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文化和歷史遺跡

文化和歷史遺跡

1.濟南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壹座歷史悠久的風景古城。它以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著名景點贏得了遊客的認可。它有“逢春家家垂柳”的美譽,是泉城人的驕傲。如今的泉城兒女,讓這三個景點更加美麗壯麗。這裏有許多清澈甘甜的泉水,構成了濟南壹道美麗的風景線,為濟南增添了無限的色彩。在濟南最著名的72個泉中,趵突泉是最著名的壹個。它晝夜不停地滾動,給春城帶來了生機。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是壹座以泉為主的文化公園。素有“不遊濟南趵突泉不可遊”之稱。趵突泉與附近的金仙泉、舒元泉、劉旭泉等20多處名泉組成趵突泉群,為濟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勝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歷史贏得了從古代到現代的無數遊客。由於人為開采地下水,今天的趵突泉已不像過去那樣輝煌。但由於各級的關心和相關領導的重視,泉城人民也行動起來,珍惜每壹滴水,使濟南的泉水重新煥發了生機。“四面荷花四面柳,壹城有山半城有湖”人們壹聽到這首詩,就會想起美麗的大明湖。美麗的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老城區的北面。濟南八大名勝中,有“泛舟湖中,秋風落,夜聚浪”三景。大明湖是泉水匯聚的天然湖泊。泉水滿了,就建在宋代。所以大明湖的水“久旱不漲,永不幹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園面積86公頃,其中湖面占46公頃。湖中有裏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六個島嶼,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面波光粼粼,風箏飛舞,魚兒跳躍,遊船駛過。大明湖畔自古荷花滿。花木繁茂。大明湖公園的人文景觀也很豐富。李夏亭、鐵宮廟、南風寺等13余處名勝古跡掩映在美麗的綠樹鮮花中,前來的遊客展示著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濟南三大名勝之壹的千佛山最能體現濟南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市南部。在千佛山上,有許多不同的東西。站在遠處,千佛山看起來像壹個巨大的織錦屏幕。在千佛山的山腰上,有“興國寺”和“驪山院”。此外,還有許多寺廟散落在他們周圍,如“唐懷亭”,“七言九殿”和“景雲禪館”。近年來,千佛山還建起了桃花源、桃花園。千佛山將成為集山、景、史為壹體的旅遊勝地。在這短短的幾年裏,濟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向遊客吐露了當今泉城人熱愛泉城、勇於創新的精神。它稱贊了濟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美麗的濟南,我為妳驕傲。

2.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哪壹個排名第壹:燕、冀重鎮,遼國首都,金元明清古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十分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名Xi安:位於關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長安。周、秦、漢、西晉、先秦、趙奇、後秦、西魏、北周、隋、都曾在此建都,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名城。

第三名南京:城市歷史2471年。都城歷史:東吳、東晉、宋朝、齊、梁、陳(六朝)、南唐、明朝、太平天國、民國。

第四名洛陽:是中國著名的九朝古都。南龍門石窟是最著名的名勝。東白馬寺是中國第壹座佛教寺廟。還有漢魏古城遺址、西周古城、隋唐古城遺址、關林和大量古墓。

第五名蘇州:蘇州保存了許多著名的古代園林,濃縮了宋元明清時期園林藝術的精華。現有文物保護單位489處,數量僅次於北京和Xi,有9處世界文化遺產。名勝古跡遍布全市,如虎丘、拙政園、獅子林、留園、滄浪亭、寒山寺等。

第六名杭州:中國古都之壹,秦代錢塘郡,隋代杭州治,五代吳越國都。南宋時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西湖風景優美,有許多名勝古跡,如靈隱寺、嶽廟和六和塔。

第七名開封開封:古稱汴梁。五代以後,周朝和北宋都在這裏建都,稱為東京,是著名的古都之壹。

第八大同:位於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古城平城是北魏早期的都城,遼金為都城,453-495年北魏時期挖掘的雲岡石窟。古建築眾多,有上下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

第九名揚州: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開始在這裏修建“漢城”。隋朝開鑿大運河後,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它是歷史上著名的商業大都市,也是中外友好交流的港口。有唐城遺址、史可法祖屋、平塘山、瘦西湖、河源、葛源等文物古跡。

第十成都:自秦漢以來,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3.歷史遺跡中有哪些長城?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陜西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甘肅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山東泰山

