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內容是任務的對象,是設計任務的支撐。如何把握教材內容,直接關系到任務完成的質量。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真正理解編寫教材的意圖,優化教材,激活教材,才能設計出可操作、有效的任務。筆者認為,把握教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屏蔽語言信息。眾所周知,並不是所有出現在課文中的內容都是這節課的重點,也不是壹節課的所有新知識都要設計有操作性的任務。教師要懂得從課本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選擇適合設計任務的對象。
第二,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是壹堂課成功的關鍵。任務設計是為重點難點服務的,設計要緊緊圍繞重點。
第三,根據語言材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任務形式。通常有兩種類型的任務:口頭任務和書面任務。口頭交流任務包括留言、廣播、詩歌、短劇、新聞發布、采訪、調查、電話、天氣預報、影視介紹、旅遊指南、菜單等。書面任務包括調查報告、信函、筆記、地圖、名片、通知等。
第二,抓學生。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和主體,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語言、行為和思維反應是衡量任務是否有效的重要標誌。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多是因為喜歡做某件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設計有利於學生完成的任務,讓學生邊玩邊學,獲取知識、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信息。
首先要考慮學生所選語言材料的難度。對於難度較大的內容,在設計任務時要更多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
其次,要考慮設計的任務形式是否有趣,是否能被學生接受,是否存在操作上的障礙,是否有助於學生運用英語。
再次,要考慮任務執行中是否會出現形式誇張、材料新穎、畫面不清晰等影響學生註意力集中、操作流暢的因素。
最後,要考慮任務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和教師對其語言運用的觀察。值得註意的是,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不能壹味迎合學生的興趣,更不能只是為了取悅學生,活躍課堂氣氛而設計活動。
第三,抓任務。
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為達到特定目標的交際活動過程。這裏的目標是指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自然地運用所學語言,在用所學語言做事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和使用英語來完成學習任務,並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發展和提高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