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孟晚舟回國的詩

關於孟晚舟回國的詩

著名美籍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妻子像往常壹樣下班後去超市購物,然後回到他們在三藩市Rivers街的公寓。然而這壹天,她註定要絕望。她回家後,敲了半天門,沒人應門,給她老公打電話也沒人應。直覺告訴她,她的丈夫張首晟可能出事了,但她沒有勇氣繼續去想它。相反,她欺騙自己,希望丈夫能多出現壹會兒。因此,張首晟直到今天晚上才出現在妻子面前。1當晚,大約在11的時候,她接到了丹華資本(張首晟等人共同創辦的投資公司)大股東之壹彼得·範·尼文和伊的電話——彼得不僅是股東之壹,也是張首晟的兩位導師之壹(另壹位是楊振寧)。彼得告訴她:妳丈夫走了。據說他自殺了。

當張首晟的妻子當晚前往丹華資本時,現場被封鎖。她聽到的第壹句話是丹華資本的CEO說的。“對於妳丈夫張首晟的去世,我們感到非常悲痛,壹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取得了許多傑出的科學成就,但他已經不在了。(來源:見文末參考資料)“張首晟的妻子想都沒想過反駁這樣蒼白而禮貌的安慰之詞——這些話被她直接忽略了。這時,她腦海裏浮現的唯壹壹句話是:丈夫不可能是自殺的。

張首晟出生於上海,1963。他是壹個真正的天才。從65438到0968,五歲的張首晟進入復旦大學附屬小學,用四年時間完成了六年的小學課程。高壹高三我逃課兩次。然後,當他9歲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還在二年級或三年級——張首晟已經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學習初中壹年級。15歲,她考上了復旦大學,作為青年班培養有天賦潛力的年輕人的重點。張首晟沒有辜負家人、老師和同學的期望,學習壹直很努力。17歲時,張首晟在復旦大學只上了兩年課,就直接去了德國學習理論物理,因為他當時的知識還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24歲獲得博士學位後,張首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壹位貴人:楊振寧先生。那時,楊振寧還在美國做研究。後來他回憶說:“有壹次我們實驗室想用液氮。液氮很重,我們都讓同學幫忙擡。結果那天實驗室沒有男生,我就去別的實驗室找人。我只是聽說過他,但不認識他(張首晟)。他是博士後研究員。在我看到他的筆記本後,我覺得我必須和他談談。”這個談不重要。楊振寧直接談到了壹個大弟子。從此,張首晟拜楊振寧為師。“他之前的研究方向有些偏向弦理論。我跟他說,那個東西(弦理論)很前沿,很好,但是要想應用,恐怕還很遠。妳要考慮清楚。然後他跟著我的方向(凝聚態物理)做研究。”1989年,楊振寧公開表示,他認為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很大。果然,張首晟不負恩師:32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42歲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與華為合作開發5G技術之後。2009年,華為投資48億元開發5G技術的系統部分。2013年,張首晟創辦丹華資本後,華為與當時頻繁往返於中美之間的張首晟取得了聯系,邀請他加入華為5G技術的核心產品:5G芯片的研發。眾所周知,在芯片技術方面,我們遠遠落後於美國。所以當時華為走了很多務實路線,希望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前,將5G的核心技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張首晟的加入立即提高了華為5G芯片的研發速度。

當時張首晟的科研方向是高溫超導技術,該技術的很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嫁接5G核心技術。與此同時,張首晟創立的丹華資本主要旨在利用投資推動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增長。也許張首晟本人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的行為已經對美國構成了壹定的威脅,但在2018芯片研制成功之前,這種威脅還不足以讓美國直接與他對抗。然而事情的轉折發生在2018 165438+10月28日。這壹天,張首晟以實驗室的名義正式宣布,與華為合作研發的5G技術核心產品——5G芯片取得了決定性突破。所謂決定性突破,意思很明確:這項技術已經完全掌握在華為手中。

三天後,年輕氣盛、剛剛開完芯片發布會的張首晟在美國三藩市丹華資本辦公室突然去世。不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公告,內容如下:

張首晟院士富有創造性,在理論物理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的研究興趣廣泛,涉及多個領域。他的思維透露出壹種奇妙而崇高的美,讓他的同事們佩服他,引導他的學生熱愛物理,為我們的祖國做貢獻。同時,張首晟院士不僅在理論上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具有強大的行動力量。他在實踐中的效率常常是他的同事們無法企及的。就像他心愛的“天真預言”:壹沙壹世界,壹花壹天堂。把握無限,永恒在壹瞬間。他的學術生涯就是這首詩的實現。然而,令我們非常遺憾的是,這樣壹個天才卻結束了自己。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麽這樣做,但我們真誠地希望他壹切都好。

只要我們仔細閱讀這份公告,就會發現只有最後壹句提到了張首晟的意外死亡,這幾乎是無稽之談。人們關心的問題:張首晟為什麽這樣做,是否有其他人參與,等等,從來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