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
整個城市的色彩目前我們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可以嘗試給自己的家增加壹些色彩。
在孩子的童年,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提供壹些豐富的色彩體驗。第壹個環境是自己的臥室,最好用和諧的顏色,就是看起來比較安靜溫和的那種,因為孩子休息的時候需要安靜的氛圍,和諧的顏色可以增加這種氛圍。
如果家裏太小,孩子沒有自己的臥室,那就在地上的小床上下功夫,給他壹張幹凈的小床,經常給他換壹些顏色溫柔的床單和被罩。如果小床靠墻,那麽媽媽就試著在墻上給他畫壹條彎曲的彩虹和壹條淺淺的彩虹。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彩虹,無論是畫在天上還是畫在墻上。如果媽媽不會畫,請爸爸畫。如果爸爸不會畫,就讓孩子自己試著畫。如果孩子太小,請鄰居家的孩子試試。如果怕他畫的不好,請先讓他在紙上試壹試。妳會驚訝的。
我有這樣的經歷。搬了新家,墻壁都是新刷的,手癢癢的。於是,壹個周日的下午,我準備了很多水性的海報色和幾支大大小小的水彩筆,在兒童房的墻上畫畫。我四歲的女兒看到了,想畫畫,我就在墻的右下角給了她壹個小角落,讓她欣賞。我用整面墻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以為我是帶著壹顆童心在畫畫,構圖和主題都盡量天真有趣。
我們倆都畫完了,但是作品的價值真的不壹樣。墻中間有大黃狗,有壹個騎自行車的胖娃娃,有花,有樹,有房子,但都是呆板的概念性的,很像小孩子用來塗色訓練的那些愚蠢的繪本。
在墻的右下角,有壹道彎曲的彩虹。彩虹下,有壹道水流湍急的瀑布。瀑布旁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大石頭,瀑布前生長著美麗快樂的花朵。四歲女孩不太會拿水彩筆和調色,把衣服和地板弄得很臟。然而,她在墻上畫了壹幅非常快樂的畫。每個來參觀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咧嘴笑著說:
“好可愛!”
是的,童心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他們沒有得失的負擔,不用去競爭,也不用去揣摩別人的好惡。他很自然的畫出了自己心中的彩虹,他們最喜歡的彩虹。
當然,我們不壹定要畫彩虹。我只是說:如果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他們會有更多快樂的經歷。每個人生來都有不同的生理現象,比如有的人怕熱,有的人怕冷,所以前者肯定會更喜歡冷色調的藍綠色,而後者會更喜歡暖色調的紅色和橙色。而且由於生活經歷不同,性別不同,有時甚至是同壹個人,因為年齡不同,變化不同,對色彩的選擇和敏感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憶青絲衣,憐遍地草。”已經是對色彩的移情了。
所以在孩子色感的培養上,家長要避免滲入自己的個人因素,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當然,這是極難做到的。只是希望家長能稍微註意壹下。
我就是壹個無法控制自己的失敗例子:有壹段時間,我更喜歡在畫畫的時候用土色調,我沒有註意到結果。壹年下來,老公所有的西裝、襯衫、領帶甚至手帕都是棕色的,女兒的外套、鞋子、裙子也是棕色的。只有我最小的兒子幸免於難,因為他還是個嬰兒,買不起棕色的尿布。有壹天,全家人壹起逛街,我突然在商店的大鏡子裏看到了我的家人,很像我在屏幕上塑造的流浪者形象。又臟又無聊。看到鏡子的那壹瞬間,我驚呆了,覺得很眼熟。然後我想通了,忍不住笑了,笑到眼淚都出來了。
所以,年輕的中國媽媽!我們真的是家裏最重要的角色,壹點都不能忽視!
