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蟬》李商隱的原文與賞析

《蟬》李商隱的原文與賞析

李商隱

純潔的心因此而饑餓,妳整夜徒勞地歌唱。

哦,這最後破碎的吸氣,在綠色的冷漠的樹木中!。

是的,我像壹塊浮木,我讓我的花園長滿了雜草。

我感謝妳真誠的建議,像妳壹樣過純潔的生活。

詠物詩的價值在於借物抒情,意為雙關。不僅要寫出所唱之物的特點和精神,還要寫出作者的懷抱和情懷。這首著名的《詠蟬》之作,常為後人所稱道,不僅因為它具有上述特點,還因為作者運用了特殊的藝術手法,全詩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勸誡蟬,傾訴自己的感受。

全詩可分為兩部分。

前四句是第壹部分。第壹句話指出蟬的“飽腹之難”是因為它的“高”。“本義”本來就是因為語氣很肯定。這是根據《吳越春秋》中“知了爬樹,喝清露”的說法。只喝清露是吃不飽的。作者將蟬擬人化,從它的高位置到它的崇高品格。心高氣傲,不願意向別人討飯,當然只有餓。第二句,根據蟬的長音推斷是苦的,因為很難得到足夠的東西。所以這是壹筆討厭的費用。而勸它,是徒勞的。三、四句緊接著第二句,“稀稀拉拉地破”緊接著第二句的“吵雜”,意思是它徹夜長嘯,直到第五更天快亮的時候,才變得沙啞而稀稀拉拉。第三句是“徒勞”,意思是盡管有這種嘶叫,妳的環境——高樹——完全無動於衷,依然亮如油。不僅蟬被擬人化了,樹也被擬人化了。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擬人手法,把自然界中的蟬寫成社會人,也是發自內心的深切同情和告誡。蟬和樹的情況並非如此;作為壹個社會人,確實合情合理,也能有效引起讀者的深切同情,收到極佳的效果。

這四句話充滿了蟬鳴,卻飽含了作者自己的感悟。他生在牛李黨爭的時代,直接卷入了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他被夾在夾縫中,處處碰壁,反復書信、詩詞也無法擺脫困境。但他自問是無辜的,沒有做任何諂媚的事。四首詩裏寫的蟬的經歷不正是他的“師道”嗎?

後四句是第二部分。語氣從勸說變成了傾訴。用五六句話寫出自己的感受。他說,我是壹介小官,壹個小官吏(李商隱做了很久的幕僚),結了婚就是隨波逐流的木偶,不知道會漂到哪裏去。“梗仍然廣泛存在”源於戰國政策趙策。“土稈和木稈鬥,說:‘妳不如我。妳漂進漳河,在每壹次颶風中向東流向大海,洪水不息。" " "猶"的意思是還在飄。作者的長期抑郁引起了他對家鄉的思考。老家的原田已經是壹片荒地了,是時候回去整治壹下了。但這個願望被捆綁在人事上,無法實現。這兩句話似乎跑題了,與蟬無關。但第七句話是迂回的。原來作者說的是自己的經歷,覺得和自己想象中的蟬是多麽的相似,所以當他聽到蟬的時候,以為蟬在顯靈,給了他壹個真誠而有力的警告。他情不自禁地說了壹句“謝謝妳的忠告”以示感謝。因為我和妳壹樣,家裏也很窮。這個“清”也是清高的意思,和第壹句中的“高”是諧音。

獨特的構思和精湛的表現手法,把蟬生動地刻畫成了壹個有血有肉的人,同時通過與蟬的對話,也盡情地表達了她的懷抱。只要妳多讀幾遍,就能體會到這是壹首關於物體的絕妙詩篇,值得每個人書寫。

這是蟬自身的情況。蟬之所高,何以恨之?三個字帶“聲”字,四個字帶“恨”字。五六個字讓我看起來像只蟬。聽這聲音,妳也不想警告我!我不知道我習慣收拾家人,也沒有什麽怨言,也不用麻煩警察。(姚培謙《李義山詩註》卷三)

蟬寫的前四句是自喻,後四句是自己寫的,還是蟬的。隱與顯,規則可玩。(紀昀《論李義山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