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希臘悲傷》是《唐璜》中獨立的壹段,出現在第三章。唐璜在海上遇險,漂流到壹個島上。他被希臘海盜首領的女兒海蒂所救,兩人相愛並結婚。在婚禮上,抒情主人公想象在這種場合壹定有壹個吟遊詩人在唱歌。於是,他以壹個歌手的名義,插入了壹首《悼念希臘》,這首歌本身就是壹首抒情詩,可以獨立創作。原詩無名,《悼念希臘》是中國譯者加的。
(詩的內容略)
二。作者簡介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
19世紀初傑出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生於英國倫敦壹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在13歲時進入哈羅中學。1805年進入劍橋大學,開始寫詩。1807出版第壹本詩集《閑暇時光》。1809大學畢業,獲得上議院世襲席位,出版第二本詩集《英國詩人與蘇格蘭批評家》,引起強烈反響。1809-1811年,他遊歷了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1812年,拜倫因撰寫《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壹、二章而壹舉成名,隨即又因婚姻問題遭到上流社會的抨擊。拜倫被迫於1816年4月離開英國。起初住在瑞士,1817去了意大利。他先參加燒炭革命活動,後赴希臘參加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鬥爭。1824年,拜倫在行軍中淋濕而死。
拜倫創作了多種詩歌體裁,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他的抒情詩有《當我們分別時》、《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麗的光輝中》等。敘事詩有《恰爾德·哈洛爾遊記》、《唐璜》、《西隆的囚徒》、《異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盜》、《萊拉》、《科林斯之圍》、《巴爾西納》等。東方敘事詩塑造了許多“拜倫式英雄”的形象。戲劇詩有《曼弗雷德與該隱》,政治諷刺詩有《審判的幻想》和《青銅世紀》。
第三,社會角色
長篇敘事詩《唐璜》是拜倫的代表作,也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文學作品之壹。它通過年輕的西班牙貴族唐璜的漫遊奇遇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評論,諷刺和批判了18年末歐洲政治的黑暗和09年初上流社會生活的虛偽和保守。
第四,“為希臘悲哀”的主題
愛國主義。“為希臘悲哀”的愛國主義主題是建立在古今對比的基礎上的。詩人從“文教”和“武術”兩個角度回顧了古希臘民族的輝煌成就。“文化與教育”指的是阿波羅神話、荷馬史詩、莎孚和阿納克裏翁的抒情詩,“武術”列舉了馬拉松戰役、薩拉米海戰和300名斯巴達勇士與有血有肉的強敵的戰鬥。這些著名的事例顯示了希臘民族勇於抵抗侵略、捍衛獨立自由的光榮傳統。詩人在回顧希臘民族光榮傳統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國家破敗、山河破碎的屈辱現實相比較,將古希臘人民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與當前希臘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麻木和沈淪狀態相比較,以此喚醒希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反抗異族統治的戰鬥精神。字裏行間流淌的“哀嘆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蘊含著殷切的期望,強化了激勵效應。詩人在最後壹節所揭示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並不完全是消極的,是壹種責備與擔憂的混合體,從整體上深化了愛國主義的主題。
動詞 (verb的縮寫)藝術特色
1,悲傷對於希臘來說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古今對比。
詩人幾乎在每壹句詩句裏,都在敘說古希臘繁榮時期的文化、教育或武術,然後筆鋒壹轉,直指希臘的屈辱處境。這種倒置的高潮對比,使古今產生強烈的落差,將情緒引向對現實的思考,起到了明確方向,堅定士氣的作用。
2.全詩的抒情既連貫又多變。
圍繞懷舊、催人奮進的抒情主題,詩人時而感嘆,時而質疑,時而爭辯,時而諷刺。抒情手法多樣,語氣多變,使情緒跌宕起伏,令人心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不及物動詞知識鏈接
拜倫式英雄。拜倫筆下的“英雄”都是“孤獨絕望的叛逆者”,具有以下精神特征:抑郁、孤獨、不羈、蔑視壹切;明知反抗的結果是失敗,他仍然在絕望中不妥協地反抗社會,反抗往往以悲劇收場。這些人物都有拜倫自己強烈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