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偉大作家高爾基認為,葉賽寧的詩歌灑脫、耀眼、感人,是壹位風格獨特、才華出眾、造詣深厚的俄羅斯詩人。
葉賽寧的詩應該用心去感受。他對自然,對鄉村,對農民王國,對古老的羅斯的依戀是自然的,真摯的,深情的。
書中附有詩人及其家人朋友的照片、詩人的手跡、詩人家鄉的山水畫等50余幅。,詩情畫意,相映成趣。
在葉賽寧短暫的壹生中,他寫了大量熱愛祖國、熱愛農村、熱愛人民的詩歌,但也寫了壹些主題晦澀、感情晦澀的頹廢派詩歌。在談到詩人復雜而矛盾的人格時,高爾基寫道:“葉賽寧與其說是壹個人,不如說是壹個器官,壹個大自然專門為詩歌而創造的器官,用來傾訴無盡的‘田園憂傷’,對世間萬物的愛和對人的仁慈。”他還說:“謝爾蓋·葉賽寧不會從我們的現實中消失...在他的詩中,有壹種新與舊之間不可調和的分裂的鮮明和戲劇性的跡象。”他的詩歌不會衰老,它們的新奇和魅力將永存,永恒青春的新鮮血液將永遠流淌在他詩歌的血管裏。詩人留下了近400首抒情詩,十幾首敘事詩,兩部詩劇,以及壹些論文、散文、遊記、雜記等。代表作有《狗之歌》、《我漫步在初雪的小路上》、《我不後悔》、《我不呼喚》、《我不悲傷》、《四旬齋節》、《給母親的信》等。他的許多優秀作品被編成歌曲廣為流傳。葉賽寧的詩在俄國家喻戶曉,在世界許多國家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它們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有的還出版了全集。在中國,雖然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人熱心翻譯介紹,但此後長期停滯或進展緩慢,至今仍未出版壹本文集。這本詩集的壹百首譯詩選自莫斯科版《葉賽寧選集》1955版和莫斯科版《葉賽寧詩集》1958版,並附有壹些註釋。它們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從北京的俄羅斯學院畢業之前翻譯的,後來又被修改了幾次。雖然我的翻譯很差,但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葉賽寧的藝術風格和思想面貌,這使我們看到了詩人對祖國的理解。李華1981二月份在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