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兒童文學作品及其文學貢獻

兒童文學作品及其文學貢獻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在公元1864年寫的壹部小說,講述了壹個小女孩追逐壹只白兔,進入壹個充滿瘋狂和怪誕的世界。這部小說的續集是《鏡中的愛麗絲》。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羅爾德·達爾寫於1964)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它講述了壹個小男孩查理有機會參觀威卡教先生隔壁的神奇巧克力工廠的故事。這本書成功後,作者創作了續集《查理和大玻璃電梯》。達爾其他著名的童話故事還有《詹姆斯和偉大的仙桃》、《神奇的狐貍先生》、《女巫》和《瑪蒂爾達》。

Amicus寫的《愛的教育》1886。

巴勒斯寫的人猿泰山。

1906塞爾瑪·拉格羅夫寫的《騎鵝歷險記》。

1908作者肯尼斯·格拉姆?柳樹中的風。

蒙哥馬利在1908寫的《綠山墻的安妮》。

1937年J R R .托爾金寫的《霍比特人歷險記》。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1943年寫的《小王子》。

卡洛·科洛迪寫的《匹諾曹》1881。

奧斯卡王爾德寫的《快樂王子》1888。

1835安徒生寫的《國王的新衣》。

格林兄弟1812寫的白雪公主。

1922葉聖陶寫的稻草人。

1979邁克安迪寫的說不完的故事。

2007年,瓊·凱瑟琳·羅琳寫了《吟遊詩人皮托的故事》。

2007年,有艾倫·凱特寫的《貓戰士》系列。

[編者]壹系列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故事

馬克·吐溫——湯姆的冒險和頑童的流浪

安徒生-安徒生童話

瓊·凱瑟琳·羅琳-哈利·波特:創作開始於1997,結束於2007年,壹* * *七集。

魯,又譯《納尼亞傳奇》(又譯《納尼亞傳奇集》)

馬丁·埃柏茲

萊曼·弗蘭克·鮑姆——綠野仙蹤

路易莎·奧爾科特——小女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話

鄭·——舒克和貝塔的冒險故事,皮皮魯系列,魯西西系列等。

孫幼軍——小布頭歷險記

巴裏-彼得潘

桑貝/古西尼——淘氣的尼古拉

亞諾斯-小虎隊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與海

楊——淘氣包馬小跳在中國燦爛的文學銀河中。兒童文學作為壹顆璀璨的明星,萌芽於清末的“兒童文學活動”,自覺地脫穎而出於20世紀初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運動”。現在它已經有壹百年的歷史了。

壹百年前,19年的二十世紀之交,是中國歷史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兒童文學從古代“自發的自然狀態”走向現代“自覺的文學時代”不可或缺的過渡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嚴復、黃遵憲、梁啟超、周樹人、周作人、陳獨秀、胡適等壹批“先進中國人”在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中,把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當時中國的文化啟蒙武器。前者的生命要為他的“青年人本位”思想而犧牲,反叛的矛頭直指中國永恒的舊道德——“父親為孩子”的“老年人本位”思想,從兒童的角度為中國兒童文學的誕生做了尤為重要的思想準備。這種“嬰兒本位”的進化思想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與“人的文學”精神相融合,誕生了中國兒童文學。

1897年,嚴復的《進化論》發表,揭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為中國人敲響了不自強則亡的警鐘;但同時也給了人們對後代的希望,對當時的思想界影響很大。所謂“自顏氏之書出,物競天擇理應人心,中國民風已變。”1901年,梁啟超在《清議報》連載了盧梭的學案,詳細介紹了盧梭的民事契約論,主張“主權在民”,“人人平等”,告訴人民壹切人權生而平等,連父子都無權剝奪,1903年所謂“另壹個兒子也是人”,還翻譯了盧梭的教育小說《愛彌兒》。在這部舉世聞名的經典中,第壹次出現了值得用大字書寫的文字:“尊重孩子!”並宣稱:“兒童不是壹個具體而微小的成人”,“兒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上述新理論的傳播,顯示了中國思想界的壹種新動向,即後來所謂“兒童的發現”的開始。

