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3.欣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4.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現狀分析很多考生抱怨古詩詞難讀,甚至不懂,在閱讀和鑒賞古詩詞時畏難或放棄,不利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鑒於此,本課從如何讀詩入手,教給學生解讀古詩的方法,把握解讀古詩的關鍵。
教學目標是學習如何讀古詩,幫助學生找到讀詩的鑰匙。
教學重點從兩個層面探討如何讀詩。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討論和欣賞。
多媒體教學方法。
關於“如何讀古詩詞”的教學建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建議教師將方法落實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在觀看老師示範操作的同時,了解方法的要領,學會獨立操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進口
學生經常抱怨讀不懂古詩,害怕讀,甚至放棄讀。其實“不會讀”並不是我們不讀詩的理由。我們不懂,往往是因為我們不識字,而是因為我們不懂讀古詩。當我們掌握了壹定的方法,我相信“無法閱讀”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教學內容
(壹)詩歌準備的四個環節
知識-理解-欣賞-表達
1,知識包括意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古詩詞常識。
2“閱讀”在四個環節中的位置
(1)閱讀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2)閱讀是欣賞和表達的基礎。
(2)首先,如何“理解”?
1,理解表面意思(能翻譯大意:時間、地點、人、事、景)
2.理解深層含義,包括寫了什麽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麽情緒(心情、心境),反映了什麽思想(態度、觀點)。
(C)教授如何閱讀詩歌。
1,淺義怎麽理解?
(1)填寫內容——省略主語、賓語、狀語、中介語等。在詩中;
(2)調整語序——主謂倒置、狀語後置、介詞賓語等。
(3)句意整合——前後連詞,壹般翻譯成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課堂練習
理解以下兩首古詩的淺義。
示例1:
白永海棠
薛寶釵
惜芳子白日掩門,
手牽著骨灰盒往苔蘚盆裏灌。
胭脂洗去秋影,
冰和雪吸引露水來建造靈魂。
壹朵花蒼白的時候更美麗,
愁中無痕玉。
如果妳想向白帝支付清潔費,
壹句話不說,婷婷就暈了。
參考:(壹)珍惜和重視(白海棠)美麗的外表。白天,我掩上門出去。
我親自用手罐給白海棠澆水。白海棠(剛剛倒水)倒映在秋階上的身影像是洗掉了胭脂;在沾滿露珠的臺階上畫壹個冰雪般的精靈。優雅到極致,我知道海棠花更嬌嫩,又怎能如玉無淚般憂傷?(海棠花)想要報答白蒂的雨露,只是憑借自己的清澈和潔白,(但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裏,直到黃昏。
示例2:
白永海棠
林黛玉
半卷的窗簾和半掩的門,
把冰磨成土,把玉磨成罐。
偷梨三分白,
借壹縷梅花魂。
月亮洞裏的仙女縫衣服,
在我心中,秋天的女人總是擦去哭泣的痕跡。
誰害羞沈默?
倦倚西風,夜已昏。
參考:(我)半卷起門簾,半掩上門,(看著白色的海棠),(我覺得是時候了)把冰塊碾碎給它做土,用玉給它做盆。(似)偷梨花三分白,(似)借梅花壹縷靈。白海棠(在我面前)看起來像是月宮中縫制白色衣服的仙女,又像是秋天閨房中擦拭眼淚的悲傷女孩。(我)厭倦了夜晚倚在西風裏,羞澀無語。我能和誰說(我的心在哪裏?)
2.如何理解深層含義?
(1)聯系方式和揣摩語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題目、筆記、詩人生平、典故;形象語言,情感語言,首末句。
例1:戴復古《江陰浮遠堂》:“鳥瞰大江自橫崗流,萬裏在浮遠堂前愁。最苦是無山遮目,淮南極目。”
註:戴復古,字士平,南宋末年詩人。
(情感語言,評論)
例子2:杜甫的詩:“飛來飛去,我是什麽,但在廣闊的世界裏沙鷸!."(詩人生平、形象語言、結尾句)
例3:崔豪的詩:“但我朝家望,暮色漸濃?江浪上帶著悲傷的薄霧。”(形象語言、情感語言)
(2)再現情境,體驗身體。
通過聯想和想象,再現詩意的情境,並把自己置身於這種情境中,去體驗和感受它的意境和情感。
(3)篩選單詞並確定內容
通過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關鍵詞的鏈接,確認詩的深層含義。
課堂練習
進壹步理解薛、林的《頌》的深層含義(劃線部分為關鍵詞)。
白永海棠
薛寶釵
惜芳子白日掩門,
手牽著骨灰盒往苔蘚盆裏灌。
胭脂洗去秋影,
冰和雪吸引露水來建造靈魂。
壹朵花蒼白的時候更美麗,
愁中無痕玉。
如果妳想向白帝支付清潔費,
壹句話不說,婷婷就暈了。
(這首詩有意將白海棠與自己結合起來,以花描人,反映了薛寶釵以穩重、端莊、典雅、清幽、幹凈為傲的內心世界。)
白永海棠
林黛玉
半卷的窗簾和半掩的門,
把冰磨成土,把玉磨成罐。
偷梨三分白,
借壹縷梅花魂。
月亮洞裏的仙女縫衣服,
在我心中,秋天的女人總是擦去哭泣的痕跡。
誰害羞沈默?
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中的花盆,白海塘花,還有“秋天永遠在我心裏的姑娘”都是自拍。詩中瀟灑、高潔、孤傲、悲情的意象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體現。和寶釵的白海棠詩壹樣,都是在詩中表現自己,但黛玉的真實和寶釵的矯情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點。)
(4)方法總結
如何讀詩
1,理解淺意
(1)填寫內容,(2)調整語序,(3)整合句意。
2.理解深層含義
(1)聯系方式,揣摩語言;(2)再現情境和經歷;(3)篩選單詞,確定內容。
(5)小測試刀
請從兩個層面解讀下面這首古詩。
聽到竹窗風聲,派妙法去找司空叔。
李毅
坐在黃昏的微風中,
從容面對思考。
打開門,搬開竹子,
懷疑是老朋友。
當樹枝滴水時,
略帶青苔。
當妳進入劄幌時,
因為彈琵琶。
【註】苗發、司空舒是李益的詩友。
涉及
淺意:傍晚,壹陣微風吹來,把我從沈思中喚醒。當我走近窗戶時,我的思緒飄走了。(風)吹動了門和竹子。我以為是老朋友(來看我)。(風)吹掉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窗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豎琴上的灰塵。
深意需要理解以下幾點:
1,這是壹首思念遠方人的詩;2.“枝露時青絲微染”這兩句詩,渲染出壹種清冷靜謐的氣氛。3.這首詩通過微風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獨的心情,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6)學習建議
1.“閱讀”是壹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妳應該先學會循序漸進地閱讀,然後上升到綜合閱讀。
2.真正理解詩歌,方法不是萬能的,多讀多懂才是關鍵。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著答題,自覺把讀詩放在第壹位。
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