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印象派是什麽意思?

印象派是什麽意思?

印象主義(Le Impressionisme)在西方藝術史上,印象主義壹詞有兩層含義:壹是指起源於法國的印象主義流派;另壹方面是指印象派藝術思潮,包括技術革新,其影響廣泛,具有世界性意義。

印象主義從19以創新的姿態來到六七十年代的法國畫壇,其鋒芒是為了反對過時的古典畫派,沈迷於中世紀的騎士文學,陷入人為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學派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的營養,在19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發下,註重繪畫中外界光線的研究和表現。

英語:印象主義

法語:印象主義

西班牙語:Impresionismo

壹.藝術領域

概念

印象派繪畫的共同特點是筆法明顯而不加修飾,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註重光影的變化,時間的印象,以生活中平凡的事物為描寫對象。

背景

在西方繪畫的發展過程中,畫家總是將當時的科學成果引入藝術創作。隨著光學和色彩學的研究成果問世,查爾斯·亨利後來將光和色彩直接與美學結合起來,運用到藝術法則中,深深影響和啟發了追求創新的畫家們。他們試圖描述純粹的“外部光線”和分析新的色彩關系,並將自然科學的規律與他們的藝術觀點結合起來進行創作。他們認為,自然界的壹切物體都被光照亮,它們的影像顯現出來;而壹切都是不同顏色的組合,陽光是由七種原色組成的。沒有光和顏色,就沒有世界。

他們還認為畫家應該主要從光和色的角度來理解世界。既然光和色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也是畫家認識世界的中心,那麽畫家的任務就是如何表現光和色的效果。“光”是“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壹個具體的物體和事件,都只是傳遞光和色的媒介,其本身的意義是次要的!這種藝術觀念成為他們的主導意識形態,從而支配著他們的創作活動。

因為他們把“光”和“色”作為畫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把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覺階段,停留在“瞬間”的印象上,導致他們在創作中著力描寫事物的瞬間印象,表現感覺的現象,從而否定了事物的本質和內容。在他們看來,世界上的壹切在陽光下都是平等的。雷諾阿曾說:“在自然界中,沒有貧窮和卑鄙之分。在陽光下,破舊的茅屋可以看作和宮殿壹樣,高貴的皇帝和貧窮的乞丐是平等的。”

這種藝術觀念導致他們在創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繪“光”。只強調藝術的形式,而忽視甚至否定藝術的內容。正如支持印象派的左拉所說,“繪畫給人的是感覺,而不是思想。”所以我們在印象派畫作中看到的是陽光色塊的組合,充滿了空氣。總的來說,印象派創作只強調感覺,忽略了思想的本質,用瞬間現象代替;用練習代替創造;主題的替代材料;用偶然代替必然;用小調代替大調。

既然是基於感覺,那就壹定是主觀的,所以印象主義描寫的是主客觀的東西。這標誌著與傳統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方法和藝術效果的決裂。因此,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不可否認,印象派畫家在太陽光探索和色彩分析方面有了重要發現,在光和色的表現上豐富了繪畫技巧。他們主張走出畫室,面對自然寫生,用快捷的方法抓住瞬間的印象,使畫面有壹種不同尋常的清新生動的感覺,揭示自然豐富燦爛的景象,這是對藝術創作的壹大貢獻。他們的藝術屬於現實主義範疇,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在藝術中的體現,他們的藝術創作具有創新和進步意義。

創造性特征

印象主義強調人對外界物體光影的感受和印象,反對創作技法上的因循守舊,提倡藝術創新。

在繪畫技巧方面,印象主義對光與色進行了探討,研究了用外界光線描繪物體的方法,認識到顏色的變化是由色光引起的:顏色隨觀察位置、光線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變化。

印象主義側重於描繪大自然的突發景象,使瞬間永恒,並將這壹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印象派畫家觀察並直接感受到了表現色彩變化的微妙畫風,對後來的現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早期印象派追求對光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搬到室外,在室外作畫,所以也叫向外光派。

印象主義擺脫了以往藝術形式對歷史和宗教的依賴,藝術家們大膽拋棄了傳統的創作觀念和公式。藝術家將關註點轉移到純粹的視覺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變得不重要,這與表現主義表達內心感受,忽視所描繪對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藝術成就

印象派

代表性畫家

克洛德·莫內

愛杜爾·馬奈

埃德加·德加

奧古斯特·雷諾阿

卡米耶·畢沙羅

瑪麗·卡薩特

阿爾弗雷德·沙克斯利

古斯塔夫·卡尤貝爾

代表作品

印象日出,睡蓮系列,紅帆船,咖啡店演唱會,煎餅磨球等等。

影響

印象主義繪畫作為壹種藝術思潮,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推動了以後藝術技法的革新和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都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它促進了後印象派的出現。

克洛德·莫內(1840 165438+10月14-0926 65438+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的領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壹。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壹,印象主義的大部分理論和實踐都被他普及了。莫奈擅長光影的實驗和表現手法。