雖然在進化論和民權學說中已經看到了人類新文明的曙光——兒童,但中國的“發現兒童”要經歷20年左右的準備期,比西方晚了壹個世紀左右,卻與西方壹位偉大的教育家息息相關。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在五四運動前三天來到中國講學,宣傳他的現代兒童觀。五四時期,中國幾乎所有對兒童和兒童文學感興趣的人都接受了杜威的觀點,為中國兒童文學奠定基礎的幾位巨人——魯迅、周作人、鄭振鐸、葉聖陶也不例外。先進的兒童觀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人的發現”相結合,誕生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兒童文學。因此,1919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壹年,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壹年。五四文學革命不僅開啟了中國現代文學,也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搖籃。正如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者葉聖陶所說,“最應該數兒童。”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壹周作人也明確指出:“人類只有壹個,但裏面有男女老少三種;都是壹個種族,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孩子是孩子。他們還是身心不同,無法統壹。”所以魯迅呼籲:“兒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先了解,盲目去做,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所有設施都應該面向兒童。”兒童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壹件大事。《大英百科全書兒童文學》寫道:“壹旦兒童被認為是獨立的人,壹種適合他們的文學便應運而生。”因此,20世紀初,中國的兒童文學開始發展,不僅在理論上有周作人的兒童文學主張,在閱讀材料上也有“提倡兒童文學——童話、神話、故事”的傾向(《胡適:國語運動與文學》)。魏守永、周在《兒童文學概論》中描述了這樣壹個場景:兒童文學成為當時教育界、文學界、出版界最時尚、最新鮮、最歡快的新生事物——“老師教,教兒童文學”;孩子讀書,讀兒童文學。學習兒童文學,做兒童文學講座,做兒童文學編輯,很神奇,很欣慰。”因此,茅盾後來回憶說:“兒童文學的名稱始於五四時代。"

綜上所述,人們首先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中發現了兒童作為“自然人”在人類進化歷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然後在近代資產階級民權學說中發現了兒童作為“社會人”具有與成人壹樣的獨立人格和精神,進而在近代兒童教育理念的傳播中接受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同時在毀滅性的五四文學革命中發現了“精神”。四個視角的融合表明,兒童文學產生於五四時期,是社會歷史的必然。對近百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有壹個基本評價,即起點高但發展曲折,依賴性強但潛力無限,成績突出,但與世界兒童文學整體發展水平仍有差距。新世紀兒童文學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百年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供今天借鑒,提醒人們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創造條件,與時俱進,為新世紀兒童文學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縱觀近百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可以發現,國富民強,兒童文學就繁榮,兒童文學與政治(政府)的關系非常密切,小文學反映世界。壹般認為,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中國兒童文學發展有四個“黃金時代”。壹個是20世紀初的五四兒童文學運動,葉聖陶成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者和開拓者。集中在1920到1925;二是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兒童文學實踐,集中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間;三是80年代初兒童文學在新時期的復興,集中在1978到1985;第四,從90年代中期開始,集中在65438-0996年江澤民同誌發表的《兒童文學》等“三大作品”上。這四個時期都是中國政局明朗、國家相對穩定、經濟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尤其是1949之後,兒童文學發展的每壹步,無論是前進、停滯還是暫時的重復,都與政治氣候、文藝政策、兒童文學政策息息相關。兒童文學的發展尤其需要文學以外的力量的推動,這也是兒童文學自身發展不成熟的表現。

在中國,兒童文學的推廣壹直與兒童教育掛鉤,從事兒童文學的人絕大多數是兒童教育者,兒童文學的學科歸屬也屬於師範教育。可以說,兒童教育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根,是中國兒童文學百年來身體裏流淌的血液,是中國兒童文學未來發展的根基。這是中國國情決定的,至少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初級階段的文學階段。兒童文學的發展也應該有它的階段,壹個由低到高的階段,壹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有些階段和過程是不能跳過的,就像有些人想全盤否定我國兒童文學的教育性壹樣。在壹個擁有4億兒童的大國,四分之三的兒童在農村,相當壹部分兒童無法充分保障自己的溫飽權和義務教育權,以娛樂排斥教育可能是壹種非常不負責任和危險的行為。兒童文學應該是兒童心靈的樂園,但兒童文學不應該只是有閑有財的兒童的消遣,也不應該成為作者和出版商追逐名利的速成工具。可以認為兒童文學具有多種屬性,但不能以此來否定兒童文學的教育屬性。當然,這裏對“教育”這個詞的理解應該是多元化的,廣義的。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兒童大國,自然也是兒童教育大國,但不是兒童文學大國。原因有四:壹是兒童文學在兒童健全成長過程中的文學價值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重視,兒童文學的社會觀念還比較落後;第二,兒童文學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兒童教育的有效輔助手段,對兒童文學對於兒童成長的價值理解過於狹隘。然而,兩者都沒有從本質上賦予兒童文學獨立的文學地位。兒童觀和文學觀都決定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特殊命運。三是兒童文學學科建設嚴重滯後,沒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具有現代特色的兒童文學學科體系。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仍然薄弱,發展兒童文學批評的學術環境不盡如人意。第四,兒童文學獨立發展的條件尚不成熟。兒童文學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作家群仍處於不穩定的發展時期。有人用“三多壹少”來形容我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的現狀: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經得起讀者和時間檢驗的精品少之又少。質與量的嚴重失衡導致目前閱讀的作品很多,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很少,知名作家的作品日益減少,這與近4億兒童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不相稱。這些非常有限的作家作品,有多少是給近3億農村孩子看的?能走向世界的作品少之又少。不僅如此,兒童文學的作家還在分化,兒童文學的讀者也在流失。影視文化和網絡文化對少兒讀者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加上入世後的經濟環境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原創作品出版困難,新作家舉步維艱,而國外玄幻作品大行其道。或許,這些恰恰說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都遠遠不夠,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誌於兒童文學的人需要繼續努力,更多的兒童文學愛好者和先烈需要為之吶喊和默默奉獻。