孩子們還小,所以妳給他們多少,他們就吃多少。只要我們溫柔自然的付出,他們就會幸福。
所以,希望每壹位媽媽都能幫助幼兒,讓他們培養對色彩生活的興趣,多觀察大自然的色彩變化,提高對色彩的關註,同時大膽地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讓他們在以後的繪畫中用豐富的色彩去感動自己和他人,成為生活中健全而聰明的孩子。
讓我們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心中美麗的彩虹。
2.成長的痕跡
——席慕容
也許事情並不總是像預期的那樣發展。但是,我壹直認為,只要給我壹段美好的回憶就夠了。哪怕只是壹天壹夜,也要知足。
很多願望,我想要的,都是上帝給我的。或快或慢,我壹壹收到了。而我對青春美好的渴望,雖然似乎壹直得不到,但走著走著回頭看,似乎已經過去了。有幾次,我當時沒有馬上感覺到,也有幾次,我心裏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青春!
那年夏天,我快十八歲了,和大學同學過馬路去寫生,住在天香。夏天這些山是綠色的。壹天下午,我和三個男同學心血來潮,沒有和其他同學壹起寫生,而是什麽都沒帶就爬上了壹座我們研究了很多天的山。那是壹座很帥的山,周圍有很多山,隱隱有壹種王者的氣質。
而當我們經過壹個多小時累人的攀爬,終於到達壹個長滿草的斜坡時,天已經快黑了。面對眼前的起伏,身後有壹片美麗的草原斜伸,風從下面的山谷吹上來。我們驚訝地發現,這座山上,這座長滿雜草的山上,到處都開著白色的百合花。
那壹刻,我開始感覺到心裏壹種緩慢的疼痛,仿佛耳邊有個聲音,很冷冷的告訴我:妳只能擁有這壹刻。在這之前,妳沒想到妳會有。之後,妳會忘記妳曾經擁有過。莉莉完全屬於這裏,妳只是壹個過客。妳必須離開。不能像百合壹樣永遠在這山上生長開花。
黃昏的群山有壹種溫柔而憂傷的美,我的心屬於哪裏?三個男生躺在我身後的草坡上,大聲唱著壹些流行歌曲,壹邊唱壹邊笑。青春應該是那麽快樂無憂無慮,而我,為什麽不能像他們壹樣?妳為什麽怔怔地站在這裏,對這些盛開在我眼前的山百合充滿嫉妒?
就是帶著這樣強烈的嫉妒,我讓壹個男同學給我采了壹大堆純白的百合。我把他們緊緊地抱在懷裏,帶他們下山。
但是,沒用,真的沒用。就像那個聲音告訴我的那樣,我仍然無法把握那些逝去的瞬間。雖然我采的百合花很快就雕謝了,但每次回想起來,它們依然生長在淡淡的夕陽下的山上,盛開著,純潔而潔白,在灰綠色的暮色中向我展示著壹種永不改變,永不融化的美。
...*那壹輪月數:...
所以,那天晚上月亮照進古山林的時候,我壹定是被深深打動了。
那時候我還小,總以為這些時刻早就出現了,應該好好享受。我的心被感動了,只是因為它們出奇的美。然而,我萬萬沒想到,這樣的夜晚,這樣初春時節的高山,這樣壹望無垠的陰樹,這樣壹夜清朗的月光,真的是人與人之間難得的相遇,是壹場再也不會重現的夢。
那天晚上,當我站在蜿蜒的山路前,我剛剛二十歲,月亮剛剛從山邊升起。
這是壹個怎樣的滿月啊!
在它出現之前,世界是黑暗的,道路似乎很深很可怕,我幾乎沒有勇氣向前邁壹步。當月亮從山後升起,那壹刻,壹切的壹切和事物,都像月亮壹樣,給我壹種如水般清澈明亮的光澤,我的心在那壹刻變得充實、快樂、安詳。
幸福有時候只是壹種很簡單的感覺,而且。那天晚上,當我沿著壹條長滿蕨類植物的小路慢慢上山時,也許是因為路的迂回,也許是因為心裏的快樂,我壹點也沒有感覺到爬山的辛苦和費力。
當我走到壹片樹木略稀疏的空地時,剛好有幾塊大石頭可供我們坐下來休息。當我擡頭看天空時,我只覺得那些樹長得那麽直,那麽高。月光像水銀壹樣傾瀉在如此晴朗的天空,把我浸泡在月光裏,讓我的心變得透明。青春真的像酒,那壹夜似乎被我喝了,卻又芬芳馥郁。
這是怎樣的壹種青春啊!