安徽黃山

湖南武陵源國家風景名勝區

四川九寨溝國家風景區

四川黃龍國家風景名勝區

* * *布達拉宮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的寺廟。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和孔林

湖北武當山的古建築

江西廬山風景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區

雲南麗江古城

山西平遙古城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北京頤和園

北京的天壇

重慶大足石雕

福建武夷山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明清帝王陵: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湖北鐘祥)、清東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

古代高句麗王國的都城和陵墓

澳門歷史中心

4.我的家鄉安陽有哪些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袁世凱墓在安陽市何歡河北岸。

俗稱袁林。袁世凱(1859-1916),河南項城市人。

1915年2月,宣布雙壁帝制,次年改洪憲元年。1916年3月,帝制被強制廢除,他仍被稱為大總統。同年6月,在全國的譴責聲中恐懼而死。北洋軍閥* *根據遺囑,歷時兩年,花費1.5萬余元,占地200余畝,在此建墓。

陵墓是中西結合的建築形式。南端的瞭望塔很高,雕刻著精細的圖案和花紋。

柱北有文武石像、石獅、石馬、石虎五對,兩排石雕中間有壹碑。再往北是陵寢的大門,中間是正殿,兩邊是廳堂。所有建築都是仿清朝建築,紅墻綠瓦,相得益彰。

過了正殿就是大墓的底座,前面三個門,中間壹個鐵門,掛著壹個墓徽,其圖案與瞭望塔相似。門內是三層平臺墓,全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築。

整個陵區植於樹木之間,樹木茂密,石雕、建築成群。殷墟*位於安陽市西北約2公裏處。

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北部洹河兩岸地區,東西長約6公裏,南北寬約4公裏。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此,稱北蒙,又名殷。

它持續了273年,直到帝辛被征服。周代殷滅後,逐漸荒蕪,故稱殷墟。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在小屯村出土的龜甲、牛骨上發現文字,從而證實此地就是文獻記載的殷墟。解放前,這裏進行了15次重要考古發掘,發現小屯村以北有宮殿遺跡,侯家莊地區王室墓葬出土甲骨文65438+萬余件及大量青銅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遺物。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飾有龍紋和饕餮紋,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重量級。建國後,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發掘工作,基本摸清了殷墟的範圍和分布。發現了武官村墓葬、祭祀坑、婦女墓、鑄銅作坊、制骨作坊,出土甲骨銘文數千件。

殷墟小屯村東北側建築遺址-1981安陽市小屯村東北側發現壹大型建築群,面積約5000平方米。1989-1991年進行發掘,發掘出三座大型費信式建築。

該建築群的北部距離20世紀30年代發掘的B組最南端遺址約80米。司母戊方鼎銘文賈布-16.8厘米寬,出土於小屯南部。

1973期間,這裏進行了兩次發掘,收獲最大的是發現了5335件代甲骨文,是建國以來發現甲骨文最多的壹次。銘文甲骨——19.5cm長,出土於小屯南部。

殷墟博物館位於安陽市小屯村東北部的宮廟遺址及其西段。南北長500余米,東西寬170米,面積210畝(其中水面106畝)。

大門是根據甲骨文中的“門”設計的。梁柱上刻有殷代的圖案,大門兩側有真龍。園內西南角,復原了殷代建築——“母信宗-穆浩墓賞殿”位於穆浩墓上,橋臺略大於墓門,南北長5.6米,東西寬5米。

在花園的中間,B-20大廳是壹座仿殷建築,建在原來的“B-20”遺址上。該建築有壹個前廊,柱子上雕刻著殷代的圖案。

坐北朝南,所有建築都是木結構,有四個斜坡和茅草屋頂。園北為12層仿殷樓,東西向,南北長24米,寬8.2米,為兩層樓閣。

傅浩墓傅浩是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她曾經指揮13000多名士兵參戰。1976年,她的墓在殷墟西南被意外發現。出土文物1600余件,其中玉器755件。