愛德華·馬奈(?杜爾·馬奈(1832.01.23-1883.04 . 30)是19世紀印象派的創始人之壹,出生於法國巴黎。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畫展,但他很有創新精神。

卡米耶·畢沙羅(1830七月10-1903 10十月13),法國印象派畫家,出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托馬斯,1903出生於巴黎。去世前壹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三年後,“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他的展覽目錄上恭敬地署名“保羅·塞尚”。

第二,音樂領域

摘要

在音樂方面,德彪西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印象派畫家。德彪西的音樂從第壹部作品到最後壹部作品都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只有大約在1892 ~ 1903年完成的音樂以及後來的壹些與這壹時期音樂風格相似的作品,才可以說具有壹般意義上的印象主義。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歌劇《佩利亞斯和梅利桑德》(首演於1902)、交響詩《雲》(其中壹首寫於1899)和鋼琴曲《帆》(見兩首前奏曲[竇])。其他被認為是印象派的作曲家還有毛裏斯·拉韋爾、弗雷德裏克·戴留斯、奧托裏諾·雷斯庇基、凱羅爾·西曼諾夫斯基和查爾斯·格裏菲斯。

音樂中的印象主義,往往被認為是壹種細膩、脆弱、消極、雜亂的音樂,情感曖昧。印象派音樂的特點,更確切地說,是拘謹、克制和冷靜,是作曲家把純音想象成壹種美麗而神秘的目的本身而形成的多彩效果。印象主義被認為是壹場擺脫浪漫主義過度放縱的運動,但在壹些也被稱為表現主義先驅的作曲家身上可以找到它的很多特點(比如李斯特、瓦格納、斯克裏亞賓[〔300:亞歷山大·斯克裏亞!bin〔])去找根本原因。

印象派音樂是19世紀法國流行的壹種音樂風格,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派繪畫”的影響。[5]這些音樂並不描述真實事件,而是以色彩、運動和暗示為基礎,這其實是印象派藝術的* * *標誌,印象派多為法國人。他們認為純粹的藝術想象比描述真實事件有更深刻的作用。印象派音樂的代表是德彪西和拉威爾。印象派音樂有壹種完全抽象的超驗色彩,這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始。

創造性特征

音樂主要不是描寫對象,但有些音樂作品確實是根據情況寫的。這些音樂被稱為標題音樂。印象派音樂作品幾乎都是標題音樂。這意味著這些作品將側重於風景、詩歌或圖像,如德彪西的《海與春》。就像印象派繪畫壹樣,它傾向於描繪物體的光線和顏色,而不是其清晰的輪廓。這樣的作品給人壹種夢幻、印象或暗示。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最重要的技法之壹就是全音階的運用,這在德彪西的作品《航海》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另外,印象派作曲家很少寫長旋律,更喜歡短小精致的樂句來營造氣氛。而德彪西會用,比如希臘和亞洲特色的音階,比如中國古代五聲音階的使用。即使使用與其他作曲家相同的調式,德彪西也能創作出新穎的和弦。著名音樂評論家卡米爾·莫克利寫道:

“印象派繪畫中光線的運用就像音樂中主題的交響延伸。克勞德·莫奈筆下的風景,其實是光波的交響樂。德彪西先生的音樂不是基於壹系列的主題,而是根植於聲音本身的相對價值,這壹點和那些繪畫類似。這是由無聲的補丁組成的印象主義。”

藝術成就

代表性人物

德彪西和拉威爾被公認為兩位印象派作曲家。此外,法雅、西曼諾夫斯基、保羅·杜卡斯、意大利的奧托裏諾·雷斯皮基和英國的沃恩·威廉斯也是這壹音樂流派的傑出代表。

代表作品

珀利阿斯和梅利桑德,牧神的下午,春天,大海,意象,庫普蘭之墓

影響

印象主義盛行時期和德彪西去世後1918年,大量作曲家運用印象主義技法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其中壹些甚至被稱為“後印象派”,包括達律斯·米約、莉莉·布朗熱和普契尼。

印象主義雖然流行時間不長,很快被更激進、更多樣的現代音樂所取代,但卻在音樂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值得壹提的是,調性的重要性在印象派音樂中被淡化了。雖然這些音樂作品仍然是調性的,但它們的“非功能性和弦”為後來以勛伯格等人為代表的無調性音樂鋪平了道路。後來,20世紀的幾個音樂流派,如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序列音樂等,都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印象派音樂的影響。

第三,文學領域

摘要

文學中的印象主義壹般是壹種高度個性化的寫作手法,體現了作家的個人氣質。有些作家的作品因為感染力強,在繪畫上可以和印象派相提並論。他們是托馬斯·曼恩、赫曼·黑塞、弗·馬多克斯·福特和伊夫林·沃。