不是每個夜晚都能有這樣的滿月,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這樣的滿月。青春的美麗和珍貴在於它的天真無邪,在於它的相逢而不求回報,在於它的壹去不復返。
今天,當我失望地回首往事時,我不僅對創作的安排感到驚訝和驚嘆,也對自己年輕時未能感知到的東西深感信服和感激。
...*巴厘島輪渡碼頭;...
我說不出為什麽。每壹次,當眼前的工作越積越多,忙了壹段時間累了壹段時間,或者當我感到失落的時候;好想再壹個人去淡水。
我只想去狹長的老街走壹趟,坐渡船,再把我渡到對岸。
另壹邊是老地方,很早就存在的地方,還有壹個名字很簡單很溫柔的地方,棗八裏輪渡碼頭。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和事物都會發生變化,而且變化很快很大,所以我已經開始警惕了。每次遇到那壹瞬間,我都已經在心裏築起了壹堵厚厚的墻,保護最脆弱的部分,盡量不受傷。幾次之後,墻越來越厚。時間久了,我會忘記,內心曾經有壹個觸摸不到的弱點。
然而,當曾經,不可思議的,這麽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堅持著,不肯改變,依然像年輕時那樣對我微笑,深情地俯視著我的山,我內心最薄弱的壹點突然蘇醒,並以驚人的速度膨脹。
這是壹個初冬的下午。我已經很多年沒來了。壹個偶然的機會,我上了渡船。用心是很討厭的,因為妳要和那麽多陌生人打交道,說那麽多客套話,那麽不情願,那麽不情願。但是,當我走到淡水港附近的老碼頭時,我突然感覺到壹種熟悉的東西,壹種非常安靜的東西湧上心頭,讓我漸漸平靜下來。
上船後,船慢慢地向對岸駛去。海風壹直吹著我的臉,吹著我的衣服,小島從船頭經過。我靜靜地凝視著對岸的觀音山,向我逼近的山色是綠色、灰藍色、淡紫色,每壹種變化都是熟悉的每壹種顏色。
是啊!就是那種壹直縈繞在心裏的記憶和色彩。那種無法描述,無法描述,無法相信的憂慮,那種很小就存在的悲傷。
這麽多年過去了,悲傷還在。在黃昏的渡口前,在靜靜俯瞰我的群山之間,悲傷還在那裏等著我。那壹刻,我內心最溫柔的部分終於被觸動了,傷口新開,鮮血迸出,淚水湧出。
原來世間萬物都可以傷人。改變會傷害人,但同樣也會傷害人。壹切都是因為那顆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的倔強的心。
原來我年輕時感受到的那種不舍和創作安排的無奈,在二十年後又壹次非常強烈地湧上心頭。雖然身邊的壹些事情肯定變了,雖然很多官員的蛛絲馬跡都消失了,但還是有壹些不變的見證人在堅持。那是迎面而來的高高聳立的觀音山,還有延伸入海的陡峭狹窄的棗八裏渡口頭。
從那以後,這個地方成了我壹個秘密的痛,也成了壹個秘密的安慰。每當我想逃離總是堆在面前的工作,每當我心裏覺得很累的時候,我就很想再壹個人去淡水。
我想去那條狹長的老街走壹趟,在那裏坐輪渡,再渡壹次,把我渡到對岸。
把我帶到我的另壹邊。
...*在南行列車上:...
