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詠史詩。李商隱的詠史詩多而精,大多通過歷史揭露和諷刺了最高統治者的狂妄和昏庸與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如龍池、瑤池、詠史、馬嵬、啟功詞、隋宮等。
杜牧是晚唐時期寫七言絕句的專家。詩歌的特點是豪氣和英雄氣概。後人評論田園詩,如壹顆青銅丸走在石凳上,壹匹駿馬倒在壹個斜坡上,意為圓快而掙紮。
杜牧思想中有兩個矛盾的方面。杜牧壹生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矛盾思想,這兩種思想都在不斷變化。“杜牧畢竟是正面多,負面少,所以開頭應該是正面負面,然後在負面中正面。杜牧的思想也在這個公式中不斷變化。
分析了詩人憂國憂民的誌氣,認為他重武裝,有見識,善用兵,重武裝只是為了去當兵。吳在慶的《論杜牧》也論述了杜牧的政治思想,認為杜牧既是壹位敢於正視現實、揭露社會弊端的愛國者,又是壹位同情民生疾苦、關心人民的詩人。
杜牧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唐朝末年,壹些仁人誌士試圖救亡圖存的幻想和努力。
擴展數據:
論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前人評價他“深情”、“寓意豐富”、“寄托深沈、措詞溫柔”、深刻華麗,等等。總的來說,他的詩歌具有構思縝密、寄托深刻、語言優美、用典精確、格律嚴謹的特點。具體來說,他的詩有以下幾個特點。
關於杜牧詩歌的藝術風格,劉熙載有壹個概括:“杜樊川的詩豪邁豪邁。”與李商隱詩歌的風格相比,劉所謂的“英姿英發”,是指杜牧的詩歌在內容上表現了詩人救國救民的遠大誌向,在藝術形式上註重英雄氣概和情感宣泄,具有壹種英姿颯爽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