中國兒童文學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走過了壹條“光榮的荊棘路”(用安徒生的話說)。每壹個兒童作家都是照亮這條荊棘路的壹盞不起眼的“小桔燈”,但合在壹起,許多小桔燈就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精神之火”,預示著人類的未來和希望。回顧近百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兒童作家與時俱進,與祖國同甘苦,與人民同甘苦,與兒童同甘苦,書寫了不朽的光輝篇章,為兒童的個體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進入新世紀,兒童文學工作者感到任重道遠,時不我待。他們必須克服困難,加倍努力,與時俱進,在今天獻身於人類最燦爛最光明的朝陽事業——神聖的兒童文學!近百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時代和六個階段,即1949,分別屬於現當代兩個不同的兒童文學時代,以及晚清兒童文學活動、五四兒童文學運動、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戰爭兒童文學、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兒童文學運動、60年代至70年代的兒童文學荒蕪期、兒童文學

壹、晚清時期的兒童文學活動——萌芽階段

從1875的《兒童月刊》出版到1915的《新青年》出版,大概用了20年的時間。在兒童詩歌中,有梁啟超、黃遵憲等人倡導並親自實踐的校歌。兒童小說是梁啟超和徐念慈倡導的,由和包翻譯。在童話方面,有孫的編纂和周作人的研究。在理論上,梁啟超、許念慈、周作人和周樹人等人都曾大力倡導和倡導。發行了壹些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的報紙和期刊,具體如下:

兒童月報(1875)

蒙古學報(1897)

寓言(1901)

男孩世界(1903)

青年報(1907)

蒙古畫報(1908)

初級系列(1908)

兒童教育繪畫(1909)

童話系列(1909)

青年雜誌(1911)

中國童子軍(1914)

兒童畫報(1914)等。

二、五四兒童文學運動——自覺時期

從1915年《青年雜誌》的出版到1923年葉聖陶的童話集《稻草人》的出版,大約用了10年。主要的文學現象是魯迅、周作人、胡適、趙、郭沫若等對兒童文學的倡導。茅盾、鄭振鐸、葉聖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學研究會”成員發起了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運動”。創建的重要報紙或兒童文學園地如下:

兒童世界(1921)

小說月報兒童文學(1921)

兒童(1922)

兒童文學(1923)

早報副刊兒童世界(1923)

重要工作如下:

葉聖陶的稻草人(童話)

冰心的《致青年讀者》(散文)

葡萄仙子(音樂劇)

理論工作如下:

周作人:兒童文學(1920)和兒童讀物(1923)。

胡適:國語運動與文學(1921)

顏:兒童文學概論(1920)

郭沫若:兒童文學芻議(1922)

魏守勇周:兒童文學概論(1924)

淩冰:兒科導論(1924)等。

三,戰爭兒童文學——發展的第壹階段

從《先驅報》發表《兒童* * *生產性組織運動決議》的1923到《雨來了小英雄》的1948,大約用了25年的時間。主要作家有:葉聖陶、張天翼、陳伯吹、何易、鐘秋、蘇素、金庸、郭沫若、沈從文、巴金、老舍、冰心、豐子愷、蒲豐、郭峰、陶行知、嚴文井、高士奇、董春才、茅盾、華冠、華山、張樂平、黃谷六。

重要工作如下:

愛麗絲中國遊記(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兒童親衛隊(1929)

古代英雄石像(1931)

愛麗絲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君兒傳(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孩子(1939)

南南和胡子大叔(1941)

木偶戲(1945)

雞毛信(1945)

紅臉殼(1946)

三毛的流浪故事(1947)

蝦球傳(1947)

蝴蝶的傳說(1948)

小傑雨(1948)

主要理論工作如下:

楚東曉:中國兒童歌曲研究(1927)

茅盾:關於兒童文學(1935)

鄭振鐸:中國兒童圖書分析(1936)。

徐行知:論抗戰時期的兒童戲劇(1938)

陳伯吹:兒童文學的編輯和供應(1947)。

趙:童話評論(1924),童話隨筆(1927)。

張晟昱:兒童文學研究(1928)

周作人:論兒童文學(1932)