有時候,我珍惜的東西,往往只是因為壹個想法,那就是:這是我壹生中唯壹的壹次,唯壹的壹次。
那麽,所有的愛與珍惜,從此而生,勢不可擋。無論妳能得到什麽,不能得到什麽,總會有悲傷和怨恨,於是生活開始變得艱難和復雜。
現在,坐在南下的火車上,看著風景從身邊走過,突然發現,人生中唯壹的時光,不過是壹些零碎的事和事。
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人生,我只能擁有壹次,也是我唯壹的壹次!
然後,來的都要過去,過去的都不會再回來。這是我唯壹的生命中唯壹的法律。
那麽,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麽要對壹些人戀戀不舍,對壹些人念念不忘呢?
既然如此,為什麽見面時依然欣喜若狂,離開後依然悲傷?
既然沒有永遠停止的時間,也沒有不變的空間,我就像壹個無始無終的流浪者。我能有什麽能力去收集那些我珍惜的東西?收藏好了,可以放在哪裏?
而現在,坐在南下的火車上,我不停地寫作,又是為了什麽?
我壹直覺得世界上的壹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只是時間到了,妳看不懂,看得懂的那壹刻,就是妳的命運。
有緣人總是在月圓之時相遇,在對的時間裏明白該明白的,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晚,才能在對的時刻說對的話,結成對的姻緣。
想念對方的人,永遠都會想念對方。如果真的能錯過,那也沒關系,因為那樣的話,就像兩個壹輩子沒見過面的陌生人,既然不認識,就不會有得失,不會有傷痕,也不會有遺憾。
可惜“緣分”只有事後才能明白。總是發生在“錯過對方”的場合總是在擦肩而過之後,我發現妳對我說了壹些我期待已久的話,可是為什麽妳在說的時候我聽不懂?而當我在人群中慌亂的轉身重新指引妳的時候,妳為什麽消失了?
小時候,妳我再也找不到了。生活原來是壹個經常性的錯誤。壹切都變成了成長的痕跡,撫過失望,卻無處追尋。只在壹段過往的時光裏,品味壹段別樣的滄桑。諷刺的是,明知道演出應該是悲劇,我們還是覺得眼裏的淚水裏還有壹種甜蜜的悲傷。
這壹定是上帝給所有錯過的人的壹種補償。所以,生活還能繼續,所以很多類似的故事會千百年來不斷上演,在那些沒有機會的人心中,總會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模糊的惆悵。
但此刻,坐在南下的火車上,窗外的天已經黑了。車廂裏亮著燈的時候乘客很少,所以這個車廂特別幹凈安靜。我從窗戶向外望去,外面的田野壹片漆黑,於是窗戶就像壹面黑漆漆的鏡子,映出我淚流滿面的臉。
在這面突然出現的鏡子面前,我發現,無論我多麽熱愛自己的生活,無論我多麽遺憾錯過了妳,無論我多麽努力地想重新找到那些成長的痕跡;所有的時刻還是要過去。在所有的苦樂之下,生活還是會悄悄過去,壹去不復返。
或許,多年以後,我唯壹能記得的,就是在這南行的列車上,在這面黑漆漆的鏡子前,臉頰上的淚水給了我壹點溫暖,壹點寒冷的感覺。
3.寫生活
作者:席慕容
我站在月亮下,畫鉛筆素描。
月色皎潔,我站在田地中央,用黑色和棕色的鉛筆交替著畫畫。
首先要畫的是遠處壹排參差不齊的樹影,它們濃密的枝葉被畫出了極其沈重而深邃的黑色。
樹下是緩緩伸展的樓房,地裏種著紅薯,在月光下泛著淺淺而細膩的光澤。整個天空沒有壹絲雲彩,只有月光和星星。我能認出的是獵人星座,就在我面前,在月亮下閃閃發光。天空的顏色透明幹凈,就像夜晚整個田野的味道。
月亮那麽亮,我的速寫本反射出壹層柔和的白光,所有精細精密的線條都能看得更清楚。我站在田裏慢慢畫,感覺很平靜,很安靜。
家在十步或二十步之外。孩子們已經完成了作業,上床睡覺了。我丈夫正在他的燈下寫作業。那我呢?我決定今晚在月亮下做作業。
隔壁的狗過來看了看,知道是我,就放心了。在周圍巡邏了幾圈後,他幹脆趴在我腳邊睡著了。相反,我的小狗很煩躁,不明白我為什麽不回家,就來回跑了壹會兒,不停地在紅薯的莖葉間發出細碎的聲音。鄉下的夜晚出奇的安靜,鄰居們都習慣了早睡。偶爾有晚上回家的行人剛好路過田邊的小路,時而咳嗽,聲音從月光中變得柔和。
多好的月光啊!滿月的光芒彌漫了整個大地,大地上的壹切生命都有了壹種白天永遠無法想象的色彩。這樣美好的世界就在我眼前,既不是虛幻也不是夢境,而是不可思議。
