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美麗古詩賞析:楚河懷古

美麗古詩賞析:楚河懷古

原文

寒光照耀著漸濃的露珠,夕陽西下,越過南方的群山。

洞庭湖岸邊的樹木和猴子相互呼應,有人在用蘭花木船移動。

沼澤隨著月亮而膨脹,而激流隨著山脈的意誌而彎曲。

消失的雲後離我而去,整夜帶著秋天的憂傷。

翻譯

露水凝結著寒光,夕陽墜入初山。

洞庭湖畔樹上猿啼,人坐船上。

壹輪明月升起在寬闊的湖面上,蒼山夾著奔騰的泉水。

看不見雲神,壹夜悲秋。

欣賞1

《楚河三記》是唐代詩人馬岱的壹組詩。

這三首詩描寫了洞庭湖的美景,表達了詩人被貶謫到遠方時的苦悶和悲傷。其中,第壹種最為著名。這首詩借景抒情,言簡意賅,感情用事細致隱晦,風格淒美。

欣賞II

唐玄宗初年,原太原幕府秘書馬岱因直言不諱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太尉。我從北到南,漫遊洞庭湖、湘江,觸摸風景,贊嘆前人,感悟人生經歷,寫下了《楚江懷古》三章。這是第壹個。

摯友余碧雲在《詩境界略》中說:“唐五律,雍容華貴,此詩婉約婉約,似仙子獨乘荷葉輕舟,淩波下行。”他用“清麗婉約”二字稱贊這首詩的藝術風格,真是別具壹格。

秋風漸遠的黃昏,河上晚生霧,初山夕陽西下。露珠迷茫,寒意侵人。這種淒涼蕭瑟的秋暮景象,深刻地揭示了詩人悲涼孤獨的情懷。那時,我聽見洞庭湖邊樹上猿猴的叫聲,看著木蘭船在河上漂流。“Xi秋風,樹葉下洞庭波”(《楚辭·九歌·湘夫人》),“舟容而不進,溺於回水而滯”(《佘江》),詩人遊於湘江,惜風景,屈原的歌聲仿佛在撥動他的心弦。“洞庭湖岸,樹與猴相呼應,蘭木舟有人動”是晚唐的名句,壹是關於聽覺,二是關於視覺;寫點東西,寫自己;上壹句有動靜,下壹句無聲。詩人的傷秋之情和對遙遠未來的憧憬,沒有直接交代,卻觸到了壹幅淡色的畫,清澈婉約,讓人深思,得之。黃昏已過,夜幕降臨,壹輪明月從浩瀚的洞庭湖升起,洶湧的水流在深山之間汩汩而下。“水漲月闊,激流勇進”這句話描繪了壹個相對廣闊的場景,但它的情感和筆墨仍然是微妙和優雅的。張九齡的《月兒,長滿了如今過海,天涯* *此時》(《望月思壹遠》)、李白的《夢繞城月,飛向故國樓》(《太原初秋》)和杜甫的《星宿自空地俯,河風過曠野》(《壹夜異國》)都是所謂的“高華強”。但馬岱的對聯風格明顯不同。這幅對聯是由傳承發展而來,是壹幅山川分開的山水。但“壹切景物詞都是感傷詞”(田同誌《西浦詞說》)、《沼地隨月腫闊》則空闊幽靜,曲中反映詩人遠方的寂寞;“激流勇進”的迷茫與困惑,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困惑與仿徨。夜已深,詩人尚未歸來,俯仰於天地之間,漂浮於項伯之上。他不禁想起了古代的楚國傳說和屈原《九歌》中的“雲中之王”。“屈曲魂朦朧,江山之思寂寥”(《楚江懷古》第三部),雲神可無故見,屈子難求,詩人自然感慨萬千。“而消逝的雲後離我而去,悲秋壹整夜”在題目中指出了“鄉愁”,以“京西”和“悲秋”開篇呼應時間和季節、氣候,使全詩在變化的復雜中呈現出壹種和諧完整的美,令人回味無窮。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飄逸婉約的風格在內容上是由細膩的感情所決定的,而在藝術表現上,則是飄逸而不充實,深沈而不粗放,用詞淺遠而不濃妝,含蓄含蓄而不直白。馬岱的《楚江懷古》可以說是晚唐詩壇上壹朵別具芬芳色彩的茉莉花。

欣賞3

在唐玄宗早年,詩人是太原幕府的秘書。被貶為龍羊衛,從江北來到江南,走在洞庭湖邊,觸景生情,敬仰先賢,感傷人生,寫下了《楚江懷古》五章三節。這是第壹首歌。

第壹首歌雖以《鄉愁》為題,卻充滿了洞庭風光。詩人到了晚秋的楚江上,也就是晚唐,不禁“思古情緣”,為自己的不幸感到悲哀。第壹聯先點黃昏;對聯第壹句跟著“黃昏”二字,下壹句指出人。頸聯既寫山水上的夜景,“夾”字依舊簡潔;結尾對聯寫了“鄉愁”的主題,以最後兩首開始,以悲傷結束。

全詩風格清麗婉約,感情細膩纏綿。李評價:“藝術上,優而不實,深而不廣,言淺而深遠而不濃妝,含蓄含蓄而不直白。”

欣賞4

唐代詩人李白寫詩不拘壹格。不管他喜不高興,只要有酒,詩如泉湧。

其他詩人則相反,基本上詩歌來源於悲傷,愛情來源於孤獨。馬岱被貶龍羊衛,被冤枉、孤獨、悲傷等各種不幸的情緒纏繞著他。他來到洞庭湖,想起了被貶的祖先屈原。壹邊擦眼淚,壹邊發泄怨氣,得到了壹首《楚江懷古》。妳想想,如果每個人的壹生都更多的是在運氣中度過的,世界上還有真正的文學和真正的詩人嗎?應該有,像李白,但只剩下李白了。全詩情感細膩,風格優美,像壹個淡妝淡泊憂郁的美女。木蘭周輕懷屈子,蒼山緬甸楚辭兩岸。洞庭月夜,猿啼龍澤獨哀秋。

欣賞5

唐玄宗初年,詩人因直言不諱而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縣令。從江北到江南,在湘江和洞庭湖遊蕩,感景所觸,思古傷今,寫了三首歌,《楚江思古》,這是其中的第壹首。

"寒光照耀著漸濃的露珠,夕陽西下,越過南方的群山."深秋黃昏,露水凝結著寒光,淡淡的夕陽已經落在了楚的山丘上。

"洞庭湖岸邊的樹木與猴子相呼應,那裏有人在用蘭木船移動."洞庭湖邊,猿猴在樹上啼哭,人坐在木蘭船上,隨波逐流。

“水窪隨月闊,激流隨山彎。“在遼闊的湖面上,壹輪明月在冉冉升起,無邊的青山夾在喧鬧洶湧的河流之間。

"消失的雲後離我而去,整夜悲涼著秋天."看不到雲神,卻徹夜難眠。在蕭瑟的秋風中,我感到無盡的蒼涼。

詩中描寫深秋黃昏,詩人在洞庭泛舟,見夕陽西下,水闊山青,又聽得猿在樹上歌唱,河水潺潺,不禁勾起了他對屈原的懷念(“雲中君”是屈原《九歌》的歌名),因“而逝的雲後離我而去”而被稱為“與秋同悲壹夜”。向屈原致敬,敬仰先賢,其實是在表達無能之情,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悲涼之情。全詩借景抒情,語言凝練,感情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