尚雨荷是富豪墓出土的壹件精美玉雕,兩鶴直立,彎頸展翅。玉人——高7厘米,傅浩墓出土。

好淑女,38 cm高。傅,長39.5厘米。

鑲嵌綠松石象牙杯的天寧寺塔位於安陽市西北角。又名文峰塔。

平面八角形,五層樓閣式磚塔,高38.65米。塔下用蓮花花瓣裝飾的基座。

塔體內有旋轉樓梯,可直達塔頂,鳥瞰城市。塔頂平臺上有壹座高約10米的喇嘛寶塔,作為寶塔剎實屬罕見。

此塔可能建於金元時期,其磚雕、花紋及門窗裝飾可能是明代所加。天寧寺塔襄州周金堂紀念碑位於安陽市漢啟寺。

刻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歐陽修執筆,蔡香樹執筆,邵碧題寫。

碑文是歐陽修為韓琦修建的周瑾會館所寫的文章。書法家蔡襄是北宋時期的書法家。

這塊碑在各種古代石刻中都有記載。府城隍廟位於安陽市老城區鼓樓東街以北。

坐北朝南,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這座寺廟南北長100米,東西寬50米。有4個大廳和幾十個走廊。

前廳寬3間,深3間,重檐綠琉璃瓦頂。後三堂皆單檐懸於山頂,二、三堂皆三寬三深;四廳寬5間,深3間。

兩邊有20多個畫廊。襄州窯遺址位於安陽市北郊,安陽橋南岸。

窯址所在地原是壹個小土堆,北臨洹河,與安陽橋村隔江相望。遺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260米,占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

堆積層壹般約1 m,最厚處達1.5 m..產品豐富多樣,包括日用品、動物俑、人物俑和各種藝術裝飾品。

胎質潔白,細膩堅硬,表面裝飾豐富。有很多種雕刻,劃線和印刷。

瓷器的胎壁壹般較厚,釉面呈青色,透明有光澤。透過釉層可以看到胎紋,釉面又厚又輕。還有綠中有綠,綠中有黃,藍中有灰,藍中有棕等顏色。

香洲窯是隋唐以來中國北方重要的制瓷遺址。林州市呂林位於林州市西南15km處。

地勢險要,景色宜人,是林州的名勝之壹。五代著名山水畫家郝靜曾隱居於此,自稱“洪谷子”。

歷代在此建立了許多寺廟,成為佛教勝地。紅古地區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千佛洞,大元禪師的石塔,“榮臻智體三題”碑和紅谷寺塔。

千佛洞位於呂林紅谷山北崖的腰部。始鑿於北齊武平五年(574年。

5.泰山、大明湖、趵突泉、漓江、象鼻山、西湖、峨眉山為五嶽之首。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臨源遠流長的黃河,雄踞齊魯之上。幾千年來,它壹直是東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佛教和道教興盛的地方,也是歷代帝王王朝。留下了許多文物。泰山古、美、幽、奇,山崖碑碣眾多,寺廟大殿遍布山中,自然景觀雄偉壯麗,陰森秀麗。全山有古建築群20余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余處,歷代文人墨客傳唱的碑刻、碑文不計其數。泰山的自然風光更加迷人。也是“東方歷史文化的縮影”。泰山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其主要特征是雄、奇、險、美、靜、和。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老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大景區。濟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上泛舟,秋風習習。常年保持相對固定的水位。大明湖自古以來就是荷花、垂柳、花木繁茂的地方。“四面荷花四面柳,壹城有山半城”是對她風景的最好寫照。公園的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李夏亭、鐵公廟、南風寺、北極寺等30余處名勝古跡掩映在樹木花草間,展現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大明湖是壹個天然湖泊。蓮花湖在隋唐時命名,宋代命名為西湖,金元時命名為大明湖。園內碑碣眾多,其中杜甫“海在此處,亭臺古為,濟南名人多”為清代何所作,的對聯,何和翁方綱的題詞,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壹座以泉水為主的特色園林。如今的趵突泉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人目光,它已經成為“不到趵突泉就不能旅遊”的美譽。在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壹,被譽為“天下第壹泉”,也是古代文獻中濟南第壹名泉。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著名作家蒲松齡認為趵突泉是“海上第壹名泉,祁門勝景無與倫比”。清朝康熙帝南巡時,曾觀趵突泉,激動之下寫下“洶湧”二字,命名為“天下第壹泉”。漓江——屬於珠江水系。海拔2238米,被譽為中南最高峰。漓江由帽兒山下的涓涓細流組成。興安至今還保存著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壹條人工運河,歷史上稱為“興安靈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省,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眾所周知,“世上沒有不向東流的水。“是東部地勢低造成的,但只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流,漓江的水是由北向南流。所謂“李翔”和“李翔”是相互分離的,所以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另外,漓江的“黎”字在字典裏是清澈透明的,這大概是漓江名字最好的含義了。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李。該山位於廣西省桂林市桃花江和漓江的交匯處,因形似壹頭巨象站在江邊,伸著鼻子,飲著漓江甘泉而得名。它被譽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地面積1.3公頃。它由3.6億年前沈積在海底的純石灰巖組成。清朝工部郎中書在《香山記》中寫道:“廣東之奇為山,粵西山之奇為石,而各省會的相對形象則十分奇特。“1986,香山公園依象鼻山而建,園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紅楓寺和寺內太平天國革命舊址陳列館。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部,以其美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它也被稱為中國的人間天堂。西湖水面面積約4.37平方公裏(含湖中島嶼6.3平方公裏)。湖岸周長為15km。水深平均約1.5m,最深處約2.8m,最淺處不到1m。湖南北部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蘇堤、白堤將湖分為蠡湖、外湖、月湖、西麗、小南五個部分,56000000006051985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西湖古稱錢塘江,又稱習字湖。古代詩人蘇軾對此評價說:“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習字,淡妝和濃妝總是恰當的。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市,景區面積154平方公裏,最高峰萬佛峰海拔3099米。地勢險峻。* * *有3000多種植物,包括世界稀有樹種。山路沿途猴子很多,經常成群結隊的向遊客乞討食物,這是峨眉的壹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約有26座寺廟,八座重要寺廟,佛教活動頻繁。199665438+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是舉世聞名的菩薩道場。有峰相對像飛蛾,故名。主峰3079.3米,比成都平原高2500米?2600米。這是壹座山谷幽深的褶皺斷塊山。壹線天、蛇神崖等懸崖高達700米。850米。壯麗的山脈、深谷和瀑布。

