不出去。劉子覺得這麽美好的壹座小山被人遺棄了,沒有人關心它。便宜的400篇賣不出去,可見其處境被忽視。小山的命運讓被貶謫到南方荒野的劉子有了同舟共濟的感覺,於是他買下了小山,和朋友們壹起拿著工具,鏟除雜草,用火燒掉了臟草和惡木,使小山煥然壹新,所以“山美水秀,竹露奇石”。勞動結束後,他打聽了自己的勞動成果,覺得山崗自然可愛。所以,有心的柳樹展現了永州山水之美,永州山水也撫慰了他受傷的靈魂。他的期待,他的渴望,都融化在這晨曦中,在壹千年後的天空中飄蕩。
離西山不遠,小石塘挺有名的。曾經“全石為主”的小石塘,如今已是波光粼粼。與鈷湖相比,今天的小石塘顯得有些輕盈妖媚,如壹個深情的少女,壹個晶瑩剔透的村姑。溪水清澈,竹林搖曳。我們可以想象柳樹“坐在池塘上,四周是竹林”,“聞水聲,似鳴壹響”。妳還記得劉紫寫的那些魚嗎?“池子裏有幾百條魚,都是白遊。陽光明媚,影子在石頭上,而妳壹動不動,遠遠地,似乎和遊客們在壹起很開心。”現在池裏的魚都是它們的後代,它們還是全心全意的歡迎妳。看那無憂無慮的姿態,就像為朋友跳了壹曲優美的華爾茲!
這條街的最後壹站是“肖傑館”。我們暫且欣賞壹下沿途的風景,看看青山綠水,看看白草紅葉黃花。這裏的人們喜歡在前院和後院種壹些菊花、月季紅、夜來香之類的花。這個季節菊花還沒開,秋菊繞竹籬遍地的時候,真的像是走進了陶淵明的田園詩。這種安全寧靜的生活,不知是多少現代都市人夢寐以求的。
肖傑亭,建於光緒四年(1878),東西長11m,南北寬7m。它由磚、石和木頭制成。有4根4米高的八角形石柱,上面刻著“古井傳世,聖泉幹凈地穿過零陵”的字樣。這兩個土方刻有“井鳳芝表”和“肖傑亭”,裝飾與石頭浮雕雲龍圖案。可惜現在展館損毀嚴重,只能看到壹些斷壁殘垣。大家有沒有註意到,裏面這面墻上有壹段刻字,是關於這個亭子的傳奇故事?因為年代久遠,有些字可能認不出來了。我想如果余先生再去參觀的話,他會很尷尬的。
我們對面是西山。事實上,在《永州八記》中,《西山宴之始遊記》排在第壹位。他在開頭寫道:“我是壹個生活在狀態中,總是焦慮不安的人。做就做,遊很久。”如果說最初的劉孜是壹個腳步沈重、心情抑郁的失意者,那麽看過西山之後,他開始沈迷山水,借酒消愁,希望從大自然的美景中獲得片刻的寧靜和滿足。西山挺拔,氣魄非凡,與宇宙融為壹體,無邊無際;與造物主無關,也沒有終極。如果說他的詩歌成就大多是在永州期間,永州的山水成就了他的詩歌成就,那麽西山應該算是功不可沒的。它在壹個渴望靈魂的文人心中點燃了壹根導火索,他的靈感從此壹發不可收拾。
讓我們沿著河的另壹邊往回走。我們將參觀永州的兩個景點,玉溪觀雪和朝陽初升。
玉溪流入小水口的橋叫玉溪橋。據說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曾在此下榻。上世紀80年代,由於城市建設的需要,平陽南路擴建時,在玉溪橋旁修建了這座更寬更大的單拱石橋。傳說8月15日月圓時,從橋上可以看到水中的兩個月亮。橋頭玉溪的景色因季節不同而各有千秋。深冬時節,大雪紛飛,水天壹色,兩岸巖樹參天,西方寒鴉數點。它看起來像壹幅美妙的畫,風景很自然,但我們錯過了季節。所以就這樣吧,給大家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去琢磨,去期待。如果妳真的想看妳的美,歡迎妳在雪季來。我想羽西也會被妳勇敢的舉動感動的。
