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論詩歌的真誠風格

論詩歌的真誠風格

1.名詞解釋:成齋體以楊萬裏命名。楊萬裏號成宅,故稱成宅式。他的詩歌學習江西詩派,最終擺脫了前人的束縛,自成壹派,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誠齋體的風格活潑、自然、幽默。形成誠齋體的因素之壹是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最大程度地投射到客觀事物上。第二個因素是楊萬裏的詩歌想象力奇特,但他不用奇奇怪怪的詞語,而是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流暢的構圖,接近口語。

擴展數據

誠齋體代表作品

第壹,蕭敬慈寺派林子芳。

是西湖六月的景色,和其他季節真的不壹樣。

荷葉在第二天是不會變綠的,荷花在陽光下顯得特別鮮紅。

白話翻譯

六月的西湖景色與其他季節不同:密密麻麻的荷葉層層展開,與藍天相連,壹望無際的綠色;婀娜多姿的荷花盛開了,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和紅色。

第二,小水池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白話翻譯

春天因為承受不了細細的水流而寂靜,樹蔭因為愛晴天和風的柔軟而映出水面。

嬌嫩的小荷葉剛露出水面的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早早地站在上面。

搜狗百科-誠齋體

2.楊萬裏的詩人說《翟成題》這首詩寫的是山梅的性格。首先,他善於發現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沒有註意和描述的有趣和審美的場景。比如“莫言下山無難事,只賺行人歡心。我在進入混沌山圈,壹山釋壹山。”(《路過宋元晨烹漆鋪六曲》之五)“柳條拂過銀池百尺,莫才淡黃。未必是柳條能蘸水,水裏的柳影引他成長。”詩中寫的這兩種情況(劉欣)在以前的詩中很少見到,而楊萬裏特別關註這種情況,讀起來很有趣,也挺新鮮。第二,語言上不需要使用代碼,避免低俗,簡單自然,雅俗共賞。楊萬裏的詩,既有“馬虎”、“手忙腳亂”等通俗詞匯,又有優雅莊重的句子,閱讀起來基本沒有語言障礙。這與黃庭堅及其江西詩派喜歡用典的風格完全不同。第三,風格幽默。在這壹點上,楊萬裏與蘇軾、黃庭堅相似。所以有人說,無聊不是真誠的詩。比如《插秧之歌》是用對話體寫的,把農民比作軍人,讓人發笑。

誠齋體的出現給宋代詩壇吹來了壹股新風,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楊承齋的詩有哪些?1.代表作:黎明見林子芳在凈慈寺,小池,新城徐工店,初夏睡午覺,劉欣,安仁泛舟。

二、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 10 10月29日-1206 6月15),本名廷秀,人稱誠齋。姜楊眠,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唐球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遊、尤茂、範成大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為自己題寫“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葛直學士,封為廬陵縣開國侯,死後贈為光祿大夫,謚號節度。

楊萬裏壹生寫了兩萬多首詩,流傳下來的只有4200首,被譽為壹代詩人。楊萬裏的詩大多描寫自然風光,是七言絕句。也有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情懷的作品,營造了語言樸實、清新幽默的“真摯風格”。

三、詩歌欣賞:

1,蕭敬慈寺寄林子芳。

是西湖六月的景色,和其他季節真的不壹樣。

荷葉在第二天是不會變綠的,荷花在陽光下顯得特別鮮紅。

2.小池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3.入住新市徐工店

籬笆稀疏,壹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飄落,但尚未形成樹蔭。

孩子飛快地跑去抓那只黃色的蝴蝶,但是蝴蝶突然飛進了菜園,再也找不到了。

4.關於荷葉的詩《小池》

楊萬裏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白話翻譯

春天沈默是因為承受不了細細的水流,樹蔭反射水面是因為喜歡晴天柔和的景色。

小荷葉剛露出水面,就有壹只小蜻蜓站在上面。

小池是宋代詩人楊萬裏寫的壹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力和擬人化的手法,詳細描寫了小池周圍自然景物的特點和變化。第壹句說的是池塘和流水相連。池塘上有壹片綠蔭。第三句說小何帶著小池塘出水。蜻蜓有感情,來和小何在壹起。表現了詩人對自然風光的熱愛。

擴展數據:

作品欣賞

這首詩小巧玲瓏,就像壹幅五彩繽紛的花鳥蟲魚水墨畫。圖中的池、泉、溪、蓮、蜻蜓,都很小,卻精致而富有生機。

第壹句,緊扣題目,是壹個小池子的源頭,壹股涓涓的泉水。泉水無聲無息地從洞裏流了出來,當然很小。流動的泉水形成涓涓細流,更小。這是很平常的事,但作者憑空加了壹個“可憐”字,說顏泉好像很珍惜這壹點,舍不得多流。於是這首詩立刻飛了起來,變得深情、有趣、充滿人性。

第二句,把樹蔭寫在陽光柔和的景色裏,遮住了水。這也是壹件很平常的事,但詩人加了“愛”字,似乎是用她的樹蔭遮住了池塘,防止水蒸發幹涸,從而把無情變成了有情。而且詩采取的是影子的形式,重點是水面上柔軟的樹枝,非常空靈。

三四句話縮小重點,寫池裏壹朵小荷花,上面壹只蜻蜓。小荷剛剛把她含苞待放的葉尖露出水面,顯示出勃勃的生機,可是這個葉尖上早就有壹只小蜻蜓站在上面,似乎先到了那裏,享受著春光。蕭何和蜻蜓,壹個“才藝秀”,壹個“早起的存在”,用新奇的眼光看待周圍的壹切,捕捉轉瞬即逝的風景。

詩人因物而興,用敏捷靈巧的方法描繪充滿情趣的具體場景,把自然界中極其平凡的小事寫成壹個整體,和諧、活潑自然、生動、幽默、通俗。而這首詩寫得像壹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荷花、池塘、鮮艷的色彩、明媚的陽光、深綠色的樹蔭、綠色的荷花、新鮮的蜻蜓、清泉。畫面動感十足:飛舞的蜻蜓,影影綽綽的池水,充滿詩情畫意。

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1206),名挺秀,翟成人。吉水(今江西)人。政治上,他主張抗金,他敢說老實話。寧宗氏因其背信棄義而辭官退隱,最終悲憤而死,給他追悼壹節。與陸遊、範成大、尤茂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

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致力於晚唐詩人。50歲以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拋棄了各種流派,向前輩們學習,向自然學習,形成了獨特的“誠體”。詩歌歌頌自然風光,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即興而作,有新意,語言通俗明了,詼諧幽默,風格清新。

百度百科——《小池》

5.南宋吉安著名詩人楊萬裏開創了“誠齋體”。“什麽是成宅風格?楊萬裏(1124-1206),本名庭秀,名誠齋野客,冀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楊萬裏自幼家境貧寒,但非常好學。紹興二十四年(1154),28歲時考中進士。

歷任贛州刺史、永州零陵丞。後來認識了住在永州的張軍。

張軍給了他殷切的鼓勵,這對他的未來影響很大。從此,楊萬裏終身為師。之所以取“誠齋”之名,也是因為張軍曾經鼓勵學習“赤誠之心”。

當宋孝宗即位後,張浚得以再次使用它。入相後,他推薦翟成為臨安樓教授。大道六年(1170),楊萬裏出現在策中,受到了政事余和宰相的高度重視。他被推薦為郭子博士,並開始成為壹名京官。

後移太常博士,升為太常丞,任禮部右侍郎,後為少年監。惜春元年(1174),楊萬裏奉命知漳州,不久改常州。

這首詩是荊集和集。惜春六年(1179),受命在廣東常平養茶鹽,在廣東養部分監獄。

惜春九年(1182),編詩《遠離大海》。惜春十壹年(1184),任杭州吏部尚書。

第二年,我被提升為醫生。十四年,夏旱,上書大臣,移監,觸怒孝宗。被貶雲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編詩為《朝天集》、《江西道院集》。

惜春十六年,稱秘書監,編《江東集》詩。嘉泰三年(1203),入墨寶館學士,賜衣。

凱西二年(1206),在墨寶館升學士,同年逝世,享年80歲。楊萬裏壹生寫了兩萬多首詩,至今仍有四千二百多首。

與陸遊、範成大等人齊名,被後人稱為“南宋四傑”。他的詩歌創作是從研究“江西詩派”開始的,他能夠跨越“江西詩派”的領域,發展到壹個新的空間,找到壹條新的道路,自成壹家。

他的詩歌語言樸實自然,沒有典故,抒情對象清新活潑。當時人們把他這種獨特的風格稱為“楊承齋式”。“誠齋體”在中國詩歌史上產生了壹定的影響,豐富了後世的詩歌創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