所以,我想,在我把這些素描整理好,在畫布上畫出這種月光之後,恐怕有人會認為我所描繪的是壹種虛無的美。
畫畫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風從田野的另壹邊吹來,在竹林間來回穿梭。月亮更高更圓,整個夜空清澈無比。
人生應該有這麽壹個清晰的瞬間,對我來說可以什麽都不想,什麽都不希望,只是慢慢地追尋,在月亮下靜靜地做作業。
(2)
我喜歡給壹班十九二十歲剛開始上油畫課的學生講壹個故事。
這是我大學同學的故事。我同學畫畫基礎好,認真。進入大學後,他發誓要沿著西方藝術史壹路畫下去,在了解和嘗試各個畫派的理念和技法後,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畫出真正紮實的作品。
壹年級時,他的風景是塞尚的。二年級時,Xi孜孜不倦地向我宣布:
“我畫的是野獸派!”
然後三四年級,他教書,然後出國。沈寂多年後,他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成為藝術史和藝術理論方面的專家。
每次想起來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來,要成為壹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妳不僅要知道如何吸收很多知識,還要知道如何排除很多知識!創作本身本來就有很強的排他性。壹個優秀的藝術家,就是在某壹方面能夠做到極致表現的人,而因為他要走向極致,就不可能完全跟隨別人的腳步,更不可能走完別人在自己人生中走過的所有道路。在藝術領域,想要找到自己的完美,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極限,首先需要明白自己和別人不壹樣。
4.反思與回顧
席慕蓉
自從人類開始群居生活,就有了權威的指引。有時候是為了群體的福祉,有時候只是為了管理的方便。無論出發點是好是壞,總是以個人自我意識的徹底消除而告終。
為了讓群眾得到鍛煉和信服,因此,這種價值取向必須出現在壹切事物中,包括文學,包括詩歌。
所以,千百年來,那些高調的,陽剛的,關於民族的,關於群體的作品,都被定位在了最高點,詩人也是以此為依據來評判和選擇的。這種在中國控制階層最為成功的引導,變成了歷代文人的傳統思想和標準。
在和平時期,沒有人關心或反對這樣的標準。但在長期戰亂的時代,由於戰爭、混亂和群體、個人的創傷帶來的痛苦和焦慮,信仰最終崩塌,價值觀幻滅,使群眾在痛苦和懷疑中有了再次反思的機會,個人的自我意識重新出現。
這種自省,有時是自覺的,有時是不自覺的。但兩千年前,東漢末年,壹群中國人流離失所,受了傷,卻都寫進了古詩十九首。
十幾歲的時候,第壹次讀《古詩十九首》,真是心靈上的震撼。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其中的原因。只是覺得很多詩好像認識很久了,好像這些感情和詩已經等了很久。
其實那是我第壹次在死板的語文課本之外,接觸到人性深處的呼喚。
從此,詩歌成了我與外界抗衡的力量。
但是,我真正開始連續寫詩是在我離家去歐洲留學之後。布魯塞爾有四個截然不同的季節。當壹個人走在雨雪甚至楊柳之間,感覺古詩詞裏的文字和兩千年後的這壹刻沒有區別。他覺得時間其實在身邊,在自己心裏都在變化,忍不住想開始捕捉壹些東西。
20多年來,這種情緒時有發生。在紛亂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渴望壹個安靜的夜晚,好讓我攤開稿紙,拋開壹切世俗的標準,用靜態的視角去丈量距離,看那張歷經變遷流動而不變的臉,看那漫長歲月中的仿徨與仿徨是如何遊走在短短的字裏行間,最後壹壹顯現。
這壹刻,所有的感情都變得很安靜,很透明,我終於和自己相處,不勞而獲。
寫詩的時候,我無法清晰地反思。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這其實是我的心思,在漫長的焦慮和無助的歲月裏,為自己找到了最後的平衡點。
我還記得11年前,當《黎齊香》剛剛出版時,有許多反應。有些人甚至認為像我這樣生活幸福的人應該無憂無慮。他們怎麽能寫出這些詩呢?