在瀟水西岸,那塊雄偉的巖石叫朝陽巖,也叫西巖。妳看,那裏峭壁險峻,松柏枝椏垂掛,綠樹藤蔓,爬滿了彎彎曲曲,搖曳生姿。崖下古洞,洞向東;崖腰嵌壹亭,琉璃八角。每當初升的太陽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在懸崖和亭臺樓閣上,會五彩繽紛,如畫。被稱為“旭日東升”,“永州八景”之壹。凡是到永州旅遊的人,都會對朝陽巖的美景印象深刻。然而,誰知道1250年前,這裏還是壹片荊棘蔓藤的窮鄉僻壤。能有今天這麽高的人氣和獨特的魅力,多虧了道州刺史袁捷的慧眼。因為元傑的偶然發現,小水河邊的巨石不再獨自聆聽海浪的聲音;因與元朝結緣,成為永州壹景,也是吸引歷代名人、詩人的壹道亮麗風景。
《永州八章》還有四章不在這裏。讓我們開車去壹個壹個了解他們。
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秋,柳宗元遊歷了永州南郊的袁家界、石渠、石堅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寫出了永州名篇八章的最後四註——袁家界、石渠、石堅和小石城山。
石堅位於永州南部,也被稱為南澗。在普通人眼裏,這是壹條很不尋常的石溪,既沒有危巖的情趣,也沒有激流瀑布的景致。然而,在劉孜眼裏,由於他的情感投入和獨特的洞察力,所有的小石頭流不是壹個場景,每壹個場景都是精彩的。溪水橫鋪在石底,流動的水面像織錦上的圖案,潺潺的流水聲像跳躍的琴韻,悅耳動聽,引人入勝。由於石溪中的石頭和水的強大魅力,劉孜也對脫下衣服去水中取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爬山有情,看海有情。”劉紫在流動活潑的水聲中回歸了單純的童心,忘記了官路的崎嶇和人間的辛酸。這是壹件非常可喜的事情。
在《袁家客記》中,劉子曾說:“遊西南十裏,風景令人向往,莫若錯木灘。出了溪口,陸上,八九可取,宛若西山。從朝陽巖東南方到烏江,令人向往的是三,是對袁家的渴:永遠是美好的,是美好的。”現在,我們來看看袁家可為什麽能得到劉紫這樣的好評。靜靜流淌的溪水,水中直立的石頭,每個角落默默生長的花、草、樹、樹,都沈浸在溫柔的回憶裏,回憶著被劉紫偶然發現的剛毅與羞澀。劉孜描繪了風吹過植被和洶湧的水,但它堅定地獨自對抗風浪。那壹刻,劉孜被這種精神所感染,覺得自己應該在政治風暴中保持內心的獨立。從此,元嘉幹渴的記憶以壹棵樹的形象站在他的生命中,支撐著劉紫走過這段旅程。
石渠是由石頭構成的水道。上面有壹座橋,風格簡單,蔓生的雜草已經遮住了橋的名字。劉孜通過石渠中的流水表達了她孤獨而堅毅的性格,表現了她身處逆境而不氣餒、不頹廢的決心。涓涓細流用自己生命的血漿滋養著遊動的魚、奇異的樹、奇異的草、美麗的竹,閃耀著美麗的光彩。風吹草木,這是很常見的景象,但與周圍蜿蜒寬敞的山谷融為壹體,能產生壹種渾濁空洞的回聲,以至於風在林箐停息時,回聲仍在遠山回響,悠揚而纏綿。這是自然的創造,也是石渠獨特的景觀。它把人帶入深邃空靈的廣闊空間,用心聆聽,甚至空靈明亮。平臺裏的灰塵被潺潺的流水沖走,人間的喧囂被空谷裏的山風吹走。有沒有瑜伽練習者,在平臺上的空寂感和這個差不多?
最後,我們的最終目的地是小石山。現為添美國際集團香港李記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尚未竣工。我們還有機會看到這座山的原貌。巖石高聳挺拔,山上美麗的樹木和竹子被掩蓋起來,有點像精心制作的結構。然而這些都隱藏在這片蠻荒之地,千百年來都沒有被發現。難道只是為了等待劉孜的到來嗎?這座精神之山給劉紫帶來了很多啟發。這不是壹座山,嶙峋的巖石分明是壹座城堡,但它是獨立於世界的。懸崖是綠色的,周圍是松樹。爬到山頂可以看到房間的內部。好的,現在我們壹起去爬山吧。
結論:
今天的旅程結束了。我很高興今天和妳在壹起。明年九月八日,我們再來壹次碰杯談桑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