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曬死,百姓窮困。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登上昆侖山之巔,充分利用自己的神力,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升降,造福人民。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反派孟鵬看到了。他想偷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長生不老。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很早就逃走了。後羿又氣又心碎,他仰望夜空,大聲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追著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進了三步,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羿無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向依附他的嫦娥遙祭。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2.吳剛獲得桂冠
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是每次砍完之後,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千百年來,這棵月桂樹永遠不能被砍倒。據說這個砍樹人叫吳剛,漢朝西河人,曾經跟著仙人上了天,但是他犯了錯,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工,以示懲罰。在李白的詩中,有“欲在月中,自付寒”的記載。
3.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裏,然後派人分別送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響應起義。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喜出望外,連忙傳話,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全體將士要與民同樂,並且要把當年開戰時秘密送來的“月餅”作為時令糕點送給大臣們。此後,“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越來越多,如碟狀,也成為很好的禮品。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七夕1。牛郎織女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經常被大姑虐待,只有壹頭老牛陪伴。有壹天,老牛給他壹個計劃,要娶織女為妻。那壹天,美麗的仙女們確實在銀河中沐浴,在水中嬉戲。然後藏在蘆葦裏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搶走了織女的衣服。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服飛走了,只留下織女。在牛郎的要求下,織女同意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兩人相親相愛,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織女給牛郎生了壹兒壹女。後來老牛快死了,他告訴牛郎留著它的皮,有難時穿上求救。老牛死後,夫妻倆依依不舍地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當織女和牛郎的婚事被玉皇大帝和天王母知道後,勃然大怒,命令諸神把織女接回去。牛郎不在時,眾神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沒看到織女,趕緊穿上牛皮,帶著兩個孩子追。眼看就要追上,太後急了,扯下頭上的金釵,劃向銀河。曾經淺淺的銀河突然狂風暴雨,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隔著河含淚相視,永永遠遠,玉帝和太後也抵擋不住他們真摯的感情,允許他們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會壹次。相傳七月初七,人間喜鵲會飛上天,為銀河中的牛郎織女搭鵲橋。此外,在七夕的夜深人靜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水果架下聽到天上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端午節1。屈原醉酒死亡後,人們害怕他的屍體被吃掉。在農歷五月初五,將舉行盛大的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舟就是救屈原。人們每年端午節都吃粽子,據說也和屈原有關。起初,波羅河沿岸的人們為了祭祀屈原,就把米包成粽子扔進水裏餵魚,這樣吃飽了就不吃屈原的屍體了。
寒食節介子推割肉,國君孤註壹擲綿山
介之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臣子,出生於山西夏縣裴街村。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性情忠厚坦率,正義感極強,文武雙全,膽識過人。因為他死在介休綿山,所以晉中地區有很多人們經常贊美的故事。
切肉獻給國王
在古代,山西被稱為晉國。晉國的皇帝有壹個小妻子。他想讓她的兒子接管政權,所以他決定殺死鞏崢皇後的兒子重耳。得知消息後,重耳連夜秘密離開京城,在介之推等忠臣的庇護下避難。
他們去過很多國家,有些國家怕晉國報復,不敢收留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壹個追隨者動搖了。壹天,這個人偷了他們所有的金銀後逃跑了。
第二天,他們沒錢買菜,就去討飯,卻放不下。
設計
我不得不餓著肚子走路。快到黃昏的時候,他們走到了壹個山腳下,這個山腳下沒有前面的村子和後面的商店。他們餓得壹步也走不動了,只好采些野菜填飽肚子。但是重耳通常吃美味佳肴。這種野菜怎麽咽得下?
介之推見此情景,心想:我們在外受罪,是為了護耳,回晉稱帝。如果他餓死了,金就完了!於是他悄悄地避開人群,用刀從大腿上割下壹大塊肉,煮成肉湯給重耳吃。當重耳喜歡喝肉湯時,他聽到別人說介之推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重耳非常感動,壹再告訴介之推,他今後永遠不會忘記他,並要感謝他。
柏樹種子
重耳在外面跑了十九年,最後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當他成為皇帝時,他當時被稱為晉文公。晉文公獎勵了所有跟隨他多年的人,並根據他們的功績吃了很多苦,但他忘記了推薦。
介之推不願意看到這樣壹個只能榮辱與共,卻不能* * *富貴的忘恩負義的人,就跟著老母親進了綿山。他在山上蓋了茅草屋,砍柴,壹邊開荒壹邊耕地,過著平穩安穩的生活。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路不平則人踩,事不順則人評。人們對晉文公忘記了介之推感到非常憤怒。這也是說的,那也是說的。越來越多的人傳播它,越來越多的人說它,然後它慢慢傳到晉文公重耳的耳朵裏。重耳為了堵住大家的嘴,蒙住大家的眼睛,上諭要他親自上綿山,讓解之推他下山。
晉文公帶著隨行人員來到綿山,那裏山多林多,於是派人去叫他,但他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解之。有人對重耳說:“介之推是個孝子。妳最好讓火燒山走。如果火勢兇猛,他肯定會騎在媽媽背上出去避火。”晉文公壹聽很有道理,便下令燒山。那時候是春天,風刮得很大,火越燒越旺。壹連燒了三天三夜,卻始終沒有被解之推出山外。原來,介之推不想再見到重耳了。起初,他背著母親躲避大火,但他從許多地方都逃不出去。最後他抱著她,被燒死在壹棵大樹下。
至今,解之推寺前仍有兩棵古柏相擁。據說,這就是介之推母女被燒死的地方。兩株相互擁抱的古柏是它們的化身,人們尊稱它們為“母柏”。
第二年,晉文公帶領他的大臣們穿著便衣去遠足,以表達敬意和哀悼。走到墳前,我看到死去的老柳樹復活了,有成千上萬的綠枝,在風中起舞。晉文公看著復活的老柳樹,仿佛看到了介子推。他畢恭畢敬地走到他面前,慈愛地捏了壹根樹枝,編了壹個圈,戴在頭上。祭祀結束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把它命名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經常隨身帶著壹本血書作為紀念,鞭策自己掌權。他勤政清廉,努力把國家治理好。
從此晉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對功勛卓著、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在他去世的那天,禁止燃放煙花來紀念他。仍在使用
面粉
拌上棗泥,揉成燕子的形狀,用柳樹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個東西叫“推燕子”(也叫中介的推)。從此,寒食和清明成為全國人民的盛大節日。每當有冷食,人們都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人們只吃事先準備好的冷食,如棗糕、麥糕等。南方多是綠球和糯米糖藕。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把柳條圍成壹個圈,把柳條枝放在屋前屋後,以示懷念。
“第壹步”的由來
晉文公和重耳原本想阻止人們的流言蜚語,迷惑人們的眼睛。結果,火燒山壹被釋放,解誌推的母親和兒子就被活活燒死了。相反,他們讓壹個嶽父背著他的媳婦過河——壹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後來他想,無論如何要想個好辦法來彌補這個虧空,於是命令隨從撿幾塊燒過的木頭,回去做成木屐(鞋),穿上了,壹走就有聲音,表示不忘解推。
從此,中國對他尊敬的朋友有了“足下”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