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口》是中國現代詩人郭沫若的代表作之壹。
1921程受聘臺東書局文學部編輯部主任,6月4日1赴滬。郭沫若認為這是創辦新雜誌、建設新文學的絕好機會,於是退學隨程乘船回國。1921年4月3日,詩人帶著對祖國的深深思念從日本歸來。當船駛進黃浦江口時,詩人靠在柵欄上眺望遠方。他看到了波浪上搖曳的“綠”、“岸草”、“黃”、“小船”,還有海洋的平坦陸地。他情不自禁地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於是他發自內心地唱起了《和平的土地》!《媽媽的祖國》這首溫暖的贊歌,表達了從海外歸來的童心。
詩中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激情,這種激情像大海壹樣澎湃,像河流壹樣澎湃。這位詩人去了鄉下六年,每天都想念他的祖國。畢竟,我向往的故鄉,我思念了幾年的愛人,才是人的靈魂可以得到慰藉的地方。靠在船上恍惚,好想撲進愛人的懷裏——黃浦江。當船緩緩駛進黃浦江口時,他“倚著欄桿,望向遠方”。他即將踏上這片他日思夜想的土地,他情不自禁地喊出:“和平之地!”我母親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