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於公元712年,祖籍湖北襄陽。與李白相比,11年後出生的杜甫就不走運了。並不是他童年不快樂,而是自從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人到中年的杜甫越來越窮。更糟糕的是,四十多歲的杜甫遇上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改變了李唐王朝的命運,也改變了包括杜甫在內的很多人的命運。
公元755年,也就是“安史之亂”即將爆發的那壹年,杜甫離開長安十余年,回到家鄉。在他進門之前,他聽到了哭聲。原來他的小兒子餓死了!傷心之余,杜甫寫下了“從北京到豐縣,吟誦五百字”。
“詠懷”壹詞,是指詩人借助詩歌抒發情懷,寄托抱負。《從北京到奉賢》也表現了這首詩的“紀行”性質。紀行是指古人用詩歌記錄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往往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鳳縣”位於陜西省蒲城縣,“從北京到鳳縣”是指杜甫從北京到鳳縣壹路的所見所感。全詩如下:
淩渡有布衣,但老板卻背棄了他自己。許下諾言很傻,但總比偷雞摸狗好。居然成了秋天,白首大方。合棺之事早已做了,此誌常失。窮則憂李淵,嘆腸熱。取笑同學翁很兇。沒有江海之,小撒送日月。等妳生了堯舜,妳就再也忍不住了。如今,走廊和寺廟都不缺。魁火偏向太陽,物性難勝。谷瑋是蟻族,但他尋求自己的觀點。胡惟其慕鯨,欲抑渤海。為了了解生理學,我羞於壹個人做事。至今忍氣吞聲。終恥於巢而故,未能改其節。喝酒聊天很舒服,唱歌挺難過的。歲末百草盡,疾風高岡裂。天陰多事,客夜送。霜降衣破,十指不能直紮。清晨過了驪山,禦榻在山中。蚩尤冷空,崖谷滑。瑤池氣滯法,羽林相莫賈。君臣待之為樂,樂之為動。浴都是長纓,宴都不是短棕。桐亭分的帛,都是寒女的。鞭其婆家,聚宮城闕。聖人滿恩,真欲住國。如果我突然懂事了,妳怎麽拋棄這個東西?演講會滿朝廷,仁者當顫。我聽說金盤在霍偉房間裏。中堂舞仙,煙散玉碎。暖客貂裘,憐管清喉。勸客駝蹄湯,霜橘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繁華與雕零截然不同,憂郁又難以形容。北方則完全不同,官渡改弦更張。那群冰是西方來的,眼高。疑惑來了,怕自己碰到天竺。河梁不吉,枝頭沙沙響。旅行旅行都是爬坡,川廣不能越。壹個老太太把她送到壹個不同的縣,離雪有十個門遠。誰能長期不理會,餓* * *呢。壹上手就嚎叫,小兒子餓死。我寧願放棄壹場哀悼,巷子裏也嗚咽起來。以身為人父為恥,導致死無葬身之地。不知秋未上,窮將倉促。人生常免稅,名不征。痕跡依舊酸澀刺鼻,人固。默想失業者,因為他們離得很遠。憂止於南,洞不可破。
每壹個字都哭血,看了都不忍心。
開始時,“淩渡有布,但老板的意圖是笨拙的。許下諾言固然愚蠢,但總比偷雞摸狗強。”
翻譯過來就是,在淩渡這個地方,有壹個和我壹樣的普通人,我越老越格格不入。我私下下定決心要為國家做點貢獻,但總覺得和周圍格格不入,看起來又傻又搞笑。
事業和貧窮都沒有希望。杜甫從長安回到家中,到豐縣看望妻兒。壹路走來,他見證了底層人民的艱辛。這壹年十月,唐玄宗和楊貴妃去驪山華清宮避暑,把沒落的國政拋在腦後。十壹月,安祿山又調兵在史思明造反,史稱“安史之亂”。
“無江海之,蕭仨送日月。壹出生,就再也承受不了了。”
杜甫經過驪山時,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唐玄宗不知道安祿山在範陽造反,因為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
朝政掌握在奸臣李、楊等人手中,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朝廷沒有意識到危機。杜甫已經看到了這些叛亂的前兆。他壹路上的所見所想,被統治者的麻木和對百姓疾苦的漠視深深激怒。
盡管有江海之誌,卻不能做些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的事,實在可惜。在杜甫的心目中,還保留著“忠君,然後使俗為純”的崇高理想。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很難區分榮耀和死亡。"
壹組鮮明的對比,讓當時社會的殘酷顯而易見。這種撞地板的攻擊壹針見血,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句話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又有杜甫對自己慘淡人生的慨嘆。
白居易在《賣炭翁》中的描寫——“可憐人衣簡,心憂炭,甘為冷。”雖然表達平淡,但是篩選“真實”二字,很有力量。“朱門”指的是紅漆大門,壹般指古代的官僚和富家。
寒冷的冬天,富人家裏飄來酒香肉香,而就在門對面的路邊,卻有無數流離失所、冬天凍死的窮人。不難想象,杜甫寫這句話的時候,壹定是熱淚盈眶,充滿了對底層人民無盡的同情和對國家統治者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