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詩的境界是什麽?

詩的境界是什麽?

詩的境界也叫詩的意境。

意境的形成是詩人對客觀事物本質認識加深的具體表現。意境的創造是詩人為生活中的情感尋找更典型的藝術環境的藝術實踐。比如徐誌摩的《告別劍橋》,堪稱藝術美典範。在詩歌上,徐誌摩苦心經營,刻意追求詩歌的意境。他把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裏,融進壹些充滿個性的意象和想象中。因為徐誌摩巧妙地將氣氛、情感、意象融為壹體,營造出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對稱的境界。妳看,在詩人的眼裏,河邊夕陽下的垂柳披上了壹層濃郁迷人的金色,在溫柔的微風中搖曳,婀娜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宛如壹位美麗的新娘,其艷麗的身影蕩漾在水中,蕩漾在詩人的心中。在徐誌摩眼裏,柳蔭裏波光粼粼的清泉,像彩虹壹樣沈澱了他美麗迷人的夢想;可以說,那種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般的“彩虹般的夢”是如此的生動、逼真、引人入勝,仿佛伸手可及。於是,他仿佛乘著載滿星光的小船,輕敲著縱歌來到有著幽幽水草的河的深處,尋找他那彩虹般的夢。。。。。夢能找到嗎?於是幾聲浸透了淡淡憂傷的笛聲,寂靜的夏蟲,寂靜的康橋,烘托出壹種夢幻般的惆悵,於是壹句流傳千古的名句誕生了:“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全詩,情由景生,景因情生,景交融,物我壹體,構成了詩的深刻意境,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間花刺》中的王國維,要想在大學裏有所建樹,成為學者,必須經過三個境界:

第壹幕:昨夜西風雕碧樹。壹個人在高樓裏,可以看到世界末日。

第二境界:腰帶越來越寬,但我不後悔,讓人為伊憔悴。

第三個場景:眾裏尋他千百度,壹轉身,只見那人壹片昏黃。

後人視此為詩的三境界。