陳伯吹:兒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童書研究(1933),

鐘秋,金金,何壹:兒童圖書研究(1948)等。

第四,新兒童文學運動——發展的第二階段

從1949年召開第壹次全國作家藝術家代表大會到1966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停止出版,大約用了17年。文革前又稱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張天翼、高士奇、秦兆陽、閆文靜、袁鷹、陳伯吹、何易、葛、靳瑾、、任大林、徐光耀、劉若敏、柯巖、任溶溶、孫幼軍、鮑蕾、洪雲濤、劉厚明、童恩正、路克等。

重要工作如下:

萬裏燕子的飛行(1950)

我們的母土(1951)

揭露小人國的秘密(1951)

羅的故事(1952)

我和小容(1953)

海邊的孩子(1954)

金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戰士”的故事(1956)

神筆好馬(1956)

寶葫蘆的秘密(1957)

“下壹個開航港口”(1957)

豬和豬吃西瓜(1958)

青梅竹馬(1958)

小溪之歌(1959)

小桔燈(1960)

小蝌蚪找媽媽(1960)

小布頭歷險記(1961)

齊飛大雁(1962)

私人張嘎(1962)等。

重要的理論著作如下:

陳伯吹:論兒童文學(1957)

蔣豐:中國兒童文學演講(1959)

何毅:論兒童文學(1960)

茅盾:60年兒童文學漫談(1961)

1921-1937兒童文學作品選,1911-1960兒童文學論文目錄索引,1913-660。

五、兒童文學的荒蕪期——發展的第三階段

從上海、北京兩家少兒出版社的關閉,到1977年北京、上海兒童文學、青年文學的恢復,大約用了10年,也就是文革的十年。重要的作家包括李心田、浩然、徐瑩、楊曉和高士奇。

重要工作如下:

閃閃的紅星(1972)

幼苗集,向陽園的故事,紅雨,人生三月(均為1973)等。

重要的文學理論如下:

林錦然:把握時代脈搏(1973)

姚慶信:刻意再創造,快樂新收獲(1974)

謝佐、典烈:《歌頌小英雄,抒發大主題》(1975)等。

六、新時期兒童文學——四個發展階段

1977至今已有25年左右,再版了壹批兒童文學出版物。重要作家有:、葛、、鄭、葉永烈、、金波、範發家、高洪波、、、、任溶溶、尹世林、張秋生、薛顯榮、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吳然、陳丹燕、黃蓓佳、金。

重要工作如下:

肖柏楊想接手(1977)

魔法之窗(1978)

珊瑚島上的死光(1978)

飛向人馬座(1979)

樹林裏的鳥(1979)

小靈通未來漫遊(1979)

在雲海中漫步(1980)

三個和尚(1981)

小狗屋(1981)

宋慶齡和孩子(1982)

黑貓警長(1982)

駱駝尋寶(1982)

上帝之翼(1984)

第七只獵狗(1985)

千鳥谷軌跡(1985)

中國女孩(1985)

百個中華兒女的夢想(1989)

第三兵團(1991)

青春的口哨(1993)

女孩Jame (1993)

花季和雨季(1996)

草屋(1997)

鴿子樹的傳說(1998)

女兒的故事(1999)

我想成為壹個好男孩(2000)

非法智慧(2001)

壹個男孩的日記(2002)

壹個女孩的日記(2002)

冰波:笨貓全傳(2002)

唐素蘭:《閣樓精靈》(2002)等。

重要的理論著作如下:

何毅:《花小白園丁集》雜記(1979)

蔣豐:兒童文學概論(1982)

兒童文學概論(五所大學合編,1982)

胡從景:晚清兒童文學(1982)

陸冰:教育孩子的文學(1982)

魏巍: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1986)

蔣豐(主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1986)、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1991)、世界兒童文學編年史(1992)。

洪:童話故事(1986)

王全根:現代兒童文學先驅(1987),《中國現代兒童文學作品選》(1902-1949),《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選》(1949)。

唐蕊:比較兒童文學初探(1990)

陳子君(主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1991)

兒童文學詞典(四川兒童版,1991)

薛:寓言入門(1991)

金:中國童話史(1992)

吳啟南:中國童話史(1992)

張誌偉: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初稿(1993)

方衛平: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史(1993)。

孫建江: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概論(1995)。

張美妮和朝陽(編輯。):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壹家(1996)。

吳啟南:轉型中的兒童文學史(1997)

朱子強:兒童文學的精髓(1997)

蔣豐和韓進:中國兒童文學史(1998)

彭懿:世界奇幻兒童文學指南(1998)

韓進:中國兒童文學的起源(1999)

範發佳:追求兒童文學的永恒(2000)

朱子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2000)

梅等.五人談中國兒童文學(2001).

哈斯巴拉赫等《蒙古兒童文學導論》(2002年)

舒培德:守望與期待——舒培德兒童文學隨筆(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