只有雅賢對我說了壹句話,他說:
“什麽是無憂無慮?壹個遠離民族生活的蒙古族,生活在漢族的世界裏,沒見過家鄉,不懂語言。這本身就是壹個悲劇!”
那天,蕭中東路陽光明媚,人群熙熙攘攘,好像太繁華了。然而,終於有詩人理解了我,理解了我們這壹代人的憂慮。
在這個流離和混亂的時代,不僅僅是我。只要站在大街上,我能問哪個中國人心裏沒有痛嗎?中國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幸福”?
可惜,我們生在亂世,無論是詩人還是讀者,都只是想在這個混亂不安的日子裏,在外界和內心不可抗拒的壓力下,為自己爭取壹點精神上的清明。
我曾經想,也許人生可以像壹條河,盡管曲折,也可以迂回地來回流淌。
然而,1989年夏天,當我第壹次看到蒙古高原時,我維持了多年的平衡被顛覆了。距離完全消失了,正如蔣勛所說,我陷入了喜悅、憤怒和痛苦的情緒漩渦。
蔣勛告訴我,我在《高騰格爾》這首詩中遇到的困難,是因為原來習慣性的句子無法表達我的心情,所以我覺得我寫不下去了。他說,只要我們能突破這個文學壁壘,未來應該能進入更廣闊的世界。
我感謝他的鼓勵。但是,我仍然相信,在詩歌的創作生命中,曾經屬於我的最美好的部分,現在已經消失了。
即使以後,我也許能寫完《高騰格爾》這首詩,也許我還能多寫幾首詩,但我想,我最珍惜的那種靜謐通透的感覺,再也回不來了。
人生真的像壹條河,現在終於到了我的嘴邊。煙波浩渺,無邊無際,我還是辨認不出方向。只有我血液深處強烈的呼喚在指引著我。第壹次認識高原故土,探索和了解的欲望讓我熱血沸騰,詩歌終於被遠遠地留在了沙岸。
當然,後悔與否不是我說了算,但心裏總有些牽掛,所以想出這樣壹本詩集送給自己和朋友,說:
“這些是過去25年的壹些成就。我希望妳會喜歡他們。”
同時也要感謝很多詩人,是他們帶領我再次走進了詩歌的世界。這些年來,他們不斷提醒我,詩歌其實並不在乎它是“寬”還是“窄”。壹首詩的真正價值在於是否能打動人心。
平日裏,我們用文字禁錮自己,而我心愛的詩人卻在他的詩裏釋放了我的心靈。
這是我對詩歌的堅持和信仰。
——壹九九二年三月十八日寫於風城新竹。
5.前沿
如果人可以輪回,如果世界上有輪回,那麽,我愛,我們的前生是怎樣的?
如果妳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就是妳腕下思念的人。如果妳是那個逃學的頑童,我就是那個從妳書包裏掉出來的嶄新的彈珠,看著妳不知不覺的走在路邊的草叢裏。如果妳曾經是面壁和尚,我願是殿前燃香,陪妳度過壹段安靜時光。
所以今生相見,總覺得有些意猶未盡,只是恍惚,無法細細分辨,壹壹告訴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