6.找反映紹興人文歷史、名勝古跡的對聯,然後寫100多字的鑒賞文章。可以享受沈默孝順,也可以享受讀書太多。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著名的私塾。魯迅先生65,438+02歲在這裏讀書,他的老師是壽鏡湖老先生三潭印月,三歲。這是壽家的書房。壽吳京先生已經在這裏教書60年了。“三潭印月”的風味:魯迅先生在他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中提到的“三潭印月”,就在他少年讀書的浙江紹興魯迅先生故居附近。那麽,為什麽叫“三潭印月”呢?原來“三味”取自古語“讀經典味如米梁,讀歷史味如菜,讀百家味如酢糖”。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味如吃米線,是食之本;讀史書嘗起來像喝酒,吃山珍海味:讀百家之類的書嘗起來像醬醋(就像做菜的調料)。“三潭印月”橫匾是清代幹嘉時期著名書法家梁山洲所寫。當時牌匾兩側掛著這樣壹副木刻對聯:“默孝,太愛湯,就是讀書。”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讀史如吃菜;看別的圖,加調料。關於“三味”:魯迅私塾老師(三潭印月),壽先生的後人說,“三味”是指布衣的溫熱,菜的清香,詩書的長味。布衣指的是普通人,“布衣暖”指的是甘於做普通人,不做官不做主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簡單的食物,不渴望美食的享受;“詩有長味”,即認真領會詩歌的深刻內容,從而獲得壹種深沈而悠長的味道。

7.家鄉100多字雕琢的壺鎮自然景觀,千奇百怪,五彩繽紛,山川都是山水。春天婀娜多姿,夏天美不勝收,秋天秋高氣爽,冬天明凈,四季迷人。獅子山、紅巖山、雁門山很美:獅子威武有趣。紅巖高聳,遠處喜氣洋洋;雁門巍然屹立,情懷白日化。小龍潭、瀨潭、百丈潭...潭潭神奇:小龍潭清澈見底,瀨潭瀑布如練,百丈潭碧波蕩漾。作為千年古鎮,湖鎮積澱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包括湖寨口和西山村的恐龍蛋,五代時修建的漢代阮昭秀著名的阮科洞。興盛於宋元時期的大溪灘古窯遺址群、明代蒼嶺山頂阮公祀臺遺址、清代金九會館民居建築、嘉慶年間修建的仙木橋及碑文、清鹹豐元年崇正書院紀念碑、辛亥革命華龍會領袖呂東升故居、縉雲縣南宮寺、安慶寺、赤焰塔、“壹大”會址等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