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詩中的月色,極其開闊美麗。“連海平在春潮,海上明月生於潮,隨波逐流千裏。春江何處無月?”壹輪明月從春江冉冉升起。這個形象是如此的廣闊而美好,讓人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有屏住呼吸的感覺。皎潔的月光下,水波蕩漾,花草芬芳的花園,猶如冰雪覆蓋的花樹,銀裝素裹的沙灘。壹切都是那麽美好和神秘。
月光下,詩人的心變得清澈純凈,他的心與大自然進行了心靈的交流。偉大的詩人屈原曾寫過《田文》,表現了人類對自然宇宙的不斷探索。壹千多年後,張也對宇宙提出了質疑,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獨特的“宇宙意識”。聞壹多先生曾強調詩歌中體現的宇宙意識,說“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驚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聞壹多《唐詩三百首隨筆》?宮體詩的救贖)。
詩人緊扣“春江明月”,江發出了種種詩情畫意。從“徘徊在窮樓上月下,要留人補鏡”這句話裏,可以感受到遊子對思婦的憐惜和對不能陪伴的歉意,而“我擺脫不了”“我會還回來”“我希望每個月都照在妳身上”則精細地描述了思婦的妄想和怨恨。月光可以很討厭,但我癡迷於能夠像月光壹樣穿越時空,經常陪伴遊子。這份感情是多麽感人,多麽投入,多麽執著!相比之下,宇宙永恒無限的本質是虛無和冷漠的,而充滿歡樂和煩惱的生活是豐富而美好的。愛情和煩惱交織成了多彩的人生。雖然很小,但是很真實,很懂事。這是人們對存在價值的肯定,是樂觀向上的生活意誌的體現。
最後八句話很壓抑。時間會流逝,歲月會老去,回家的日子還很遙遠。殘月西斜,斜月將隱於海。明月之下,有多少人能回到溫暖的家?家,這也是詩人用來與自然抗衡的力量。“不知多少人月歸,月搖樹滿河。”作者所肯定的是壹個短暫、渺小卻又美好而豐富的人生,讓我在回味中深受感動。很多詩人在寫山水時,常常感嘆自然的永恒與繁華,在生命與自然、有限與永恒的鮮明對比中,常常選擇轉向後者。永恒的自然景觀高於世間轉瞬即逝的繁華,他們強調對生命的放棄。但在《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羨慕的是月夜回家的遊子,但他想象的卻是壹個溫暖而真實的家。大時代的漂泊遊子,不是無根的浮萍,而是需要壹種歸屬感,來抗衡生命無法永遠相聚的無奈,以及永恒與短暫、有限與無限的困惑。這就是“家”這個形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