文學史家認為,印象主義是在19的70年代之後進入文學的。但印象主義在文學中如何表現,哪些作家和詩人屬於印象主義,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西歐的壹些作家在19年末和20世紀初確實有壹種類似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創作方法,即致力於捕捉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和印象。由於文學創作的特殊性,文學中的印象派更註重這種瞬間的感覺體驗如何轉化為情感狀態。就像繪畫和音樂中的印象派壹樣,他們也反對對所描述的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邏輯或理性的提煉,所以他們自己也成為了傳達外界刺激和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和象征主義文學有相似之處,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但兩者也有區別,主要是印象派反對用象征手法表達思想,傾向於描寫感情。有些詩人,通常被認為是象征主義的,其實更傾向於印象主義。例如,象征主義的領袖之壹保羅·韋蘭的詩歌《詩歌的藝術》與其說是關於象征主義,不如說是壹個印象主義宣言。

流派代表

代表性人物

法國文學史家將貢古爾兄弟視為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而被視為印象主義代表的另壹位法國詩人兼小說家皮埃爾·洛蒂,的確,他的壹些詩歌像印象主義畫家壹樣“捕捉瞬間的感覺和印象”,但並不是他的所有作品都是這樣。20世紀法國壹些作家受印象主義影響嚴重,在壹些小說中只剩下對感覺和印象的模糊追求。

在英國19年底王爾德等人的壹些作品中,印象主義傾向明顯。1912 ~ 1918倫敦的壹些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派,和印象主義壹樣,強調感官印象的描寫,但他們自稱追求“清晰硬朗”的形象。他們認為形象的模糊和曖昧是浪漫主義的殘余,於是全力攻擊。然而,理論上的差異在創作實踐中有時難以察覺。比如意象派的艾·洛厄爾、Xi·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等美國詩人的很多作品都離不開印象派詩歌。

德國文學的情況也類似,文學史家也無法確認界限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以德特勒夫·馮·利林克倫為首,包括理查德·戴默、古斯塔夫·福爾克等人,被認為是德國最明顯的印象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詩人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許多詩歌如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和阿諾·霍爾茨也有不同程度的印象主義傾向。

代表作品

阿加莎夫人,詩歌之類的。

感性批評

印象主義也指壹種文學批評,稱為印象主義批評,即感性批評。這種批評拒絕對作品進行理性、科學的分析,而是強調批評家的審美直覺。它認為最好的批評只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美的印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在什麽條件下產生的。所以印象主義批評是壹種“以詩釋詩”的模糊不清的批評,而且往往是以散文詩的形式寫出來的,所以文學批評就成了與文學創作沒有本質區別的藝術範疇,而寫這種批評的人往往是詩人或作家本人。

第四,電影領域

摘要

1920年代期間,法國電影創作者路易·德呂克聯合了阿貝爾·岡斯、哲民·德魯克等壹批才華橫溢的導演,與壹些在商業電影上有所建樹的電影導演,欲對電影公司老板出於商業原因制作的電影進行改革,以改善壹戰後衰落的法國電影..但他的努力沒有得到制作方的支持,運動在1924年迪盧克去世後失敗。有人走商業片,有人走前衛路。由於德呂克的壹些理論和創作理念與後來的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密切相關,印象派電影大多被認為是先鋒派電影的前奏或直接被歸為先鋒派電影。

他的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輪子》(1922)、德魯克的《狂熱》(1921)、德魯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

藝術成就

代表性人物

路易·德魯克,阿貝爾·岡斯,格明·德魯克,謝爾曼·德魯克,讓·愛浦斯坦,

代表作品

車輪,發燒,西班牙節,忠誠的心,美麗的尼維爾內斯河等等。

影響

印象主義沒能從經濟上拯救苦苦掙紮的法國電影,也沒有滿足先鋒派導演們的探索欲望。抽象/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在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復雜的話語洪流中登上了電影藝術的舞臺。然而在這種現代主義電影藝術的盛世之下,卻面臨著更大的危機。首先是自身藝術的生存危機;其次,法國電影業經歷了更猛烈的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壹批先鋒派電影導演開始正視自己的生存現實/法國社會的處境和整個世界的精神危機。他們的創作開始回歸現實,從形式美學轉向現實的實踐創作。於是,紀錄片成了很多先鋒派導演的出路,埃文斯/卡瓦爾康蒂將個人的先鋒派藝術審美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另壹方面,壹些先鋒派電影導演在意識形態上崇拜美國好萊塢創造的奇跡。他們堅持在先鋒電影的故事片中尋找藝術生存的支點。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實主義/自然主義顯然是受眾基礎最廣的藝術話語,成為先鋒派藝術家的不二選擇。弗代爾/維戈/雷內·克萊爾,尤其是印象派畫家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兒子讓·雷諾阿,再次開始探索電影藝術的現實主義,從先鋒電影形式/特技到對生活/自然的描寫,電影史被稱為“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顧名思義,他們再次將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的敘事範式與影像詩學聯系起來,進行了“上相”的新探索,開始了“後印象派影像”的現實主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