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文學史上的“風”和“騷”分別是什麽意思?

中國文學史上的“風”和“騷”分別是什麽意思?

中國文學史上的“風”和“騷”,分別指《詩經》和《楚辭》。

騷,與《詩經·國風》和《李俶騷》齊名。他們都被認為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源頭。它對後來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代壹般用來指文學,在文壇上做領袖或在某方面領先的叫帶路。

1.國風是詩經的壹部分。總的來說,就是周初到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華夏民族的民間詩歌。民族風格是《詩經》的精髓,是中國民族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民族風格的周代民歌以豐富多彩的畫面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表達了他們在受剝削受壓迫的情況下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他們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泉。

2.《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寫的壹首詩,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這首詩以詩人自述的人生經歷、經歷和心路歷程為中心。

前半部分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了他改革政治的願望和即使在災難時刻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決不向惡勢力妥協的意誌。後半部分反映了詩人在天庭遊蕩,追求理想的實現,失敗後欲死的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了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了華麗的文采和瑰麗的結構,表現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主要註釋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的《楚辭註》和清代戴震的《屈原註》。

擴展數據:

風騷的本義與放蕩輕浮無關。它的原意是《詩經》和《楚辭》的結合。因為《詩經》中有“國風”,而《楚辭》中最著名的篇章是《離騷》,是《詩經》和《楚辭》的精華,古人取國風之“風”,將《離騷》中的“騷”字與“騷”字合成。

在古代,風騷的人的形象是指所描述的人富有非凡。如北宋孫光憲《北夢》中記載:“薩滿關修,李中也是人,除風騷外,擅文。”這句話中的“風騷”是指文采。毛澤東《秦·袁春·薛》詩雲:“秦煌漢武,略失文采;唐宗宋祖,略少風騷。”

註意,毛澤東把“文采”和“風騷”相提並論,說明兩者意思基本相當。後來“風騷”這個詞就發展成了相貌英俊的意思。比如《紅樓夢》第三回說“身材苗條,體格風騷”。後來,風騷演變成了今天最熟悉的“輕浮放蕩”的意思。

雖然,在中國的古代文史中,人們都知道風騷在古代並不是壹個不好的詞,但是約定俗成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所以,既然大多數人都習慣了它的貶義用法,就沒有人願意去贊美別人的驚喜和魅力。

此外,值得壹提的還有類似“風騷”命運的“浪漫”二字。

百度百科-騷(中文詞)

百度百科-國風(詩經作品)

百度百科-離騷(屈原的詩)

人民網-文史> & gt生活史> & gt“騷”與放蕩輕浮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